身边人自我伤害时,该怎么办?心理师说明8 个「回应禁忌」
哪些话透露自我伤害的讯息?专业咨商心理师指出,许多看似随意的话语,可能隐藏着深层的自我伤害讯息,例如「活着好累」、「活够了」、「再也快乐不起来」等等。还有一些表达可能包含「你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后讲话的人」、「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等语句。
当有人面临自我伤害的危机时,身边亲友如何应对是关键,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一些应避免的言行,让我们能更有效地陪伴和帮助他们。
面对自我伤害者的8 个回应禁忌
- 禁忌1:避免否认对方自我伤害的真实感受
- 禁忌2:避免表现出被吓到
- 禁忌3:避免责备或羞辱对方
- 禁忌4:避免论断自我伤害的行为是对或错
- 禁忌5:避免用激将法挑衅对方去自我伤害
- 禁忌6:避免替对方进行心理分析或解释其行为
- 禁忌7:避免把当事人单独留在家里或其他地方
- 禁忌8:避免把自杀工具留在当事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禁忌1:避免否认对方自我伤害的真实感受
例如说出『你不会这样做,那不是你的意思吧! 』,这种语句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被忽视。
禁忌2:避免表现出被吓到
当亲友表现出恐惧时,可能会失去冷静与理智,反而无法有效帮助对方度过危机。
禁忌3:避免责备或羞辱对方
例如『你真是不孝』、『你只会逃避问题』或『自杀是懦夫的行为』等言语,只会让对方的情绪更加低落。心理师指出,在咨商过程中,经常听到自我伤害者的家人用激烈语言责骂当事人,因此她会先了解原因,再选择是否通报那些真正能给当事人帮助的亲友。
禁忌4:避免论断自我伤害的行为是对或错
用『你这样做对吗? 』这类的评价语句,只会加深当事人的负面感受。应该表达对对方的重视,并表示愿意倾听和陪伴,而非急于论断是非。
禁忌5:避免用激将法挑衅对方去自我伤害
例如『不要光说不练,有种你就去死』,这些挑衅性的语句可能会加剧当事人的绝望情绪,让情况更加恶化。林萃芬提醒,家人在陷入绝望时,往往容易说出伤害性的话语,但更应该冷静下来,试着理解彼此的痛苦。
禁忌6:避免替对方进行心理分析或解释其行为
例如『你只是想要威胁家人,报复家人』,这样的言论不仅无法帮助对方,还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被误解。重点应该是如何让对方承诺不再伤害自己,并重新找回生活的动力。
禁忌7:避免把当事人单独留在家里或其他地方
有时,当事人可能会向亲友表示自己已经好多了,让他们放心去休息。但这时应该对他们说『我会在这里陪着你』,让他们感到被陪伴和支持。
禁忌8:避免把自杀工具留在当事人触手可及的地方
务必要将家中可能的危险物品移除,以免激发自我伤害的念头。此外,林萃芬强调,如果对方失去所爱的人或感到失落,应该关心其感受,避免简单地说『不要想太多、不要难过』,这些话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更加孤立无援。
当感觉到当事人可能有危险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对自己的担忧掉以轻心。应尽量陪伴在他们身边,即使不一定要不断说话,也可以静静陪伴,并适时表达关怀。最重要的是,务必寻求专业心理人员的协助,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必要时考虑住院治疗,以确保当事人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