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春节回家,发现跟发小的关系生疏了,之前玩的要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也聊不到一起去,过去的朋友越来越少,很失落。怎么办?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遇到的朋友都不同,他们恰恰映射了过去的你自己。随着时间轮转,大家从里到外都会发生变化,生活环境、行业职业、心理认知、财富地位等等,大家越来越没得聊了。包括我也是,过去的朋友基本都不怎么联系了。偶然相聚,也是吃吃喝喝,谈谈过去的故事,但提到当下,或者未来,基本笑而不语。很多朋友,需要帮一把,就帮一把,但谈起说想一起合作做事,或者让我带他们搞一些事业,我还是婉拒了。我对人才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且要保持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到了中年以后,基本丧失了学习能力,更多是油嘴滑舌,好吃懒做,表面答应的很好,一到做事情就开始做乱了。作为朋友,我也没法说,但又要考虑公司的利益,平白无故添加了烦恼和内耗。有悖于道心。其实后来我也发现,身边大多数企业老板,但凡是企业做大了,还在用发小的,基本企业就做到头了。否则总是搞个不欢而散,甚至从亲友变成了敌人。当你不断成长,不断强大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靠近你,与你建立联系,然后从中选择,成为新的朋友。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锦上添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明码标价的爱。虽然这些朋友,无法表达内心世界,讲述心里话,但基本符合成年人的交友规则:律师、医生、教师、财务、警察、银行、政府、摄影师、理发师、证券机构、研究所、供应商等等等等。每个职业,每个行业,都能交往到优秀的人,而这些人又成为了新一个阶段的朋友。人脉,不是靠交往出来的,而是靠自身实力,彼此吸引来的。每个人可被交换的价值有多少,有多高,才决定了他的朋友圈,有多强大,愿意帮助他的人有多少。好的夫妻,要保持同频共振,一起学习进步,而不是一个往前冲,另一个往后退或者停步不前。我在身边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夫妻,一个每天工作,看书学习,一个天天刷短视频乐乐呵呵。慢慢地,两个人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都走散了。因为人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思维、认知和做事风格都在改变,而两者一旦产生越来越大的差距,互相不理解对方,就会引发摩擦和矛盾,然后是指责和抱怨。好在夫妻之间还有结婚证,还有责任和爱,如果足够包容,也可以熨平一切。其次是父母。我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讲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里的一个重要理论:一个男孩只有在精神层面战胜父亲这个权威,他的自我人格才能完全独立出来。所以一个男孩,要想成为一个男人,他注定要翻越父亲这座高山。女孩子也一样,翻越高山,并非是顺利的,而是伴随着与父母的争吵和矛盾。作为父母,想通过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好”。而孩子,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实践成果以及对社会的认识,超过了长辈,想要获得尊重权和自由选择权。如果矛盾最后被解决,交权成功,父母和孩子最后会和解,孩子也会百般孝敬父母。但事实上,很多原生家庭负面影响较深的孩子,最终从内心彻底割裂了与父母的关系,再也无法和解。所以,在朋友这件事上,坦然接受,合乎万物运转法则,而不是太过感性,徒增烦恼,患得患失。既然夫妻和父母,一路上都可能走散,更何况是朋友呢。只能说人生如旷野,有人来点篝火,有人只借个火。理解这些,并不是在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中有悲观预期。恰恰相反。当你懂得了底层规律,你才能更好的应对,将不能散的人,好好抓牢,去爱、分享和带动,该散的人,当断则断。比如我之前分享过,夫妻之间,要和而不同,同时携手共进,一起成长,千万不要丢下对方。对父母,要孝而不顺,赡养他们,让他们开心,为你而感到骄傲。过去的朋友,还能在一起聊天,吃饭喝酒的,还是要珍惜的。但不要牵扯利益。聊不到一起去,就随风而去。不悲伤、不失落。因为你的路在前方,还有大量志同道合的朋友,值得选择与交往。当然他们最终也可能成为过客。人生就是一趟高铁,一路会上来很多人,也会下去很多人,每个人都可以陪你走过一段路,但到达终点的时候,可能只剩下了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