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牢牢抓住窗口期!
作者:李大闲人 在存量经济活动趋近饱和之时,激活更多新经济活动成为提升经济产出的重要手段。 我们出台了宽松金融、积极财政两方面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要从微观层面释放企业活力,优化监管是必要的一步。 我们的发展路径与日、韩相似,早期以应用西方技术为主,历经数十年的沉淀,逐步迈向原创。当原创技术成为重要节点,就需要为新技术落地松绑,特别是优化监管。 当前外资、尤其是美资流入境内减缓,独角兽企业培育受到阻碍;当孕育独角兽的重任压到内资头上,监管过渡导致落地生根困难的问题不可小觑。 欧洲曾是技术创新的先锋,但近几十年来,繁杂的监管规则束缚了创新的步伐。 如今欧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滞后,却在伦理道德探讨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德国最先提出工业4.0概念,却因为国内繁琐的规则被美国捷足先登。 聪明人吸取别人教训。目前我们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跨越陷阱的关键恰恰在于科技进步。 所有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亚洲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几乎每十年便依托技术进步实现一次产业的华丽升级。 对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如果无法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与新技术的深度开发,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就是纸上谈兵。 新质生产力产力往往向低地汇集,而随着马斯克入驻美国的政府效率部,参照共和党一贯的监管宽松政策,美国将再次成为吸附优质要素的聚集地。 所以改革要全面,既要避免监管过度导致技术难落地、专家往外走,又要避免过度宽松导致彻底失控;但如今更应该向前者倾斜。 这个时候的“千金马骨”、甚至风向“U”转,都是为了解决当前时代的迫切问题,也就是让更多的企业家破茧而出。 而对政府来说,谁越能保护并孕育企业家精神,谁能让更多的新经济活动萌芽壮大,谁就更能成为风向标被高高捧起。 未来几年是人工智能技术跃迁的重要窗口期,必须激发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颠覆性作用。各行业都要破除门第之见,要更不拘一格,方能抓住这百年之变破局的重要机遇。 新风向,新挑战。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