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14岁少女死于校园吸毒!这就是加拿大历史性的进步?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2-20 14:08:38 围观 : 评论

原创: 后沙
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
已获转载授权

2月17日,加拿大卑诗省几名保守党议员在列治文市举行了一场抗议活动。虽然风雪交加,但仍有200人参加了集会。

这些人呼吁特鲁多政府对毒品采取“零容忍”态度,取消毒品注射屋。

现场口号是:“反毒是一场长期抗争,民众不能松懈”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加拿大不是对开放毒品引以为豪吗,怎么有人大冷天的还出来抗议?

其实,这是华裔发起的一场活动。起因是一名14岁的华裔少女死于吸毒过量。

虽然卑诗省保守党领袖罗仕德 (John Rustad)主持了这场活动,但绝大多数参加者是来自华人社区。

不过,加拿大主流媒体对这抗议活动视而不见。它们在忙着关注“特朗普加征关税、俄罗斯加入G7、LGBT遭到打压、乌克兰被出卖……”等大事件。

对于开放毒品政策,2018年加拿大媒体可是一片欢呼。所以,死了一位14岁的少女,值得大惊小怪吗?

但华人社区难以承受这场悲剧,因为毒品在校园泛滥,超出了父母保护孩子的范围。

这位不幸的14岁少女从接触毒品到死于毒品,只不过一年时间。

据《星岛日报》报道,华裔少女E((基于隐私保护,以字母代称)出生于加拿大。

去年3月,她在校园里接触到了大麻。

7月,吸食冰毒。

10月,吸食芬太尼。

在吸大麻期间,母亲只是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师。

所谓心理辅导,除了付费,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几个月后,E又向父母承认自己吸食冰毒,但父母还是将希望寄托于心理咨询师。

到了11月,E被老师发现吸食芬太尼,校方这才告知了当地卫生局。

在加拿大开放毒品之前,这种事是应当告知警察局的。但在如今,制止未成年人吸毒成了卫生局的工作。

12月,卫生局委派一名戒毒师每周上门与女孩沟通,但要求家长回避。理由是E已年满13周岁,父母不能干预她的吸毒问题。

家长始终未能知晓谈话内容,戒毒师每次离开时,都说“她很好”。

紧张的父母想将女儿送往戒毒中心,并说服了女儿。

然而,戒毒师再次过来时,她与女孩及其父母在客厅中会谈。

女孩当场跟戒毒师表示愿意去戒毒中心。

但戒毒师却请女孩的父母离开,她要听听女孩个人意见。

意思是,去戒毒中心的想法是出于家长压力,而不是E的自由意志。

1个小时单独谈话结束,戒毒师说,E并不想去戒毒中心,因为她不想在外面洗澡、也不想在外面过夜。“家长不能强迫她,任何人都不行”。

E的父母感到茫然,不再坚持送女儿去强制戒毒。

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是中国某地有个14岁女孩吸毒,社区、学校、卫生单位,早就上门做工作了,要父母配合送她去戒毒,而警察将对毒源进行追查。

这就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心,而加拿大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14岁,对毒品危害能有什么认知?但戒毒师意见具有决定性作用。

就这样,失去了拯救少女生命的最后一次机会。

1月26日,女孩被人带到购物中心某处吸毒狂欢。

随后,她因吸毒过量昏迷,那些一起吸毒的人却扔下她跑了。

警察发现后,找来家长,告知说这个孩子今天可能会死掉。

当晚,母亲带女儿到医院就医,要求住院观察。

神奇的是,医生竟然说孩子不符合住院条件,拒绝收治。

E在没有获得治疗的情况下,就跟母亲回家了。

1月30日,大年初二,家人发现E面色发青,身体状况恶化,连忙送去医院。但抢救失败,女孩被确认死亡,死因是服用过量毒品。

Image

2月13日,温哥华信友堂教会为她举行葬礼。

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加拿大华人的热议。

这起悲剧,有很多令人难以理解之处,比如校方、卫生局、超市、医院,每一个环节似乎都有罪。

还有她的父母,在加拿大守“规矩”到了盲从的地步。他们在3月份就可以报警,因为向未成年人提供毒品,在加拿大仍是非法行为。

不过,最大的罪人就是加拿大政府,这不就是制度杀人吗?

打开地狱之门

2018年之前,为了制造开放毒品舆论,加拿大媒体和学界不断放出“大麻无害论”。

说大麻比香烟危害小,也更容易戒。但就是不说两者的本质区别,也不说大麻是吸毒升级的台阶。

加拿大社会逐渐形成了追求时尚、自由至上的“大麻文化”。

然后政府反过来将这种现象说成是“民意”,开放毒品变成了“民主选择”。

图片

2018年10月18日凌晨,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麻合法化。

许多人冒着严寒在大麻精品店门前排起长队,为了“抢头香”,

来自纽芬兰的46岁男子伊安·鲍沃成为第一个合法购买到大麻的人,加拿大《环球邮报》是用羡慕幸运儿的语气来报道这位“历史人物”。

图片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司法部长蕾布尔德还出面声称:“这是加拿大历史性进步的里程碑”。

这难道能改变大麻是毒品的本质。

7年过去了,加拿大“里程碑”收获了什么?

冰毒、可卡因、芬太尼、海洛因泛滥,多少青少年在校园就沾染了毒瘾,走向自我毁灭。

卑诗省更是“进步中的进步”。

2023年1月,卑诗省成为了毒品非罪化试点,允许成年人在学校和机场以外的地点持有不超过2.5克硬性毒品,包括冰毒、可卡因、芬太尼、海洛因。只有不超重,就不会被逮捕、指控或没收毒品。

吸毒与否,一切靠自觉,警察不管了。

试点三年,以后各省跟进,实际上早已跟进。

早在2018年,有些华人就忧心忡忡地预测,大麻非罪化之后,冰毒、可卡因、芬太尼、海洛因也会跟上,事实确实如此。

想谋取毒品暴利的利益集团,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大麻开放?

加拿大政府又有了更好的理由,卑诗省这项计划是为帮助吸毒者去污名化,鼓励他们克服恐惧,安全透明地使用毒品,减少与毒品相关的死亡案件,说得多么动人。

加拿大人在抱怨印度人到处随地大小便,贴出了很多图文。

但远比“印度文化”可怕的毒品泛滥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温哥华,随时可以在街头拍到这种吸毒吸到人不人,鬼不鬼的画面。

加拿大政策荒谬到什么程度?在公开场合,吸食,注射毒品,警察不会来管,这叫自由社会。

但你要是在公园开一听啤酒喝喝,就要被罚款几百元,这叫法治社会。

未满18岁少年吸烟是违法行为,但十四五岁小孩吸大麻烟,请便。

加拿大政府说开放毒品有助于降低吸毒致死数量,但真的是这样吗?

据CBC(加拿大广播电台)报道,2023年卑诗省有2511人死于毒品,平均每天近7人,比2022增长5%,创历史新高。

面临数据,有人呼吁政府要像禁止在公共场合喝酒一样禁止吸毒,但居然遭到NGO组织反对。

加拿大“危害护理协会”(HarmReduction Nurses Association )等NGO声称,如果限制在公共场合吸毒,将会导致更多吸毒者孤独地死去。

如果政府颁布禁令,它们就将起诉到最高法院。

这些捍卫公开吸毒权利的NGO的金主是谁?当然是跟毒品交易有关的利益集团,或许还有“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身影。

当毒品和毒品文化泛滥到这种程度时,14岁小女孩能在校园里接触到各类毒品有什么奇怪吗?

毒品的受害人只是她一个人吗?

华人少女的吸毒死亡事件已经有好几起了,最小的才13岁。

华人社区,华人家庭,传统上都是反对毒品的,希望子女用功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但吸毒自由这股妖风兴起后,华人小孩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人。

因为他们以为这是融入西方青少年圈子的“门票”,而华人家长能做的只是“家庭教育”。

以前他们认为校园至少是安全的,可是当校园被毒品集团攻破后,有几个华人孩子能自觉地抵御毒品?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想把小孩送到西方读书。宣称这是为了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摆脱国内的“卷”。

在一些毒鸡汤影响下,父母的情绪值被拉满,相信西方校园是“释放天性,快乐成长”的地方。

但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环境?一个纵容吸毒,鼓吹滥交的环境。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男孩变太监,女孩长胡子。不男不女,魑魅魍魉。

加拿大以后还会有冰毒里程碑、可卡因里程碑、芬太尼里程碑、海洛因里程碑……

而跟着这些里程碑走的人,得到的必定是一个个墓碑。

加拿大政府怎么自豪(邪恶)是它的事,但这种毒品悲剧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报道,因为西方在将“芬太尼的锅”甩给我们。

这位14岁少女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就是不负责的加拿大政府。

对于我们来说。于国于民,中国都决不能让“毒文化”有任何舆论空间,否则,如何对得起那些牺牲的缉毒战士?



相关文章

  • 美国遍地“无量仙翁”!
    美国遍地“无量仙翁”!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马斯克查账,居然发现了美国一个巨大的秘密,美国居然有1100万120岁以上的老人,甚至有人活到了360岁。逆天,美国居然有这么多“无量仙翁”。你说有人活到100岁以上,还可以理解,说活到110岁,也不是不行,但是1100万活到120岁以上的是什么玩意儿?220-229的居然有1000多人?240-249岁的居然还有一个?360-369岁的居然还有一个?“仙之人兮列如麻”!TM的,那些跟着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的老家伙一直活到现在是吧?坐着五月花号来到北美的殖民...

    2025-02-20 14:08:41
  • 14岁少女死于校园吸毒!这就是加拿大历史性的进步?
    14岁少女死于校园吸毒!这就是加拿大历史性的进步?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2月17日,加拿大卑诗省几名保守党议员在列治文市举行了一场抗议活动。虽然风雪交加,但仍有200人参加了集会。这些人呼吁特鲁多政府对毒品采取“零容忍”态度,取消毒品注射屋。现场口号是:“反毒是一场长期抗争,民众不能松懈”!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加拿大不是对开放毒品引以为豪吗,怎么有人大冷天的还出来抗议?其实,这是华裔发起的一场活动。起因是一名14岁的华裔少女死于吸毒过量。虽然卑诗省保守党领袖罗仕德 (John Rustad)主持了这场活动,但绝大多数参加者是来自华人...

    2025-02-20 14:08:38
  • 危险动作,马斯克要查美国黄金储备!
    危险动作,马斯克要查美国黄金储备!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据美国彭博社、《国会山报》、《新闻周刊》报道,2月17日埃隆·马斯克在X发文暗示,他将审查位于肯塔基州诺克斯堡(Fort Knox)的黄金储备库。据美国铸币局说法,诺克斯堡拥有约1.47亿金衡盎司黄金,约4581吨,价值高达4263亿美元。有人会说,美国一家科技公司市值都经常在1万亿美元以上,诺克斯堡也不算什么。然而企业市值无论是1万亿或10万亿美元,它都是建立在美元体系之上。一旦美元体系崩溃,美元也只是废纸。但黄金仍然是黄金,在任何国家照样可以流通。换句话说,...

    2025-02-20 14:08:07
  • 薛凯桓:美国的海外干预,日渐暴露出三个弱点
    薛凯桓:美国的海外干预,日渐暴露出三个弱点

    刚刚断掉美国国际开发署经费的马斯克,很快就把矛头指向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毫不客气地形容其为“政变机器”,并特别强调了该组织在乌克兰、委内瑞拉以及白俄罗斯等国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称其为“制造全球混乱的祸源”。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因频繁参与国外政权更迭而遭受国际社会的批评。为了继续所谓的“民主推广”,美国政府于1983年通过《国家民主 第三,人为制造代际认知隔离,虚构所谓的“文化黄金时代”。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青年民主领袖计划”培养的教师,在历...

    2025-02-20 09:11:08
  • 赵隆:美俄关系重启?中国会面临怎样的局势?
    赵隆:美俄关系重启?中国会面临怎样的局势?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自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后,围绕俄乌问题的信息一时井喷。美国副总统J.D.万斯、美国新防长海格塞斯、美方俄乌特使凯洛格在欧洲先后表态,近乎对盟友欧洲的一场“羞辱”。紧接着,2月18日,美俄在沙特会晤——没有欧洲和乌克兰。双方似乎都对四个多小时的谈判比较满意,就四项原则达成了一致。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美两国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会谈 《纽约时报》 此时的欧洲 相对的,在当前围绕停火止战的多方博弈中,乌克兰处于不利位置。一方面,特朗普与拜登对乌政策的巨大落差,以及前者追...

    2025-02-20 09:10:55
  • 马凯硕:欧洲唯一的办法,是采取这三个未曾设想的选项
    马凯硕:欧洲唯一的办法,是采取这三个未曾设想的选项

    非常时刻需要非常手段。正如我的地缘政治导师曾教导的那样,人总是要考虑未曾设想过的事情。欧洲现在就必须这样做。目前,断言谁将是特朗普第二届任期真正的赢家和输家还为时过早。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然而,毫无疑问,欧洲的地缘政治地位已经大不如前。特朗普总统在与普京总统通话前甚至未能与欧洲领导人开展磋商或发布提前预警。这表明,即使在地缘政治利益受到威胁时,欧洲也已经变得多么无足轻重。为了恢复欧洲的地缘政治地...

    2025-02-20 09:10:50
  • 常洛闻:韩国右翼碰瓷中国,没必要生气?
    常洛闻:韩国右翼碰瓷中国,没必要生气?

    随着违宪审查深入,法庭辩论接近尾声,韩国停职总统尹锡悦最快将在三月中上旬迎来命运转折点。不仅和尹锡悦水火不容的在野民主党阵营喊打喊杀,根据宪法法院法官的比例(进步5:保守3),和保守党团吹风出来的铺垫,尹总统大概率会面对“被炒”的结局。虽然尹锡悦的总统生涯很可能进入倒计时,却也有自己的政治遗产,而且很可能会给韩国带来相当深远的影响。极右翼势力抬头 2月以来,韩国多地的保守党集会游行高潮迭起,反对 尹锡悦在戒严之后的电视讲话中,曾提到两起涉及中国的间谍疑团,成为后来右翼宣传的导火索。这两起事件一是2023年...

    2025-02-20 09:10:31
  • 任飞扬:半岛破冰靠真心
    任飞扬:半岛破冰靠真心

    我最近对一组“冷门cp”很感兴趣,想聊上几句。特朗普曾多次cue到他和金正恩的“特殊亲密关系”。上任首日刚回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特朗普就在采访中表示“我和金正恩非常友好。他喜欢我,我喜欢他”。和驻韩美军司令通电话,刚寒暄完特朗普就问“金正恩怎么样”。看他这些发言,可谓是在全世界面前刷够了存在感,做足了“显眼包”。美式变脸迷局 不过特朗普跃跃欲试要抛出的是真绣球还是烟雾弹?美国政府的半岛政策一届总...

    2025-02-20 09:10:26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文/观察者网 齐倩】当地时间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媒体“真相社交”发文,谴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和“没有选举的独裁者”,要求他最好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和平,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特朗普还将文章转发在X平台。特朗普写道:“想想看,作为一个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a modestly successful comedian),泽连斯基竟然说服美国花费3500亿美元...

    2025-02-20 09:10:22
  • 澳大利亚:不同寻常!但中方没毛病
    澳大利亚:不同寻常!但中方没毛病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军舰现身距离悉尼150海里处!”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20日称,澳大利亚国防军正监视在悉尼以东国际水域航行的三艘中国海军舰艇。尽管西方学者再度嚷嚷“中国投射影响力”的论调,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当天强调,这些舰艇没有构成任何威胁,没有违反任何海事法律。根据澳大利亚军方发言人的说法,这三艘舰艇分别为054A型护卫舰衡阳舰,055型驱逐舰遵义舰和903型补给舰...

    2025-02-20 0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