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就像在跟另一个自己约会:欢迎光临「炒洋葱」的精神时光屋
如果直接从《博莱罗》后半段的滂礡处开始聆听,是感受不到整首歌的画面感的,焦糖洋葱也是,需要细心的拌炒,那经过时间淬链出的鲜甜,无法催促,也无法取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步入30岁好一阵子了,排解周间繁忙压力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与其一放假就往外跑、到处溜搭,现在,更常选择在家里煮饭,留一天的时间犒赏自己。填饱的不只是肚子,还有忙碌整后萎靡的心。
这两年,每到周末,我总是特别享受一个人待在家里,做饭给自己吃的时光。尤其在天气好的午后,不需要开灯,太阳会自己从厨房的窗户钻进来,光是看着备好的食材被阳光腌渍的样子,都可以感觉自己像是模拟市民中的角色,「幸福质+1」的字样从头顶右侧弹了出来。
体感上,煮饭就像在跟另一个我约会一样
比起吃,最让我享受的,是整个煮饭的过程。大部分时候,我把生活的每件事情当作每日任务来解决,恨不得在上床睡觉前把所有任务都完成。但是在厨房里,我发现煮饭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常常需要透过时间来为食材调味,这也是我喜欢做菜的原因。
我喜欢把煮饭的前置作业拉得很长,让我可以好好的处理每个步骤,好好的感觉食材渐渐的转变成一道道自己喜欢的样子,再一口气把它们吃掉。
虽然整个过程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但体感上,很像在跟世界上我最了解的人约会一样,针对他的喜好设定一些想挑战的菜单,到市场采买食材,将他们清洗处理成备用的状态。烹饪后也要好好摆盘,为自己提供桌边服务,同时扮演了「给予」与「接受」的角色,既是自己的私厨,也是名食客。
顺着心流进入「炒洋葱」的精神时光屋
焦糖洋葱是我觉得最疗愈的配菜之一,虽然他只是一道调味用的配菜,但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伴,才能将洋葱原本辛辣刺鼻的味道,透过梅纳反应转化成浓郁鲜甜的状态。
我特别喜欢焦糖洋葱的烹饪过程,因为在制作的这段时间,只能很专心的陪在他的旁边。从开始到正式完成,大约会花上一个多小时,过程中不能分心做其他的事情,也因为这样,当下会有一种进入心流的状态,好像暂时抛下了其他的杂念与焦虑感,只为了制作这道配菜。
最后,将焦糖洋葱加到不同的料理中,那种时间淬链出来的美味,是任何调味料都做不到的,只能说这是一道从过程到成品,疗愈感慢慢堆积的料理。
就像是听《博莱罗》,要从最第一个音符开始欣赏
整个焦糖洋葱的烹饪过程,也让我联想到拉威尔笔下的《博莱罗》(Boléro),木制的锅铲在炒锅内不间断地翻炒洋葱丝,就像是贯穿整首《博莱罗》的小鼓鼓棒;乳白色的洋葱丝随着节奏逐渐变得透明,如同乐曲前段各种笛类乐器的加入。
随着时间推移,透明的洋葱丝染上了浅褐色,就像弦乐器依序加入后,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仿佛森林里窜出了许多小动物,带入了生气与活力。最后,铜管乐器的加入迎来全曲的高潮,滂礡的合奏下,褐色的洋葱也完全转化成焦糖色。那种经由排序,慢慢堆叠酝酿出来的感觉,不谋而合。
如果直接从《博莱罗》后半段的滂礡处开始聆听,是感受不到整首歌的画面感的,焦糖洋葱也是,需要细心的拌炒,那经过时间淬链出的鲜甜,无法催促,也无法取巧。
不只是焦糖洋葱,为自己煮饭的时间也让我体会到,有的情绪是需要经由等待,才能尝出不同的风味,那些需要时间与耐心完成的事,带来的满足感,总会在记忆里回甘,久久不散。
不仅是身体的滋养,更是心灵的能量饮料
无论是焦糖洋葱的甜美,还是煮饭的仪式感,像是在提醒我:适度变换脚步的节奏,能体会不同的美好,就像为自己准备的一顿饭,不仅是对身体的滋养,更是心灵的能量饮料。
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了专注于当下,感受食材的转变,体会生活中细微但确实的幸福。这样的仪式感,不只存在于厨房里,也能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清晨的一杯咖啡、午后的一场无目的散步,甚至是手写下的一段随笔文字,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或许下次,我会挑战另一道需要时间陪伴的料理,试着用不同的节拍感受生活的流动。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焦糖洋葱,找到那份专属于自己的疗愈步伐,为忙碌的生活上一份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