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宅基地买卖,释放了什么信号?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23日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一纸禁令,引起全网关注,很多人问我怎么看。
其实对于农村宅基地和农田来说,一般的市民已经不会再买了,买来干嘛呢?
是为了住吗?
倒是经常有人说要过田园生活,但其实只是美好想象罢了。
这几天回老家,城市旁边的一个村里,小时候还有小学,现在村里只剩下了18个老人,没错,只有老人,而年轻人基本都搬到了隔壁的镇上,有能力的都进城了。
村里衰败很严重,连应急看病的地方都没有,等这18个老人走了,这个村就消失了,住在这里干嘛呢?
那么是为了赚钱吗?
的确,过去有些市民千方百计想搞到村里一套房,目的是为了赌城运,只要占地就有赔偿款,几十万几十万的给。
但现在,城镇化大幅扩张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连生育率都稳不住,城里房价都稳不住,谁还继续扩张城市的边界?而且开发商基本都没了,土地都卖不出去,又哪来的钱给赔偿款。傻子都能看明白。
所以当下,真正还愿意掏空心思去村里买地的市民。
要么是有了确定消息,官商勾结,抄底农村资产,赌城运扩张占地赔钱的资本,要么就是吞噬良田大规模造景开民宿的老板;要么是老了,想给自己造“乡村会所”和“岛主庄园”的“乡贤退休干部”。
我记得前几年搞农村土地流转运动,结果北京昌平试点,开发商用三成市价,套走全村宅基地,导致失地的农民挤在城乡结合部集装箱里。还有浙江莫干山,民宿老板年入百万千万,而代价是方圆三十里,无粮可收。
当年“土地流转”,上面是好意,是为了给农民创收,提高生活收入。但事实上,忽略了一个本质,富人的资产是穷人。
只要放开政策阀门,就会有无数资本涌入,通过正当的,或不正当的手段,掠夺底层资源。就简单拿医疗来讲,城里老人都能用关系把村卫生室的降压药买空,而农村高血压患者,只能硬扛等死。
还有退休干部。国家之前一直都鼓励市民返乡,通过知识为农民创造财富,包括退休干部在内的“乡贤返乡”。
然而,一时,人们彻底分不清“乡贤”和“村霸”的区别。
比如某中部县城,退休厅官圈地百亩农田,建“养老院”,还挖了人工湖,配武警站岗,县里面的国土局直接盖章批文,上面写的是:
促进“乡贤”文化。
这个词现在让无数农民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钢印和应激反应。而现在一纸禁令,就是为这些人量身定做,反腐要反到底。
很多人说,可能还有“保护耕地红线,增加粮产”的意义在里面,其实我觉得这层意义并不大,红线一直够用,国内育种科技和规模化科技种田,已经非常成熟了,根本不缺粮食。
其实背后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是:
解决潜在矛盾。
你想,如果农房和宅基地允许买卖,那么很多农民年轻的时候缺钱就直接卖掉了,一旦以后年龄大了,找不到工作。就立马会沦为城市里的流浪汉,集群甚至还会变成扎堆的贫民窟。
但如果老家房子还在,有个一亩良田,把房子稍微整一整,种点菜,每个月拿几百块低保,日子还能勉强凑合过。不至于流浪。
所以,这个政策,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强制给几亿农民工养老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