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们,慌了!
作者:子木
来源:子说一点
昨夜,小米开新品发布会。
当看到SU7 Ultra最终定价出来的时候,简直难以想象。
150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不到2秒,上赛第一量产车,一身碳纤维,卖50多万…
大家都以为雷军是搅局者,竞赛者,没想到,是杀死比赛的刺客。
而且在这场发布会,再次验证了,什么叫真正的超级营销范本。
雷军开发布会前,先是发了个赛场顶配版81.49万。
赛道也是一遍一遍的刷,先拉高所有人的期待值,对这个车产生浓厚兴趣,但觉得这个价格,望尘莫及,只是看客,然而紧接着,直接宣布50多万起,大家惊呼,好便宜。感觉自己又能买得起了。
毕竟50万的价格,也就是传统BBA的价格。但性能,几乎是秒杀BBA的存在,甚至秒杀百万元跑车的价格。最重要的是,跑车可以当通勤车来开。
这时候雷军又表示:
大家真的不要叫9万9了,这不可能的。因为电池特别贵,只要是100度电、三元锂、宁德时代,这三个叠在一起就意味着十几万的成本,只要能用得起这样电池包的车,均价都在40万以上,所以说14万9的人也不用再讲了。
用调侃的方式,叙述行业标准,校准硬件成本,都是处于40万以上的水平,而SU7 Ultra,1500+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不到2秒,一身碳纤维,才加价10来万。继续强化性价比,谁都抵挡不住诱惑。
随后雷军又话锋一转,别着急,即使这样,为了感谢大家支持,我继续送……消费者,根本招架不住。

这个营销,真建议各大车厂都学习一下,什么叫营销,这才叫营销。让买不起的人充满向往,让买得起的人充分觉得很便宜。
一个在奔驰做品牌经理的朋友,当即在群里说,这游戏根本没法玩,随后解析了这场早已明码标价的暗战。
他说,雷军的恐怖之处,在于供应商的整合能力。
小米产品,无论是从小家电,还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几乎全品类,成本都做到了全国前三。
而且长期的合作,让小米集团跟供应商充分积累了大规模采购量,得到了行业中最强的议价能力。
其次,小米汽车很多零配件和车机系统等等,都是自主研发,小米汽车工厂几乎是全行业最先进的,引入超过700台机器人,24小时无间断生产,而爆品思维产生的规模效应,又进一步拉低成本价。
所以在中国范围内,能把汽车成本做到这个份上的,除了比亚迪,就只有小米了。
而雷军最聪明的是,当su7爆火之后,直接选择进军高端市场,冲击百万甚至200万超跑市场。当把百万豪车市场,打平之后,那么50万左右的市场,几乎被定向降维打击。
性能被暴击,空间被暴击,智能驾乘体验被暴击,颜值追平,那么对于豪车来讲,剩下的,可能只有品牌。
但实际上,国外豪车的品牌溢价,已经在垮了。从近一年40-50W左右价格的汽车来看,问界M9、理想、腾势,蔚来一路向上。
而BBA的纯电车型,全面崩盘,燃油车销售也在加速萎缩,2024年奥迪销量64.9万辆(-10.9%),奔驰71.4万辆(-6.7%),宝马71.45万辆(-13.4%)。
为了稳住销量,BBA也跟着打了一年的价格战,奥迪成交均价从31万降至27万,奔驰、宝马分别降至42万和32万,部分车型终端折扣甚至有降了10W多的。
奔驰的朋友说,国产新能源车吞噬市场的速度太快了。去年,中国成为奔驰全球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同比下跌达到7%,今年预计还会继续下跌,保守预估在10%-15%左右。
但事实上,这还只是开始,2025年,是汽车行业厮杀最猛烈的一年。
华为的尊界、问界M8、蔚来ET9、小米YU7、方程豹、仰望U7、腾势N9等等,都会集中力量猛攻中高端汽车市场。
然而面对这样的攻势,奔驰内部并没有找到能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奔驰内部推动转型迟缓,产品力也跟不上,发展方向混乱,不知道到底全面押注新能源,还是继续维持燃油走高端。
但即使走高端,产品力也因为缺乏智能化优势,而陷入迷茫,因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中国的帮助,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为了稳住利润,奔驰中国已经开始约谈部分员工,并立即启动裁员,奔驰裁员比例高达15%。
一切都变了。
20年前,开宝马,坐奔驰,那叫有面子。而现在,开上SU7 Ultra,才有回头率。之前,我换车的时候,身边的朋友,百般劝阻,都说新能源车是电动玩具。
而现在,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都换了,BBA、保时捷、雷克萨斯、路虎、玛莎拉蒂等等,换了以后,第一句话就是,真后悔没早换。
2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
国产汽车凭借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快速抢占份额,而西方,受制于转型迟缓和产品力不足,市场份额持续流失。
未来竞争的核心将围绕技术迭代速度和用户体验展开,国产车有望进一步主导中高端市场。
而BBA们,继续靠品牌溢价收割消费力的故事,即将画上句号。
如果想继续稳住市场,就必须从技术创新上重获竞争力,赢得观众。
这次小米发布会,某种意义上,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和未来趋势,这才是为之自豪的事情,最后用雷军PPT的一句话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