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去泡澡:日本的「玻璃瓶装饮料」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提到日本泡汤文化,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蒸气、温暖疗愈的热水,还有泡完澡后来上一瓶「玻璃瓶装牛奶」的经典画面。无论是普通牛奶还是最受欢迎的咖啡牛奶,这些装在玻璃小瓶子里的饮料,早已成为泡汤后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然而,随着日本食品大厂「明治」(Meiji) 近日宣布将于3月底停售多款玻璃瓶装牛奶和咖啡饮料,这种流传近百年的习惯,似乎正走向终结。
消息一出,立刻在日本社群媒体上引发热议,虽然有不少网友对此感到遗憾,但这并非个别企业的决策,而是整体市场趋势的缩影——日本的玻璃瓶装饮料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许多生产商,包括森永乳业、小岩井乳业,都陆续停止了瓶装牛奶的生产。
到钱汤洗完澡必喝的「玻璃瓶装牛奶」
要理解玻璃瓶装牛奶的消失,就必须回顾它的历史。 1928年,玻璃瓶装牛奶首次在日本上市,当时主要透过家庭配送的方式供应。由于牛奶需要低温保存,而当时电冰箱尚未普及,牛奶公司会在清晨时分将新鲜牛奶送到每家每户门口,确保居民能够喝到最新鲜的乳制品。
然而,由于当时并非所有家庭都拥有一台电冰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能待在家里等着收牛奶。因此,「公共澡堂」(钱汤)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销售据点。
当时的钱汤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区交流的场所,来客数量远远高于今日。而为吸引顾客上门,也让刚洗完热水澡的顾客能喝上冰饮,许多钱汤业者决定砸钱投资电冰箱,并提供冰凉的玻璃瓶装牛奶。
你发现了吗?玻璃瓶装牛奶正逐渐消失中
即便玻璃瓶装牛奶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它的市场却正面临严峻考验,几个关键因素加速了它的没落,首当其冲的,就是钱汤文化的衰退。根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8年之间,日本的钱汤数量已减少近一半。由于现代家庭几乎都有自家浴室,人们不再需要另外前往澡堂洗澡,连带影响了玻璃瓶装牛奶的销量。
此外,玻璃瓶成本的上升也是原因之一。玻璃瓶虽然拥有良好的保冷效果,但其生产与物流成本远高于纸盒或塑胶瓶。近年来,由于原物料价格上涨、回收物流成本增加,让许多乳业公司不得不重新考量产品包装方式。明治就表示,除了消费者需求下降之外,玻璃瓶的调度与回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决定全面改用纸盒包装。
而最重要的,则是消费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对饮品的需求已不同于过去。超商24小时营业,各种瓶装、盒装饮料随手可得,不再需要依赖澡堂来获取冷藏饮品。此外,许多年轻人对于玻璃瓶装牛奶的情怀较淡,市场需求自然也跟着萎缩。
泡汤文化会就此改变吗?明治表示并未放弃此一市场
虽然玻璃瓶装牛奶的时代即将画下句点,但这并不代表泡汤文化就此改变。事实上,明治与其他乳业公司都表示,他们并未放弃这一市场,而是选择以纸盒包装的方式延续这项产品。
换句话说,未来泡汤后仍能喝到咖啡牛奶,只是它的外观不再是熟悉的玻璃瓶,而是更符合现代环保趋势的纸盒包装。
对许多怀旧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变化。他们怀念的不只是牛奶的味道,更是玻璃瓶的冰凉触感、打开瓶盖的声音、喝完后放回回收箱的动作,这些细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难以被其他包装取代。
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这种转变是无可避免的。市场经济与消费模式的改变,决定了产品的存亡,即便再有情怀,当销量不足以支撑生产时,企业最终仍需做出决策。
玻璃瓶装牛奶的消失,或许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它留下的文化印记并不会就此消失。未来的澡堂仍然会贩售牛奶,泡汤后的饮品习惯依然存在,只是将以不同的形式延续,顺应时代的河流继续漂向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