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偶像半夜惊醒,发现床上多了个陌生男生!
1970年代,日本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名字之一叫:麻丘惠美(Eimi Asaoka)。她不是靠炒作、也没有艳丽外形,却用一首《我男朋友是左撇子》,唱进了当时整个日本年轻人的心里。
在那个没有滤镜和修图的年代,麻丘惠美以一张素净脸庞、一个干净微笑,成为万千少男心中的“国民初恋”。
但多年后,当她已经步入晚年、重回电视节目,却轻描淡写地讲出了一个惊悚到让全场震惊的经历:
“我醒来的时候,枕边躺着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高中生。”
出道时不满15岁,她说:“我从没想当明星。”
1972年,麻丘惠美才14岁,就因为清新气质被《Seventeen》杂志选为专属模特。
在当时,这个杂志就是“偶像制造机”,她的照片一刊出,就被唱片公司相中。
但那时的她,并没有梦想站在镁光灯下。
“我那时只想当个普通女孩,是被人推着走上这条路的。”
她说刚进圈子,每天被训练、指责、要求微笑。
“你太僵了,眼神没感情”“这个动作不好看”“笑得不够甜”——这样的批评,每天像钟点水一样灌进她耳朵。
她常常一个人偷偷躲在后台哭,
“每天都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是她的姐姐,在她最低谷时,辞职专门陪她拍摄、上通告。
“那一刻我觉得,我不能只为了自己坚持,我要为她努力。”
于是她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到日本歌坛顶尖,成为70年代少有的唱片销量、广告代言、电视剧三栖发展的女艺人。
清纯的外表,承受的是疯狂的追逐
麻丘惠美从来不是“性感路线”的偶像,但她那种“邻家女孩”的形象,反而更容易让粉丝产生“亲近感”——甚至是占有欲。
她提到,那个年代的追星不像现在依赖网络,而是靠实地跟踪、蹲守、找人打听地址。
“有粉丝会等我节目录完,跟着我回家。他们知道我几点离开、在哪个地铁口转车。”
有一次她收工后疲惫地回到家,只想早点入睡。
凌晨,不知为何突然惊醒。
“我一睁眼,就看到我枕边躺着一个完全陌生的男生,看起来像个高中生。”
她愣住了,对方没有说话,只是一动不动盯着她。
那一刻,她全身发冷,根本不知道怎么反应,
“我那时真的差点尖叫,但又怕刺激到他。”
所幸对方没有攻击性,但她从此对“回家”这件事,再也没有安全感。
她不愿透露这事后是否报案或如何处理,但那张脸,成了她梦里永远挥之不去的影像。
那个年代的偶像,几乎没有“人权”
70年代没有粉丝应援文化,也没有现在偶像团体那种机制,
偶像几乎就是“公司商品”——你要永远完美、永远笑着、永远温顺。
麻丘惠美说,那个年代很多偶像的家都是被“饭圈粉”摸透的,“杂志还会写她们家附近有什么车站、喜欢去哪家小吃店。”
她的遭遇并非特例——
- 女歌手渡边美奈代曾说过,一位男粉丝居然偷偷搬到她住的公寓楼屋顶上搭帐篷住下,只为“更靠近她”。
- AKB成员川荣李奈曾遭粉丝持刀砍伤,缝了十几针。
- 乃木坂成员早期甚至遭遇粉丝从窗户爬入宿舍。
冲突的本质不是“追星”,而是“控制欲”
人们喜欢偶像,是因为他们“看起来”纯粹、温柔、好掌控。
一旦偶像做出脱离幻想的举动——谈恋爱、不回应粉丝、不“营业微笑”——他们就会被攻击。
“你背叛了粉丝”“你配不上这份喜爱”
但真相是,粉丝从未拥有过他们。
麻丘惠美今年已年过60,声音依旧轻柔,但那天她在节目中说:
“我到现在都不太敢完全关灯睡觉,那个夜晚太深刻了。”
她曾是万千人心中的“梦”,
却在现实中,被这份“爱”推向恐惧的边缘。
我们当然可以热爱偶像,欣赏他们的作品、为他们打call,
但请永远记住:
她们是人,不是幻想;
她们有权利拥有隐私、恐惧、界限和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