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关税的“中欧方案”高明在哪?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4-13 14:08:20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肖仲华
来源:肖仲华开讲(ID:xiaozhweixin)
川普还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等世界各国的电话,世界各国也在积极行动,只不过并非抢着给川普打电话,而是开始构建各自的“小多边”经济圈。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欧之间关于新能源车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双方已同意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制定最低售价,以此替代欧盟去年决定实施的加征关税措施。

面对川普的关税勒索,真正接受的恐怕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比如越南和中国台湾,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几个大的经济体,几乎都不可能向川普妥协。加拿大、日本和欧盟联手抛售美债的强硬反制就是明证。妥协也好,不妥协也好,其实都还只是态度,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川普自己,也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撤消巨额对等关税没面子,不撤消又是死路一条,只能天天自我安慰说相信三个月内能够与各国达成协议,也相信能够与中国达成互利的协议。这显然是自欺欺人,因为关税不可能互利,只能是互害。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真正的出路当然是找到切实可行的合理办法。中欧之间的协商意见就应该是目前出现的最好办法,能够把限制贸易的关税壁垒变成促进贸易的公平竞争。欧盟此前针对中国新能源车出台的关税也高达45%,这其实与川普的关税政策没有区别,同样是限制贸易的举措,既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自己的产业发展。如今双方同意取消加征的关税,变成中国对欧出口新能源车的低价限制,这固然不是充分的自由竞争,但显然要比关税政策公平得多,也文明得多。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和全世界者具有超强竞争力,所以中国可以凭性价比公平竞争,现实已经是所向无敌。现在,欧洲说,这样下去我们欧洲的新能源车就没法生存和发展,你们得给我们餾点活路。说白了,当中国车在欧洲卖5万欧元时,欧盟说,不行,您得卖10万欧。相对于45%的关税,当然不算过份。45%的关税之下,即使中国车依然在欧洲很畅销,但关税的成本是欧洲百姓承担,税入却是欧洲的政府所得。现在改成限制最低价,中国车在欧洲的售价高了,尽管欧洲百姓承受的成本可能依然没变,但提价增加的销售收入却属于中国的车企。这样的改变显然比关税要公平得多。毕竟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应该有相应的回报,提高价格就是提升回报的方式。这比通过税收剥削企业和消费者更符合市场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过去,西方凭借他们的性价比优势,对中国市场可从来都是高价倾销的,中国人似乎习惯了西方的东西就得贵,而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得便宜,再好的东西也一定是超级便宜。如今,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中国的东西难道不可以像西方一样既好又贵么?当然可以。当欧洲说我们不能卖5万,只能卖10万时,我们应该高兴才对。欧洲人尽管多年来已经被美国给忽悠傻了,但面对川普的流氓做派,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靠流氓关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能够想到限制最低价的办法来替代高关税,多少体现了欧洲商业文明的底蕴尚存,贵族精神并未完全熄灭。今天的世界,真正彻底陷入了困境的,其实只有美国。这个困境是美国自己造成的:一方面,美元霸权要靠输出美元来维持,而输出美元又要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来实现;另一方面,长期贸易逆差的后果必然是美国制造的空心化,而制造业的空心化又必然导致美国国力的衰败。说白了,美元霸权与制造业领先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二者兼得,这就是所谓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川普打关税贸易战的导师米兰在《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指南》中对解决美国的困境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非经济的手段”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川普目前做的正是按这个指南走出了第一步。无论是米兰还是川普,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只有一国政府才可能用非经济的手段解决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美国想用非经济的手段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也只能在美国的范围之内。美国若想用非经济的手段解决全球的经济问题,或者是想通过绑架全球来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其根本前提是美国必须真的是全球共同接受的“世界政府”,能够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管理全球事务,具有向全球征税并维持全球秩序的能力与权力。但是,今天的美国还有这样的能力与权力么?现实是,当中国开始硬刚美国的关税政策时,世界各国瞬间看到了反抗美国霸凌的希望,欧日加等国居然也敢通过抛售美债来强硬反制,出手比中国还狠。欧盟开始同中国探讨解决关税问题的替代方案,英国和欧盟国家开始排队访华。这充分说明了一点,米兰和川普的非经济手段不可能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川普为什么一面说他坚信能在三个月内同世界各国达成关税协议,一面要强调美国非常强大,美国有超级武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军事实力?川普显然依然迷信“非经济手段”能够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其非经济手段的底牌就是军事力量。美国有没有任何国家都无法挑战的“黑武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能不能吓唬住全世界。真想吓唬住,就应该像中国那样拿出来秀一秀,拿不出来就等于零。光靠几艘破航母整天在海上晃悠,还动不动挨胡塞的打,这样子显然是唬不住人的。再说了,就凭美国今天的制造能力,说有多少“黑武器”是没有谁会相信的。没有谁否认今天的美国依然是第一大科技强国,但也没有谁不明白科技强国不等于科技制造强国。科技不转化为生产力就等于零。全世界看到的现实是,美国的科技要靠中国来转化为生产力,这个现实就是:美国是科技强国,而中国才是科技制造强国。到底谁才是现实中的王者,这不是明摆着吗?美国务卿鲁比奥刚刚威胁说,不排除取消一些国家赴美留学的签证,这当然也是一种“非经济手段”。相对于川普的关税政策,关闭赴美留学的大门显然更具孤立于世的色彩。作为科技强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当然还是全球领先,但这样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旦出台,后果恐怕是逼迫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离开美国走向世界,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也必然因此而衰败,连最后一点优势也要玩没了。美国到底应该如何走出困境,就新能源车达成的“中欧方案”显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就看米兰和川普们能否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