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灵魂藏在烦恼里:不怕费工的食材,才成就真正的味道
老舍《龙沟》第二幕写道:「你到底干来啦?快说,别麻烦!」麻烦事、费事,是人们对麻烦事的解读。这世上很多事情都很麻烦,也常听人说「好麻烦」之类抱怨的话语。人们常用「吃饭还麻烦吗?」这样的话来训导怕麻烦的人。看来在大家心目中,解决是再麻烦也少不了的事情。
麻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有的人不怕麻烦,有的人自找麻烦,有的人遇到麻烦就烦恼,有的人却能正确地面对麻烦。美食销魂,乃口舌之欲、心之欲、魂之欲矣,可制作美味佳肴却少不了麻烦。等待美味的过程是麻烦的。制作美食若抛却匠心与喜爱,麻烦是首要的事。
美食往往是麻烦又费工的
且不说花生、发酵、腊制品等那些被时间充足的醇香美味,单就中国人对「醋」的制作就可见一斑。醋就是酒酿造过了二十一天才酿成的,其周期之长、过程之烦琐,自不必说。正因为有这样的麻烦和等待,带来食材的华丽转身并带来风味的惊喜。
制作美食简单的重复是麻烦。说豆芽酿肉是最麻烦的,豆芽掐头去尾,然后把肉斤塞进豆芽里,一豆芽少说也有几根,虽然很简单,但其复杂麻烦的程度可想而知。过去的老师傅,各自都有自己的拿手本领,这样才有了一个席地,也不至于被人瞧不起。有个曾姓师傅,熟练切鱼块,是大家公认的高手。
他砍的鱼块,大小一致,正好划出来,有人戏称连鱼背都被他砍成了鱼腹的样子,就是这样简单的麻烦工作,在老师傅的手中,变成了职业的托盘般的水平。他那所谓的技术,有的也只不过是简单地重复的结果。
制作美食的复杂工序很麻烦。《〈舌尖上的中国〉二·心传》中,做陕西手工空心挂面的手艺人张世新,历经前后总共十二道工序,四次发酵,每根面条都拉伸至三公尺长,历时二十多个小时才完成。
这样的手工是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说不麻烦是假话。有职业操守的厨师,一定会不怕麻烦地把出品本身作品对待。把这世上简单的事情,努力把「麻烦」变成最美的样子,尽显「麻烦」的魅力。
菜品的关键技术掌握是麻烦的。美食中也有技术的关键,百年味的坚守是技术关键的核心,它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发现与掌握,而是反覆试验的结果。豆腐点卤的凝神聚气、鱼肚涨发的膨胀时刻、橘瓣鱼汆的鱼泥调制,都需要司厨者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些都是不怕麻烦才能达到的境界。
曾有好厨者不怕麻烦,对每一道菜都严格要求。如鱼香肉丝需要泡椒,不泡椒坚决不做,烧鱼需要生姜,生姜也坚决不做的,东坡肉一定要用五花肉,而且是靠近排骨的硬五花肉来制作。这种严谨,则说是出品的技术和品质要求,不如说是一种不怕麻烦的为人处世观。
不怕麻烦,人生才能不断升级
对待烦恼需要的是耐心,不怕麻烦本身就是一种善待事物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是匠人精神的坚守和传承。当我们不怕烦恼了,人品也就得到了不断的修炼人生,也得到了不断的修行。
不怕麻烦的人是很认真的人,他们往往能做出让人惊喜的美味,而怕担心不愿认真的人,美味总是离他有点距离。在有些人眼里,在厨房做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凡是有不怕麻烦的好厨师,才能闻到开锅盖时那股直击灵魂的饭香、直入鼻腔的那阵美味的菜香。这是坐在桌子前享受不到的,更是对不怕麻烦的下厨人的最好回馈。
若遇到麻烦,就应该像吃掉巧克力一样,麻烦一旦被吃掉,便消失不见。我们认为的麻烦,不过是现代人整齐有序的生活制造的心理焦虑。能正确对待麻烦的人,有大智若愚般的沉稳和运筹帷幄的谋略,也具备积极的心理,而这些都是不怕麻烦练习的结果。
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麻烦,在麻烦中才能增添价值,而当远离麻烦的时候,我们有时也远离了机会。麻烦就是生活本身。当一个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如何面对,就是对一个人的修养和智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