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指出,超过90%上班族曾经历「会议宿醉」的症状
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感觉?在一场又一场的会议结束后,头脑就像被压榨过一样,无法专心思考、没有力气工作,甚至连基本的专注力都消失殆尽?随着这种燃烧殆尽现象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普遍,坊间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说法叫做「会议宿醉」(meeting hangovers)。
尽管并非真正的喝醉,但它却能像宿醉一样,让你浑浑噩噩、无法专注,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下将透过4点解析「会议宿醉」的根源,并找到方法解决!
没喝醉却感觉昏昏沉沉:什么是「会议宿醉」?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报导指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参加完一场无效会议后,会出现所谓的「会议宿醉」(meeting hangovers)症状。
该名词形容的是,长时间参与无效或是过于密集的会议后,产生的精神疲劳与心理倦怠,就像宿醉引发的负面效应,这种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多来自大脑无法喘息的焦虑与压力。而以下是几个造成「会议宿醉」的原因:
#01:过度密集的资讯轰炸
现代会议常常充斥着大量的资讯,有时候在会议结束后,脑海中依然回荡着数据、图表和各种决策讨论。不过,如果过度急于想要达到成效,反而让大脑无法有效消化,进而导致「资讯疲劳」。需要注意的是,当大脑持续被大量讯息填充时,处理效率反而会下降,注意力分散,思考也会相对变得迟缓。
#02:会议缺乏明确目标
有多少次参加会议的当下,其实根本并不清楚这场会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会议前若是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议程,参与者就像是在雾中航行,既看不见方向,也难以找到切入点。当会议结束后,仅仅感受到疲劳与困惑,这也是「会议宿醉」的主因之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03:会议时间过长且过于频繁
短而精确的会议能集中焦点,但若会议时间过长或频率过高,就像生活中许多大小事一样,如果已经产生疲劳效应,反而会适得其反。
根据研究显示,人类的专注力在持续工作90分钟后就会大幅下降,需要进行休息。然而许多公司却习惯于两小时、甚至三小时的会议马拉松,看似高效率的在解决事情,但事实上这不仅拖垮专注力,也可能耗尽了大多数人的精力。
#04:缺乏有效的互动
会议如果只是一味地听取报告,缺乏互动和讨论,参与者很容易进入被动模式,使思维停滞不前。当缺乏参与感时,大脑会自动进入「省电模式」,逐渐失去思考的动力。
此外,许多人会在会议进行时,尝试回覆邮件或处理其他工作,认为这样更有效率,但事实上,大脑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反而容易让人分心,降低会议的参与效果,同时累积更多的精神负担。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无法改变公司行程,我该如何摆脱「会议宿醉」?
首先,从设定明确目标与议程开始,会前清楚订立目标,并确保每个参与者都明白会议重点为何。接着尝试缩短会议时间,尝试将会议控制在30至45分钟内,并减少不必要的参与者,只邀请真正相关的人,避免人数过多导致决策效率下降。这样能适时加强互动与讨论,透过问答或小组讨论来提升专注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专注于当下,在会议期间专心参与,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边开会边处理其他事务。调整自己的心态很重要,或许下次开完会,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浑浑噩噩,而是充满动力迎接下一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