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锁死两道大门!美国猛砸五千亿撬锁!
作者:李小意
来源:坏土豆不哭
中国焊死两道大门,电力霸业的成果正在显现。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五大超级工业强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威廉二世时代的德国、罗斯福时代的美国、神武景气的日本,以及勃涅日列夫治下的苏联。
但只有一个国家能被称之为工业克苏鲁,那就是今天的中国。
什么叫克苏鲁?
用四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庞然大物、深不可测、无法理解、不可名状。
大家都知道它的体量非常大,但究竟大到一种什么程度,没有谁清楚,甚至包括咱们自己。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啊,叫工业大摸底,越摸越没底。
那毫不夸张地说啊,前五个超级工业大国在我们面前,都要低头如蝼蚁。
尤其是跟工业相关的电力数据出台后,全世界都懵了:那一边,是英国金融时报以极其颤抖的笔锋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力王国;这一边,是以5万亿市值创下宇宙新高的英伟达CEO黄仁勋,用无奈的口吻说道,中美AI竞赛,中国二比一领先美国。
先来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中国煤电装机量相当于美、英、俄三国的总和,太阳能电池板装机量更是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还多,风电增量连续十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就连最先进最尖端的核电,中国在建机组数量也占到了全球的四成。
第二组,过去一整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的大关,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10倍,德国的23倍,英国的35倍。就整个西方最强大、最发达、工业最厉害的七国集团加起,来才堪堪跟我们打个平手。
第三组,前不久,中国还创下人类史上首次单月用电量超1万亿千瓦时的记录,比英国和德国一整年的用电量加起来都还要多。
从上海外高桥三电厂全球最优煤耗的超超临界机组,到溪洛渡水电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建造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从甘肃民勤的第四代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到青海中控德令哈塔式光热电站完全国产化的聚光储热系统;从比亚迪刀片电池突破性的结构创新与安全性,到淮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全球最高电压等级。
中国在所有的关键技术环节,都实现了超越美国,超越西方,超越世界的全面领先。
更让西方产业界感到绝望的是,即便已经做到前无古人,后也可能没有来者的地步了,中国却还在疯狂梭哈电力霸业。
此时此刻,全球正在新建的八成火电、七成光电、五成水电和风电,都在中国。
欧美那些搞能源的,搞工业的从业者,看到这组数据人都崩溃了,中国人这是疯了吗,他们搞这么多电站究竟要干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把电力的价格给打下来!
按人民币计价,全球平均用电成本大概是一块一毛二,美国是一块二毛五,欧洲在俄气中断后差不达到了二块四毛八。
但你知道中国是多少吗?全国平均成本只要五毛,但在光伏板大面积铺开的西北地区,甚至把电价打到了每度一毛五。
如此白菜价的用电成本,一方面会推动电力在整个能源体系里急剧扩张,发达国家的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只有19.7%,而中国目前达到了28.5%,到2030年还要把这个数字提升到34%,简直恐怖如斯啊。
这就意味着,当欧美还在纠结究竟要不要发展电车,要不要重回内燃机的时代时,中国已经构建起了完全电气化的能源体系和交通体系。
像宁波的舟山港正在以岸电系统取代船舶燃油,唐山的钢铁厂用全电炉炼钢取代焦炭工艺,青海的绿电制氧项目直供化工园区。
而在交通领域,除了国产电车依旧在全球大杀四方之外,电气化革命也已经深入到海运和空运的环节了。就在前几天,小鹏飞行汽车官宣量产,全球首艘万吨级纯电动运输船葛洲坝号在宜昌下水,商飞跟宁德时代合作的全电动客机也快要出结果了。
另一方面,把电力成本打到白菜价,会向下锁死工业化的大门,向上锁死AI的大门。
任何国家想要搞工业化,他的产业是不是都得从低端做起,然后靠着低端工业赚来的利润进行产业升级,逐渐从低端走向中端,最后再走向高端。
问题就在这,技术含量越低的产业电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占比就越大。
在低端制造业里面,电力成本是仅次于原材料的第二大成本,高于劳动力成本;而在中端制造业里面,电力排在原材料、劳动力之后,是第三大成本。
所以,搞中低端制造的企业要去一个地方投资,重点就是看他的电力成本,够不够便宜。
你像搞衣服、鞋子的纺织业算是很低端的产业了吧,但即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了,我们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纺织业生产国,体量比第二名越南、第三名孟加拉国,加起来的还要多好几倍,为什么?
因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电力成本帮企业省的钱,要大于劳动力成本的开支。
很多人还炒作说越南要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工厂,但你看看越南的工业园区,一个星期总共七天,有两天停电,三天限电,他拿什么超越中国?
你再看去越南投资的外企,像三星啊,富士康啊,苹果啊,基本扎堆往北边建厂,原因不就是这里靠近中国,能直接从中国买到又稳定又便宜的电吗?这些年要不是云南和广西卖电给他们,越南出口早就熄火了,那有这么繁荣。
那因此当我们把电力成本打到白菜价之后,大部分国家就失去了承接中低端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工业化的大门,是不是就相当于对他们关闭了?
那向上锁死的这道AI大门,甚至把美国都挡在门外了。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大关后,黄仁勋在CNBC的访谈节目中,第一次全面评比了中美之间的AI竞争优劣。他把整个AI竞争划分成芯片制造、市场应用、电力供应三个板块进行评比,结果是中国二比一领先美国。
搞AI需要大量先进的算力芯片,这一块我们现阶段的确不如美国,否则英伟达的市值就不会吹得这么高了。但黄仁勋自己也承认,华为追赶的速度非常快,最近推出的一些芯片跟英伟达只剩下几年的差距。
市场应用无需多言,中国AI大模型是开源的,美国闭源,发展前景必然比美国大。
同时中国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非常高,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尝试AI落地了,特别是在工业制造方面,中国规上工厂基本都接入AI系统了,生产效率空前提高,物料和库存也压到了极致,企业现金流比以前多得多。
再就是电力了,AI运算是比芯片生产还耗电的产业,GPT-4单次训练耗电量超500万度,相当于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接近一个中型城市几天的用电量。
行业内预测,预计到2030年,全球AI产业对电力的消耗,每年将超过9450亿千瓦时。
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三年发电量的总和,占中国去年总发电量的十分之一。
按照咱们梭哈电力的疯劲来看,吃下这部分新增电耗肯定没问题,但美国就不同了。
美国电网本来就不统一,跳闸、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前两年得州雪灾,整个地区的电网直接就崩了,超450万家庭和企业停电,批发电价一度突破1万美元/兆瓦时,比正常水平飙升近200倍。
白宫也知道自己的电网是什么尿性,于是干脆梭哈核电,今年5月,美国政府豪掷800亿美元,约合5600亿人民币扩建本土核电站,重点满足对AI产业的需求。
问题是因为福岛核电站的事,各国对核电产业的监管一直没有放松,这导致核电整体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拉高了很多,完全比不上光伏、风能和火电。
但在这一块中国可谓是占尽优势,前些年砸了很多钱建搞新能源发电站,各地都在疯狂上马光能、风能工程,然后产生了大量的电力过剩,浙江、山东、甘肃多地还一度出现过负电价的情况,就是光电站倒贴钱给居民供电,当时都在愁这些电怎么用,动不动就弃光弃风。
现在好了,不用弃了,甚至还成了AI时代的优势,这不是命中注定是什么?
其实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已经很清晰了。
中国将建成人类史上第一个以电力为基础能源的国家。电是工业之母,电力在手,中国也会稳居世界制造业中心。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通过最先进的储能和高压电网,把这些便宜电输送到全世界每个角落。
从缅甸到孟加拉国,从东亚到南亚,从拉美到非洲,中国清洁电力的星星之火,必然会以燎原之势,点亮整个蔚蓝色的星球。
正如三体写的那样: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而中国,正在给人类文明,给地球文明,注入永不枯竭的光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