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自己比巴菲特还懂美股!
原创: 一棵青木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不好意思昨天有点事情,又因为我觉得资本市场在过去的一周里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上周末该发的文章拖了一天,改今天发。
其实文章的关键词我上上周末已经说了,昨天在评论区里也有人说了,那就是“反复击穿4000点”,这是我上上周的结论,具体推理过程上次已经说了,那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只需要验证是否吻合上次的推理过程就可以了,如果符合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在过去的一周里,股市出现了极度狭窄的波动,从4000点之上向下跌破之后,只向下跌了一点点,啥感觉都还没有的时候就拉起来了,然后又慢悠悠的上冲4000点了,并于本周一再次上破4000点。

上周总共五天,前两天在4000点之下横盘,后三天涨。
但权重股就不一样了,前两天猛猛涨,后三天跌,就非常夸张的那种反着来,我举例的是中国银行,其他也有很多权重股走出了类似走势。

这次之所以这么明显,主要是因为振幅压制的很低,估计是有要求的,不得超过一个区间,且这个区间很窄,所以放任不管的空间很少,于是就只能这么对冲。
这实质上就是贯彻“反复击穿”4000点的策略,原因的大部分我上次都说了,今天补充一点,那就是4000点非常特殊,具备一定的神话性,在很多场合,在很多人口中,4000点都是和其他点位不一样的,站上和站不上差别很大。
如果不磨灭4000的神话性,任由4000点保持特殊地位,那让媒体一鼓噪站上4000点了如何如何,很容易就形成狂热氛围引发股市暴涨。
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但未来如果跌破4000点了,同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4000点被击破之后引发市场心理崩溃,进而引发股市暴跌。
股市暴涨,是国家队不希望看到的,因为有明牌的慢牛要求。
股市暴跌,那更不是国家队希望看到的,因为慢牛要求是明牌的。
综上所述,4000点拥有神话级别的特殊地位,对国家队控盘是百害无一益的,不利于慢牛的实现,所以必须要把4000点的地位打回到一个普通的点位,让其和3900点没有太大区别。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击穿4000点,上去再下来,下来再上去,让所有人都清晰的看到站上4000点不代表什么,跌破4000点也不代表什么,这就是稀松平常的一个普通点位。
过去5个交易日的所有市场表现,都符合这一判断,那么未来5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也应该符合这一判断,目前来看单纯国内的资金买卖已经无法影响市场的波动了,唯一能对国内市场节奏造成干扰的只有美国,确切的说是特朗普,但特朗普目前处于退却状态,所以理论上未来5个交易日出现能扰乱市场级别的外力,概率非常低,可以不予考虑。
在反复击穿4000点的时候,我观察到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说每站上4000点一次,自己的资金就少一截,要是多站上几次那自己裤衩都没了。
对于这种声音,我只能说从个例上这是有可能的,也可能人群比例并不低,但在总体上是不符合数学规则的,反复击穿4000点的时候,市场的总体市值是维持不变的,理论上所有人的资金也是不变的。
之所以在总体市值不变的时候,有人出现了市值不断减少的情况,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购买了亏钱的股票,在之前半年股市疯狂拉升的时候,总体上涨掩盖了他的亏损,让他看起来好像没亏甚至还赚了一点。
但只要股市停止了上涨,哪怕不跌,只是横盘不涨了,他立马就开始亏钱,因为他买入的股票实质上是在持续亏钱的,大盘提供的助推力一旦消失,仅凭自己的力量立刻开始下坠。
那怎么才能选到不亏钱的股票,或者说选到能和大盘涨跌走势基本一致的股票。
其实也很简单,参考和学习美股就行了。
中国的工业建设已经完全追上甚至超越了美国,但在资本市场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差距不亚于90年代中美的工业领域。
我们现在强调和希望的慢牛,实质上也是在模仿美股,因为美股就是典型慢牛,且维持了整整70年的长牛,这个时间跨度甚至接近了正常人类的平均寿命,代表很多美国人从进入股市开始就只见过牛市,无非就是大牛市还是小牛市而已,常说的美股的几个熊市,拉大时间跨度一看,只能说是超大牛市里的几个大回调而已。
我们将学习美股的这种风格,争取成为下一个美股。
但就算是美股这种全球独一无二的70年长牛,也不是你进去随便买啥股票都赚钱的。
美股目前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前100公司占据了整整42%的市值,在过去的10年里平均涨幅为285%(复合年化14.4%),但若在其中剔除苹果、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和特斯拉这五家,其余96家市值100公司的平均年涨幅能直接降低约一半。
所以美股实质上是五霸制天下,最多拉宽到十霸,你直接买前十就行了,之所以很多人说美股好炒就是这个原因,属实是无脑。
而在市值上涨主要集中在头部,以及头部的头部之外,美股平均年退市率为6.4%,为成熟市场世界第一高,且显著高于第二名。
这句话的意思是拥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美股,每年能退市超过300家,而且年复一年的这么高强度退市,如果你无脑平均购入美国股票,那明年你账户里就有6.4%的股票直接退市了,后年又一批股票退市了。
在这个高退市率之外,美股日均成交量不足百万美元公司占比37%,接近无人问津状态,一般进入这种状态的公司,撑不了几年就会逐渐步入退市状态。
所以只要你不买前十,而是凭自己感觉买卖,实际上美股很难炒,比A股要残酷的多,极难赚钱,退市后的股票当然也还有价值,但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视为巨亏9成以上,你视为亏成零也没什么不对。
美股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态,是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市场规律就是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恒强,大公司一旦形成规模,后来者就基本没有翻盘的希望了,除非新赛道降世,而等新赛道决出胜者之后,这个胜者也会强者恒强。
风投资金对于每个赛道,只投前三名,其中主要投资第一名,不然大概率就是白扔钱,顶多小投一点试试水,但重金必须投在头部企业身上,且还得分散多个赛道的头部进行投资,这是中国风投行业的行业规则。
你投资股票当然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原理是一致的,只有公司越做越大你的股票才能越来越值钱,这是普遍真理,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说就应该是如此。
在以上这个的基础上,还需要耐心,否则就算是英伟达和特斯拉这种大牛股,你买入了如果你拿满5年10年,那大头收益你也吃不到,特斯拉也有至暗时刻,也有人买特斯拉买亏钱的。
你看的很多投资书籍都有这么一句话,叫投资需要耐心,没有耐心那么很难再交易里取得成功,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其他的欧美投资家都说过类似意思的话。
国内很多人一听这话就觉得有道理,但一拿去实践就不行,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投资需要耐心,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有耐心就能成功,没耐心就不能成功。
但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只买前10,或者前100里每个赛道的头部公司,宁买鸡头不买凤尾。
知道股神巴菲特过去10年是怎么赚钱的么?
在这次大规模卖出苹果股票之前,巴菲特光苹果一家公司就占了自己持仓总市值的接近一半,最高峰出现在2023年第二季度末,巴菲特股票3534亿美元,其中苹果1776亿美元,占比50.25%。

过去10年的巴菲特,实质上是苹果巴菲特,其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苹果公司。
这种投资风格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型散户,机构是绝不敢这么干的,甚至一般散户的持仓都没那么夸张的集中度,只是巴菲特其重仓押注的那只股票一直都是对的,涨幅远超美股平均甚至超过了美股前100的平均,所以巴菲特成了股神,投资回报率远超一般机构。
但巴菲特押注的重仓股永远都是前十之一,绝不会重仓押注小公司,甚至能进巴菲特前十持仓的都全部是行业龙头且市值超千亿美元,连一个行业第二名都没有。
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巴菲特初始买入苹果公司的金额并不高,并不比其他十大持仓股的市值高太多。
根据伯克希尔文件及巴菲特公开访谈,巴菲特直接动用现金买入苹果股票的累计耗资是360亿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
这笔钱不少,但远低于巴菲特身家的一半。
之后苹果在8年时间里取得了383%的涨幅,平均复合年化为23.4%,在这期间巴菲特一直没有卖出,所以苹果的市值才涨到了离谱的1776亿美元,市值被动膨胀到了巴菲特的一半身家。
每年都涨23%看起来确实不多,但如果能持续8年那就是累计383%的涨幅,就能把360亿的投资变成1776亿,而在苹果之外,巴菲特的其他持仓平均涨幅仅为5%,显著低于标普500平均10.2%的年化收益率。
股神巴菲特并不是每一个投资都赚钱,买入的很多股票都只有1~3%的年化收益,哪怕是美股龙头也是如此,甚至还有亏钱的,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菲特的前十大持仓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特别出彩的,巴菲特也不知道会是谁,但每隔10~20年左右都会冒出一个。
巴菲特和美股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我们对股市的慢牛定位以及实际的改造方向很明显是参考美股,而动用了中国特色力量去改造后,其进化速度可能远比美国的要快。
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到了地球天花板,国际市场的消费规模限制了我们的工业增长规模,而欧美已经很明显的不愿让出自己本国的市场来让中国工业继续迅猛发展了,无论开拓亚非拉市场还是扩大内需,那都是个水磨的慢功夫。
我们如果还想快速进步,那就只能开始补齐国家短板,资本市场明显是里面最大的一个。
所以今时不同往日,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不必羡慕美股,我们未来也会成为美股,但就算A股真成为了美股也不是可以无脑赚钱的,至少你得按美股的投资规则去做事,不要觉得自己比巴菲特还懂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