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白左是怎么摧毁德国的?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11-19 07:20:20 围观 : 评论

作者:猫哥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曾经欧洲最强大的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终于迎来了它的终结。

爆破专家们用了6吨的炸药,设置了1800个炸点,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两座160米高的冷却塔轰然倒塌。

在围观者的欢呼中,德国彻底告别了核能时代。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毁灭,是德国“环保主义”的胜利,却是德国工业的噩耗。

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实在是看不下去,在议会怒斥:“这是在拆掉我们国家的骨架!”

然而,她的怒吼,无人在意。

因为在德国政坛,白左群体占据多数,没人意识到,这种白左思维,正在摧毁德国。

1教育

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工业曾经冠绝全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工业发达背后,其实是因为德国曾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科教育体系

一方面,德国实行分轨制教育(Dual System)。

小学4年后经过家庭背景、教师评估以及考试,分流至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科中学。

这个实科中学,类似国内技校,但层级高于国内技校,是可以直升工科大学的,专门培养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这么搞,显然是为了把更适合理工科的孩子选拔出来,类似中国的文理分班。

另一方面,德国的《高等教育框架法》中,直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应该来满足企业对实践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这类大学科研成果尽可能向应用端倾斜,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在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培养出大量的科技与产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连培训都不用培训,直接就能进工厂无缝衔接。

就这样,从杜伊斯堡到慕尼黑的理工大学,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输出着工业人才,最终创造了"德国制造"的神话。

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从2010年左右开始,受白左群体"平等教育"倡议的影响,德国的"白左"政客们开始推行"平等化"的政策。

白左政客说了,传统的分轨教育是"歧视性"的,会伤害"弱势群体"的自尊——

不能因为孩子数学学不好,就给他分到文科班嘛!他也有学理工科的权利!

于是,柏林和汉堡等城市的学校率先改革:

取消了严格的入学考试,引入"混合班级"模式,让有理工科天赋学生和没天赋的孩子同堂上课。

表面上看,这很"人文"——谁不希望每个人都有平等学习的机会?

但现实是残酷的。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以来,高中毕业率虽有所上升,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输出量下降了近20%。

为什么?因为天才们被拖累了!

上过学的都知道,理工科那些东西啊,有天赋的孩子那真是看一眼就会,但没天赋的那是怎么学也学不会。

那把他们凑在一个班级上课,教学进度根据谁来定?肯定要平均来。

这样那些高智商的孩子始终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也就别指望学得有多好了。

更离谱的是,就连理工科为主的课程,也被悄悄改了!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博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德国有一种“儿童大学”,一般由大学和社区合办,主要是科普各类知识,有点像中国的那种科技夏令营。

因为德国工业发达嘛,所以早些年,这些儿童大学的课程其实都是和工业技术有关。

比如2009年,课程包括机械、车辆、交通、生物类内容,这些都是德国的优势产业。

到了2015年,那时候德国的工业4.0正喊得震天响,所以课程变成了电机驱动汽车、燃料电池、智能驾驶等等。

可以说,这些内容放在当年,还是很超前的。

但是现在呢?课程主题是什么呢?

2023年是零废弃物,2024年是环境保护,2025年是电池再回收。

简单来说就是,德国人的教育从“电池为什么能发电”,变成了“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然后又变成“如何回收旧电池了”。

然后这个博主就感叹,作为德国老牌子的工科大学,虽然还在坚持科普,但已经没有任何有关工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了。

如果连大学教授们都放弃了工业知识的启蒙,孩子们也了解不到德国在工业技术上的最新进展,那德国的工科教育还有希望吗?

没希望了。

今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发布了一份《2024年教育趋势报告》,这份报告是基于九年级统考的成绩研究得出的。

这种统考每隔几年一次,针对数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四科,覆盖了1556所学校、48279名九年级学生,主要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

结果呢?这次达到标准要求的比例全面下降。

接近9%的学生连第一次学校毕业考试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约34%的学生达不到中等学校毕业考试的最低标准。

除此之外,顶尖成绩也在往下掉,这意味着不只是“拖后腿”的孩子更多了,连“拔尖儿”的孩子也在减少。

咱们都知道理工科是制造业的基础,现在理工科都后继无人了,制造业还怎么可能好呢?

更残酷的是,哪怕在正儿八经的工科大学,其课程也在遭受白左议题的入侵。

9fc3d7152ba9336a670e36d0ed79bc43_HrilymZbJEgx1641188294.png

教育学家艾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空无课程”(Null Curriculum)概念,指学校该教而未教的学问、观点、概念和技能。

但这个理论到了白左嘴里,就变成了工科学校不能只教工科内容,也需要讲一些自由、民主、包容、多元化等等内容。

结果呢?就是大量白左课程开始入侵工科学生的课堂。

比如2025年冬季学期,不来梅大学与“Profs gegen Rechts”网络合作推出了“民主受威胁”系列讲座。

还有一场名为“德国反性别政治的生活体验”的学术讨论也开始在各大学展开。

这类基于身份政治的研究正在德国的工科院校中蔓延,严重分散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注意力。

甚至有的学校还强行要求女性教授比例要达到50%,号称要打破德国高等教育在打破性别壁垒。

理论上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因为男女本身的思维差异,工科里面女教授又有几个呢?

结果就是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女教授因为平等和多元化议题被招进工科大学,开始向学生讲授工科知识。

至于教学成果嘛,那就不用指望了。

所以,看起来德国教育界的问题只是教育问题,但其实,是在刨德国制造业的根。

等现在这一批德国工程师和工人陆续退休,德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2产业

如果教育是德国的灵魂,那么产业就是德国的血肉。

德国的制造业,曾以精密和效率闻名于世。

从大众汽车的流水线到巴斯夫的化工帝国,这些产业奇迹,一方面源于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工业态度,另一方面,也源于德国的廉价能源。

为啥?因为制造业实在是太耗能了。

比如炼钢厂,‌电弧炉每生产一吨钢要耗电350-450度,‌鼓风机‌功率可达上万千瓦,全年运行耗电约1.3亿度。‌

连铸机单台年耗电约4000万-5000万度,还有‌精炼设备,每炉次耗电约1500万-3000万度/年。

这样算下来,一个中等规模炼钢厂,年耗电约3亿度。 ‌

再比如玻璃厂,也需要24小时不断电的熔炉,一断电就会造成整个炉芯凝固。

那么问题来了,电从哪来?

德国的水电不发达,但还好是个煤炭大国。

鲁尔煤田是西欧最大的煤田之一,源源不断的硬煤及褐煤保证了德国制造业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

后来随着核电的兴起,德国建设了一批核电厂,核电开始和火电一起,支撑起了整个德国工业。

但是呢?从1998年开始,一切都变了。

这一年,白左思潮下诞生的德国绿党,在联邦议会中成为第四大党,并与社民党结为执政联盟,共同组建联合政府。

社民党需要绿党的议会席位,那么必然要在政策上给绿党利益,服从绿党的政治需要。

绿党是70年代开始崛起的以环境保护、反核、可持续能源等作为主要诉求政治派别。

他们的核心观点类似于《三体》里面的“科学边界”组织,痛恨一切工业化文明,希望人类回到田园牧歌的时代。

绿党欧洲各国都有,不过德国绿党是欧洲最绿的,也是最疯的。

所以,在绿党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德国能源转型大幕,就此拉开。

2009年,德国出台《2010年能源规划》,计划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到2050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实现环保型能源供给。

计划很好,但问题在于,这些白左政客,哪懂经济规律和工程常识啊!他们制定出的转型政策靠谱吗?

比如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是写儿童文学出身的,对经济一窍不通。

这样的人员配置,却主导着德国的能源政策,不觉得可笑么?

所以,这帮人压根没想着怎么解决电的来源问题,而是要求先把火电站关了再说。

本来吧,如果在关停火电的同时大力发展核电,倒也问题不大。

但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绿党把核电也纳入了关停的目标。

这一下可完了,空出来的那些用电缺口咋办?

要知道,只有火电和核电可以24小时发电,你们那些清洁能源无论是水电、光伏还是风电,都不能全天都发电啊!

总不能用一会停一会吧?

所以能源转型的事情不是不能搞,但你要在搞好备用能源之后再搞。

可是德国呢?

因为有绿党不停在催,还没等替代能源解决呢,就匆匆忙忙把火电和核电给关停了。

比如2025年3月,德国炸毁了位于汉堡的莫尔堡发电厂。

这座投资30亿欧元、仅运行了六年的现代化硬煤发电厂,曾是德国电力工业的骄傲,但最终还是被迫关闭并最终被炸毁。

根据《煤炭退出法》,德国计划最晚在2038年前彻底淘汰煤电,这意味着其余的100多家燃煤电厂也将逐步关闭。

不仅如此,德国于2023年4月15日关闭了境内的最后三座核电站,标志着德国总共19座核电站全部成为历史。

那为啥今年10月德国连已经关停的核电站都不放过,非要炸毁呢?

就是为了破釜沉舟,自断后路。

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电价飙升,老百姓苦不堪言,执政党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所以现在的德国总理默茨上台后,制定了重启德国六座已关闭的核电站的计划。

然而,执政联盟中的绿党、各种环保组织都坚决反对重启核电站,所以趁着重启计划启动之前,先把核电站给炸了!

你想重启?对不起,我已经炸了,你看着办吧!

这种激进的转型,带来了严重后果。

2017年德国发电量达到历史顶峰的6537.23亿度,之后一路下降,到2024年跌至4315亿度,在全球的排名也掉到了第十位。

能源系统无法满足工业需求,导致电力进口依赖度达到63%,让德国陷入能源安全危机。

更直接的影响是能源价格飙升。

德国工业用电价格从2020年的0.08欧元/千瓦时,暴涨至2023年的0.26欧元/千瓦时,使德国成为欧洲电价最高的国家之一。

电价飙升的直接后果,是几乎所有钢厂都被迫关闭,任何消耗大量电力的工厂都无法保持盈利运行。

其实吧,德国要是老老实实死磕新能源,像中国这样以新能源做产业代替,也不是不行。

可是看看德国干了什么呢?

2020年德国政府推出《国家氢能战略》,计划投资90亿欧元打造“氢能经济”,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10吉瓦电解氢产能。

结果到2025年,实际投产的只有160兆瓦,还不到目标的2%。

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把原本用于氢能研发的245亿欧元预算砍到只剩18亿,理由是“优先保障环保政治正确”。

现在德国化工企业不得不从美国进口高价绿氢,生产成本比中国同行高出40%。

不仅如此,绿党还推行"碳中和"法规,要求企业强制安装昂贵的环保设备。

这样一来,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一家典型的巴伐利亚机械厂,一年都未必能赚100万欧元,但却需投资数百万欧元升级生产线,来满足碳排放要求。

这谁干啊!还不如关门算了!

所以仅在2022年一年,德国中小企业倒闭率上升15%。

劳工政策更是雪上加霜,"白左"工会高呼"工作生活平衡",推"最低工资上调"和"反歧视培训",要求推行35小时工作周和带薪假延长。

听起来对打工人是好事对吧?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等于自缚手脚。

外面中国汽车正气势如虹呢?德国工人却休假和涨工资了,那还怎么跟中国竞争?

所以2023年,大众集团产量下滑10%,关停了十几个工厂,直接导致德国出口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德国汽车行业净减岗位5.15万个,占全行业的7%。

恐怕德国人等到百业萧条、失业率高企的时候,才会知道一个制造业立国的国家区搞“激进环保”政策,会有怎么样的后果了吧?

3外交

不仅教育和产业,德国的外交政策同样受到了“白左”思维的深刻影响。

其实在默克尔执政期间,白左推崇的“价值观外交”虽然已有端倪,但默克尔还是比较拎得清的。

大是大非问题上并不含糊,坚持着搞出了北溪管道。

但默克尔下台后,价值观外交已占据绝对主导,德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偏离务实传统。

就比如绿党出身的前外交部长贝尔伯克,是运动员出身,连外交部实习生的资质都不够,现在居然开始制定德国的外交政策了!

这种价值观外交的核心缺陷,就是它往往以价值观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老一辈外交家的作风是:哪怕你是魔鬼,只要有共同利益,我也跟你好好做生意。

但现在呢?变成了:因为你是魔鬼,我是好人,所以哪怕和你做生意对我有好处,我也绝对不和你说一句话。

说白了就是牺牲国家利益,来满足政客的道德优越感。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和对华为的态度。

当年,默克尔访华,亲自决定共同开展工业4.0合作。

但问题在于,随着华为被美国制裁,华为与德国的合作,也开始面临了阻挠。

特别是朔尔茨上台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一直在上蹿下跳,攻击华为设备“不安全”。

巧了,这个哈贝克,也是绿党的。

于是德国各行各业,都开始陆陆续续与华为“割袍断义”。

德国联邦议院批准“通讯安全法2.0”,对5G技术“不可信赖”的供应商所发挥的作用加以限制。

结果德国人宁可把已经掏钱买下来的华为设备再拆掉,也坚决不用华为设备。

可问题在于,德国的工业4.0需要高并发量的通讯啊!

华为设备一拆,工业4.0彻底没法搞了。

所以现在,你啥时候还听说德国有工业4.0的消息了?

没了,全都404了。

除此之外,俄乌战争中德国的表现,也是个典型例子。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不顾自己56%的天然气和30%的石油从俄罗斯进口,直接站到了反俄第一线,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煤炭。

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曾批评德国政府盲目站队:

为什么德国要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去支持一场与自己国家安全并非直接相关的冲突?

然而,在“主持人类正义、反对侵略”的政治正确的氛围下,这种理性声音在德国主流舆论中缺乏生存空间。

但问题在于,你不进口俄油和俄气了,那你的工业怎么办?

化工产业原料没了或者价格飙升,那还怎么生产配套产品?

支撑起德国经济的,其实是一些高精专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经营,不跨国发展也不上市,产品和业务聚焦于细分市场,靠着德国的供应链吃饭。

平时尚可躺着挣钱,一遇到危机,就会暴露抗风险能力低下的一面,面临生产成本暴涨,扛不过去就只能倒闭。

结果在俄乌开战半年后,德国月破产中小企业数量就达到了718起,同比增加26%。

这些企业破产了不要紧,那么残缺的供应链咋办?

哪怕只是一个零部件断了,都会影响整个德国汽车、机械等等生产的啊!

这时候再去全球找供应商,且说能不能找到品质一样的产品,就算找到了,万里迢迢运过来,怎么保证交付期?

看来看去,这个问题都是无解的。

所以一部分大企业只能关门大吉,还有一些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比如大众汽车宣布关闭三家德国本土工厂,裁员数万人,这是大众87年历史上第一次关闭工厂。

与此同时,大众却计划在中国建造新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并在合肥设立了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

巴斯夫宣布在广东湛江建设一体化基地,总投资约100亿欧元——这是巴斯夫成立156年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巴斯夫CEO薄睦乐直言:“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更有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和可再生能源配套,这里的生产成本比德国低40%。”

宝马集团同样加大了在华投资。

2024年,宝马沈阳工厂产能提升至80万辆,占其全球总产能的18%,同时投资10亿欧元建设动力电池中心。

甚至就连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往中国搬迁。

截至2025年10月,仅一个江苏太仓,就有超过560家德企落户,形成了一整套德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太仓为了给德国企业提供好的条件,专门建了罗腾堡德风街,还搞了德国啤酒节等文化地标,配套了德语幼儿园、足球学校及双元制职业学校。

就连当地的餐馆也是原汁原味的德式脆皮大猪肘,每天供不应求,德国人排队排的老长。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倒是发现了德国人很聪明的一点。

政客们瞎折腾又如何?欧洲电贵油贵又如何?

我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经营,在海外重建一个德国制造业嘛!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的企业生存下来了,哪怕搬到中国,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那又如何呢?

起码我活下来了啊!

照欧洲这么个瞎折腾的势头,玩死自己是必然的事情。

回头欧洲一票企业全死光了,中国要进欧洲市场的时候,就可以踩在欧洲企业的尸体上,称霸欧洲了!

你还别说,这种想法也不是没道理啊。

4德国的选择

德国当前的困境,恰如历史长河中无数文明转折点的缩影——

最危险的往往不是外部的挑战,而是内部的方向迷失。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

当一个以理性、务实著称的工业强国,让意识形态逐渐侵蚀其立足之本时,衰落的种子便已悄然埋下。

说起来,这方面中国也曾有过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当年,我们也曾有过政治正确,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尾巴,连买个鸡蛋都是投机倒把。

可是结果如何呢?社会僵化,经济步履维艰,发展陷入困境。

万幸的是,我们举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真理标准大讨论,让这场伟大的“拨乱反正”,引领我们回归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为国家后续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反观德国,乃至更广泛的西方社会,目前似乎仍深陷于某种新型的“政治正确”枷锁之中——

让一种看似高尚但脱离实际的价值理念,凌驾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无论其口号多么动听,只要它与现实脱节,与人民的真实福祉相悖,最终都难免遭到经济规律的报复,自食恶果。

德国若想真正走出当前的困境,恐怕同样需要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深刻的思想层面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但问题在于,德国能吗?

如果开展大讨论了,那不就意味着自己当年亲手投出的票,是错的吗?

谁会承认自己错了?

也许,只有到道德优越感无法抵消现实的痛楚时,德国人才会迎来一次残酷的觉醒吧。

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

  • 警惕高市这个对手!
    警惕高市这个对手!

    原创: 顾子明本文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顾子明说记得高市早苗刚上台的时候,有好多媒体都在说,别看她在台下多么右翼,无论谁当上首相,都需要回归中立。后来,10月时高市放弃了参拜靖国神社的“秋季大祭”,大家又纷纷表示这是高市在努力缓和中日关系,今天,日本外务省官员来访中国,尤其是流出日方低头的视频,被媒体纷纷解读为日本的认怂。尤其是刘司长见日本人时,还特意穿了一副陈真装,那怎叫一个爽字了得。教员说过,战略上要藐视对手,但战术上要重视对手。千万不要以为高市是个女性就轻视她,在日本这个从大名政治到门阀政治统治了上...

    2025-11-19 07:20:22
  • 白左是怎么摧毁德国的?
    白左是怎么摧毁德国的?

    作者:猫哥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曾经欧洲最强大的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终于迎来了它的终结。爆破专家们用了6吨的炸药,设置了1800个炸点,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两座160米高的冷却塔轰然倒塌。在围观者的欢呼中,德国彻底告别了核能时代。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毁灭,是德国“环保主义”的胜利,却是德国工业的噩耗。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实在是看不下去,在议会怒斥:“这是在拆掉我们国家的骨架!”然而,她的怒吼,无人在意。因为在德国政坛,白左群体占据多...

    2025-11-19 07:20:20
  • 中国和平统一超级重大机遇已经出现!
    中国和平统一超级重大机遇已经出现!

    作者:汪涛来源:纯科学(ID:chunkexue)一、北平模式成功的前提条件正当中国大力推进统一进程的时候,一个超级重大的以北平模式实现和平统一的机遇已经出现,这就是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突破红线言论。这段时间正值大陆一再释放统一台湾信号之时,高市早苗的言论相当于为我们提供了以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战略机遇。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有效实现和平统一,必须要对北平模式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战略科学分析,充分具备相应条件才有可能变现,而不能仅限于舆论较量。当年北平模式和平解决问题之所以...

    2025-11-19 07:20:09
  • 高市早苗要修改“无核三原则”?中国对日本恐怕已别无选择!
    高市早苗要修改“无核三原则”?中国对日本恐怕已别无选择!

    作者:李光满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微信公众号ID:ligm-479210127已获转载授权11月15日,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早苗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进行修改。“无核三原则”是日本的基本核政策,即“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高市早苗有意坚持“无核三原则”中的“不拥有”与“不制造”核武器,但她声称如果遵守“不运进”核武器的原则,就无法允许装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艇等停靠日本,在发生“突发事态”时,美国的核威慑会减弱。显然,高市早苗一旦突破“无核三原则”...

    2025-11-19 07:20:07
  • 这件事没完!
    这件事没完!

    作者:盛唐如松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已获转载授权一开始,它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反击,一个形式大过内容的旅游限制惩罚,但。。。日前,针对中国外交部关于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的信息发布,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中国官方的一次惩罚性措施罢了,过不了多久,这种紧张的气氛就会慢慢散去,最终回归常态,至于引发这件事的高市早苗言论,也一定会随风而去。但事实上,这次人们或者有些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忽略了这次事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中日外交上的危机,更是一次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破局的契机。...

    2025-11-19 07:20:06
  • 高市早苗真能搞事,又去招惹韩国!
    高市早苗真能搞事,又去招惹韩国!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国会发表极其错误的涉台言论以来,被中国一路暴捶。局势已远远超出了日方预料,日本国内也感觉不对劲,不知道该怎么帮高市早苗收场?但好死不死,高市早苗政府又去招惹了韩国。起因是日本政府扩建与独岛相关的“领土主权展览馆”。韩国外交部于14日召见日本驻韩公使松尾裕敬,向日本提出严正抗议。本月初,日本自卫队就以韩国“黑鹰”飞行表演队曾飞越独岛为由,拒绝为其赴迪拜航展的转场提供预定的加油支援。韩国国防部宣布取消韩国军乐队参加日本“自卫队音乐节”计划...

    2025-11-18 14:08:25
  • 中国暴风雨才刚开始,日本朝野就扛不住了!
    中国暴风雨才刚开始,日本朝野就扛不住了!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高市早苗就是高市早完,她的命在上台之前占豪就给她算准了,最终要不她早完下台,要不日本朝野和美国都力挺她让她坚持不下台,然后日本早完。从评论中可以看出,广大战友都希望她能坚挺,这样日本可以早完。个人觉得,值得考虑,希望高市早完继续坚挺,不要半途而废地拉了!我看好你哟!高市早完的言论逆天在哪里呢?主要是两点:一是她明确了中国的统一关乎日本的“生死存亡”,而历史上日本每次说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接下来都是对外侵略;二是她明确了日本一定会介入中国的统一进程。她...

    2025-11-18 14:08:23
  • 中国对日反制,三个新特点!
    中国对日反制,三个新特点!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牛弹琴中国的愤怒还在继续。这不由让我想起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同样是日本挑衅在先,同样是中国愤怒反击。风风雨雨10多年,好不容易中日关系逐渐走出谷底,但高市早苗的大放厥词,又让好转势头戛然而止,甚至急遽向深渊坠落,真是让人格外痛心。多年之功,毁于一旦!但对比上次的激烈斗争,完全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中国最新的对日反制,至少呈现三个新特点。第一个新特点,反制更加精准到位。曾几何时,外界对中国反制手段的认知,还停留在“严正抗议”、“强烈谴...

    2025-11-18 14:08:22
  • 中华5000年最大的地缘失误,就是没彻底打服日本!
    中华5000年最大的地缘失误,就是没彻底打服日本!

    来源:一个坏土豆 ( ID:iamhtd )中华5000年最大的地缘战略失败,就是没有彻底打服过日本,后面无数次遗祸子孙。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三次发动对华侵略。第一次唐初的白江口海战。第二次是明末的万历朝鲜战争。第三次是清末至民国的甲午战争-9.18事变-全面抗战。这个划分与大众的常识存在很大的区别,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撇清了历史的局限,从本质上揭露了日本沿袭千年的对华侵略野心。即:先在朝鲜登陆,再打我国东北,然后鲸吞中华!日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唐初的中日白江口海战是第一次,但是奈何日本太菜,对战唐军一...

    2025-11-18 14:08:20
  • 想捏爆日本,我们其实根本不用出兵!
    想捏爆日本,我们其实根本不用出兵!

    来源微信公众号:每日怡见已获授权因为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言论,最近中日关系急转直下,我国外交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都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与此同时,11月14日,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轰炸机编队位南海进行例行巡航。11月15日,盐城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11月17日至19日,每日0时到24时,黄海中部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禁止驶入。11月16日,我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当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依法开展维权巡航活动。虽然我们都热爱和平,但是这一连串的行为,还是忍不住引人遐想:假如,咱就是说假如,...

    2025-11-18 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