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员一言未发离开,中日会晤实际结果如何?
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看肢体语言:

这是我方中央级媒体给出的新闻照片,双手插兜意味着没准备跟你握手,要不说人家小日子的外交官还是脸皮厚呢,这都不跟你握手了,还舔着个脸搁哪儿点头哈腰的。
法新社给的新闻图片没这么夸张,不过双手插兜还是有的:

从这两张照片已经能够充分看出这次会晤的结果了。
我国外交场合是非常讲究外交礼仪的,一举一动绝无“随意”可言。你要是看到我方外交人员“随意”了,那么这种“随意”本身就是非常清晰的态度和信号。双手插兜、没有握手、立领中山装,这两张照片堪称经典,一切细节非常精准的透露了我方对这次会晤的态度:
给老子爬。
有传闻称日本这个外务省司局级官员是来请求我国主动“撤回”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也就是前几天直接警告高市早苗“敢把狗头伸过来就给你剁了”的那位中国外交官,这实际上是一种淡化处理的方式,中方如果愿意大事化小低调处理的话,不失为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当然,真这么做,中国承受得更多,等于是变相承认了高市早苗的话中方接受了。
怎么可能?白日做梦呢?
夸张一点说,薛剑现在就算是人回国内了,放假,在家带娃,出去玩,外交部大楼里摸鱼,他身上这个“大阪领事馆总领事”的职务都不可能动弹。
别扯那些没屌用的,这次高市早苗必须要把她自己说出来的话吞回她自己狗肚子里去,别的一切缓和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谈,不要说你一个司局级,就是日本天皇来了撅着屁股跪天安门广场,高市早苗都得把自己拉的吃下去。
不然谁特么上台都哔哔哔,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meanwhile,另外一个“肢体语言”在南海也进行了充分表达:

央视高调发布了福建舰最近在南海展开服役后第一次实兵训练,这个语言也表达得非常充分,还得忍个几年,这几年忍过了就没有人可以给中国人气受了。海军的小伙子们也非常非常赶,他们比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忍这一口气,但没办法,历史欠账太多了,紧赶慢赶,要不了多久就不需要再看人脸色,该别人看我们脸色。
这次实训室福建舰第一次实训。
这种重点拳头部队的战斗力生成训练,军外的人恐怕不是很了解,拳头部队、重点建设单位、重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其训练是非常紧的,可以说是挑战人类极限。
比如我参加我军第三代通信系统实装实训,毫不夸张的说,中午12:30开饭,到下午1:00有半小时时间连吃饭带休息的时间,就这半小时我都能找到时间睡一觉。怎么做的呢?进了食堂三口两口填饱肚子再来一碗汤填个缝,走出食堂门口是一块草坪,倒草坪上就能睡着。
那可是8月份拉萨的太阳,晒过就知道啥感觉。
军帽挡着脸,闭眼就能睡过去,能睡个20分钟的样子没问题。那个太阳能把石头都晒到烫手,那时候(2006年)我们外腰带还是那种“铜头皮带”,我是实打实没注意被晒烫了的皮带扣给手背上烫了个水泡。

拳头部队战斗力生成实训就是这么夸张,比高三学生冲高考有过之无不及。
福建舰很显然是拳头部队,国之重器,刚刚服役现在正在战斗力生成训练中,那种拼命的劲头就不需要强调了。福建舰身负两重使命,一是自身作为大型海上作战平台要具备强悍的战斗力,二是要为“目标舰”探索一条指挥控制和操作使用规范。
这次实训,出现了空警-600、歼-35、歼-15T、歼-15DT弹射起飞和着舰降落视频,电磁弹射果然名不虚传,整个弹射过程丝滑无比,轻飘飘就给几十吨的飞机“扔”出去了,比扔纸飞机看着都轻松。
果然,电磁的就是没有人家蒸汽的有“力度感”!

歼-35启动弹射瞬间也有“点头”动作,但幅度很小,逐帧切片可以看出飞行员头部上下颠簸不超过一个头盔的距离,约在25~35厘米之间。

蒸汽弹射器弹射F-35冲击力明显大得多,飞行员在座舱里有好几下明显的上下耸动,距离远不止一个头盔位置,整个身体都顶到了座舱盖上。要知道战斗机座椅上可是五点式安全带,肩膀上是有束缚的,这都耸那么高……
不知道飞行员多难受。
YYSY,至少蒸汽弹射器的力度感是更强的!

此次福建舰的实训还包括了直升机搜救训练,此外肯定还有损管、近防、补给、轮机、电子战等等其它方面的训练也在展开,总结起来福建舰还要经历以下层面的训练:
1、单战位操作训练,3个月,各战位人员学会操作使用自己装备,包括舰上各个部门,从飞行甲板到通信、损管、航海、轮机甚至是炊事班,人员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操作质量、速度要达到标准;
2、部门合成训练,3个月,各作战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形成战斗力,战位之间的配合、协同就是这段时间训练的,最终整个部门能够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够在作战压力和战舰受损的情况下保持战斗力,能够在伤亡、失能等挑战下维持部门战斗力不崩溃;
3、模拟作战演练,3~6个月,模拟各种作战情况,全舰形成战斗力,各部门配合协调到位,全舰能够在一定的战术情况下完成任务;
4、联合实兵实弹演习,1个月。在全舰形成战斗力的基础上,参加海军或者多军种联合演习,检验战斗力水平,在接近实战的情况下进一步解决难以预想的问题。
整个过程下来至少一年的时间,再要有一年时间在继续训练的同时编写教范、规范和各种操作文书一类的文件资料,固定弹射航母操作使用规范,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战斗力,紧赶慢赶,按照科学训练的原则也不大可能压缩太多。在此基础上经过3~5次(年度)联合演习、执行巡逻任务等等,才可以达到100%战斗力,形成新老兵轮替制度,舰上各部门运行成熟稳定,并且为后续电磁弹射航母探索出可行的战法。

总之,达利安(Dalian)造船厂里面趴着的那艘巨型航母,10万吨起跳,有核岛、常规岛,可能才是真正的“目标舰”。配备电磁弹射,核动力,按照进度来,差不多正好赶上福建舰战斗力稳定,培养出大批量成熟的弹射航母操作人员。
“目标舰”下水,这批人正好成为合格教练人员。
接下来就该下饺子了。
整个过程大概就在10~15年之间,看造舰力度,力度大10年就能有6条“目标舰”处于不同的执勤状态。
别急,在座各位都能看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