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日本的舆论战手法!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11-21 07:20:11 围观 : 评论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有些媒体挺奇怪的,明明高市早苗政府还没怂,就非要通过标题党、或者在正文里刻意隐去对方讲话的部分内容,来营造一种高市早苗怂了的感觉。

比如,11月18日某港媒记者问了日本外相“日方会否撤回高市发言”,该港媒报道原文是说:“茂木敏充仍声称,事件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高市说法与以往政府见解一致。”

图片

我看这段话就感觉很奇怪,“事件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话貌似缺失了主语,前后文很奇怪。

高市早苗之前是说我方如果对台动武,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

报道里说茂木敏充仍声称,事件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就容易给人一种,日本外相开始改口变成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

但报道里也说“仍声称”,“高市说法与以往政府见解一致”,又给人感觉高市并没有撤回。

所以读起来很奇怪,有点前后矛盾。

于是我特意去专门查了日本外相今天的记者会完整版。

结果看完才发现,这篇报道隐去了最关键的一段主语。

日本外相原话其实是说“只要没有武力冲突,就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

所以,日本外相这话就是赞同高市早苗的言论。

港媒是把日本外相“只要没有武力冲突”这个重要前提给隐去了。

事实上,在11月14日,日本外相就在记者会上明确说:“日本关于和平安全法制与“存立危机事态”的解释非常明确,这本身并不违反任何国际法,而且也已经在国会经过充分审议并通过了相关法案,所以没有必要撤回,这当然是理所当然的。”

图片

然而新华社报道里就清楚揭露这种谬论。

2015年7月,日本国会强行通过了安倍晋三政府提交的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

新安保法案规定,在“存亡危机事态”之际,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而所谓“存亡危机事态”的定义是这样的:“与我国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因此威胁到我国的生存,从根本上颠覆了我国国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明确的危险事态。”

图片

日本方面最大一个谬论就是,新安保法案里说的是“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

而高市早苗悍然将我国内部的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联系起来,等于将台湾省视为“他国”,这是性质非常恶劣。

然而,日本外相仍然在那说"这本身并不违反任何国际法",“没必要撤回”。

高市早苗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抵赖、狡辩、死不认错。

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国内有些媒体,却用标题党方式,在试图帮日本降温。

比如像昨天文章提到的,有媒体在11月17日用了《高市早苗正在反省,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这样具有误导性的标题。

图片

但实际点进去就会发现,这只是日本自民党政要说他觉得高市早苗正在反省,而且“今后应该不会有类似发言”是高市早苗在11月10日就说过的,但前面有一句话是“无意收回或取消”。

除了这种标题党,像昨天那家港媒,都在正文报道里,把日本外相讲话原文给隐去关键信息,造成一种日本外相改口的误导。

我觉得这些媒体,并不是单纯只是在营造赢学氛围,更像是在帮日本降温。

首先这些媒体缺乏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精神。

比方说,媒体前脚报道高市早苗怂了,第二天就又报道高市早苗拒绝撤回发言。

关键事实还不是日方出尔反尔,而是媒体用标题党曲解。

这只会损伤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当然,现在网络舆论上,这些媒体也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了。

主要就是这些媒体,长期当标题党、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甚至还以不可思议的违背大众公序良俗的角度去报道,长期在网络舆论上煽动对立。

比如,今天早上,我就看到一篇报道,原文内容是有个男的,把自己积攒116万元交给妻子保管,然后被妻子挥霍一空,还欠下8万网贷,其中67万元打赏给了主播。

这样的事情,再怎么说也是这名妻子的错。

而且这种事情不管男女都有发生,也有男性贷款给主播打赏,甚至挪用公款给主播打赏的新闻。

这本质上就是人的问题,跟打拳无关,打肿脸充胖子去给主播巨额打赏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的。

结果,有家媒体居然给这篇报道挂了一个“妻子疯狂打赏是婚姻的求救信号”这样一个热搜词条。

这再次刷新我对当前媒体队伍里那些屁股歪编辑的认知下限,让这些屁股歪的人掌握舆论媒体利器,长期煽动舆论对立,才是我方要解决网络舆论对立问题,需要进行处理的。

图片

现在很多媒体,为了流量,堂而皇之当标题党。

自媒体被经过多轮整顿后,现在反倒是自媒体不大敢当标题党。

反倒是很多媒体喜欢当标题党,而且是肆无忌惮的当标题党。

除了为了流量,还有就是别有目的在网络上煽动对立。

乃至在中日外交风波这样的大是大非的立场面前,还暗搓搓的去给日本助攻。

如果高市早苗真的在反省,进行公开道歉并撤回其错误言论,那么我们再去如实报道她怂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高市早苗明明没怂,媒体刻意用标题党和断章取义等方式来营造高市早苗怂了,那么这种行为,反而是在帮日本助攻。

现在日本的想法就是在不公开道歉和撤回其错误言论的情况下,去蒙混过关,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在日本做出实质性撤回和道歉动作之前,这类不基于事实,去帮日本降温的行为,就是在帮日本塑造受害者形象,是在帮日本蒙混过关。

这是美日在舆论战里,很擅长做的事情,就是主动挑起事端,再通过舆论战,把自己从加害者的角色,变成了受害者。

比方说,日本这次派了个外务省局长来华,从日方公布通稿看,他就是来华“抗议”,是来找茬找骂的。

结果我们媒体报道的时候,标题写着“日本高管来华解释高市言论”。

图片

这明显是违背事实。

但不知道的人,以为日方派人来是来服软的。

然后会谈后,日方代表故意在离场时全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听我方人员讲话,就很容易抓拍到日方服软的画面。

图片

当然,这样的照片,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看着当然很解气。

只不过,配合一些歪屁股的媒体渲染日方服软,再有一些人刻意带节奏,就变成“日方都服软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之类的谬论出来。

事实上,这就是日本很善于搞的外交小动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至于自己为何挨打,则只字不提。

比如,日本朝日新闻,在对这件事情报道的时候,还特意选了一张看上去更加“蔑视”日本的照片,就是为了配合营造这种“受害者”氛围,所以在日本舆论上,都看不到多少日本会去反思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大都被日本舆论操控,把注意集中在我方对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的正当回击,在日本舆论,这件事情变成我方“不依不饶”“欺负日本”。

这就是日本一贯的颠倒黑白的剂量。

图片

然而,我方外交人员不给日方人员好脸色看,是十分正常的。

我方一向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我方外交人员在和其他国家会面时,也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本来我方就是十分注重外交礼节的国家。

图片

那么为何这次会面日方人员,送他离开时要这样双手插兜,全程不和他握手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这次来的是恶客。

昨天文章也提到。

从日方通稿看,日方派人来不是来解释,而是来“抗议”我方驻大阪总领事的正当言论,甚至还在通稿里说“反驳”我方声明。

图片

也难怪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和日方人员会面结束后,有记者问“今天会谈您觉得满意吗?”,刘劲松回答干脆:“当然不满意!”,记者追问“气氛怎么样?”,刘劲松回答:“严肃”。

能让外交人员以“严肃”来形容会谈氛围,说直白点,就是在吵架。来了恶客,我方外交人员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图片

所以,了解前因后果,我们就不会觉得是我方故意刁难日方,因为日方这次就是来吵架的。

但在媒体故意渲染为日方是来服软,于是就有人故意带歪节奏,渲染成是我方“不依不饶”,日本就从加害者,变成了受害者形象。

这就是日本一贯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舆论认知战手法。

此外,我方外交人员之所以全程都不和日方人员握手,我猜测,可能也有不想被日媒抓拍到双方握手的照片,那样可能会被日媒拿去扭曲渲染为,在高市早苗没有撤回和道歉的情况下,双方缓和了,局势降温了。

现在我方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高市早苗架在火上烤,不给高市早苗蒙混过关、大事化小的可能。

所以外交部在11月18日说得很明确:“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捍卫国际正义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

“日方必须立即收回错误言论,深刻反省,改弦更张,给中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通过标题党和断章取义,违背事实,营造高市早苗怂了的氛围,这不是帮我方搞赢学,反倒是在帮日方去给局势降温,跟外交部的口径并不一致。

再比如,今天下午我方官宣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事情。

11月19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日本NHK记者提问,据了解,中国已向日方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发言人能否介绍相关细节和原因?

我方发言人毛宁表示:“据我了解,日方此前承诺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

毛宁强调:“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官宣了,这时候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也是理应如此,并且也不会仅限于此,还会有其他反制手段。”

一说暂停购买日本水产品,就有人出来带节奏说之前是不是恢复购买很久了,这里我也查证几个事实:

1、刚恢复半个月,并且不是无条件恢复。

2、中国一直要求日本登记相关设施并提交放射性物质检验合格证书,以此作为恢复进口日本海产品的条件。

3、宫城县和福岛县等10个县禁止进口。

4、日媒报道,本月日本方面697家申请,只有3家获得出口许可,进口量只有一点点扇贝。

当然,现在这一点点进口的扇贝也暂停了。

19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

毛宁还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如果日方拒不撤回甚至一错再错,中方将不得不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

这里重点就是“采取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

显然,之前外交部提醒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教育部预警谨慎规划赴日留学,乃至今天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都还只是开胃小菜。

后面可能还有“严厉坚决的反制措施”。

所以,我方的态度是很鲜明的,就是不给日本任何蒙混过关的机会。

反倒是日方现在才会采用舆论战手法,试图给局势降温,想要在高市早苗不道歉、不撤回的情况下,去蒙混过关。

而对我方来说,现在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我方这样把高市早苗架在火上烤。

如果高市早苗怂了,公开道歉并撤回其错误言论,并且承诺不武力干涉台海局势,那就是对日本右翼结结实实的打击,等于日本右翼不战而降,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基本也就宣告结束。

而如果高市早苗不怂,日本右翼继续头铁嘴硬,那自然是最好,那么我们自然会层层加码反制手段,也来对日本切香肠,配合我方推进完成历史大事。

直到我方真正动手去完成历史大事时,看日本敢不敢武力介入。

如果美日不敢武力介入,那么我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去完成统一。

如果日本敢武力介入,那么我们也不介意新仇旧恨一起跟日本军国主义好好清算。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方这次会如此坚定的把高市早苗架在火上烤。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方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的基础上。

是建立在,我方真的敢打,才有这个底气。

十几年前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是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准备去动手。

而从这次对日的激烈反应来看,明显可以感觉到跟2012年的不同。

这种不同,就是来源于军事实力的强大,我们有底气在第一岛链同时打赢美日。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

国际博弈,归根结底还在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拳头才是硬道理。

拳头足够硬,敌人才能听你好好讲道理。



相关文章

  • 全球撤资,美国未雨绸缪?
    全球撤资,美国未雨绸缪?

    作者:阿旦来源: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最近美国接到好几个大单子,日本承诺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韩国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台湾省也是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光这三个地区加起来就超过了一万亿美元。然后这两天正在美国访问的沙特小王子,也是承诺要对美国投资一万亿美元。这些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两万亿美元了。当然了这些投资看起来更像是美国在收保护费,或者是特朗普在化缘。因为美国争取这些投资的方式,都是以降低关税为条件,或者说是以增加关税为威胁,来争取这些巨额投资的,所以这么一看,确实是像化缘或...

    2025-11-21 07:20:14
  • 日本的舆论战手法!
    日本的舆论战手法!

    来源:大白话时事微信号:xhdb66有些媒体挺奇怪的,明明高市早苗政府还没怂,就非要通过标题党、或者在正文里刻意隐去对方讲话的部分内容,来营造一种高市早苗怂了的感觉。比如,11月18日某港媒记者问了日本外相“日方会否撤回高市发言”,该港媒报道原文是说:“茂木敏充仍声称,事件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高市说法与以往政府见解一致。”我看这段话就感觉很奇怪,“事件不构成“国家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话貌似缺失了主语,前后文很奇怪。高市早苗之前是说我方如果对台动武,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报道里说茂木敏充仍声称...

    2025-11-21 07:20:11
  • 日本还在继续强硬,美国为何突然发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日本还在继续强硬,美国为何突然发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

    原创: 尹国明来源微信公众号:明人明察已获转载授权11月16日,军报发文警告日本,如果“日本如果武力介入台海局势,日本国民和国家都将因为日本政府极其危险且错误的决策陷入灾难”,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第二天,美国突然从日本的岩国基地撤走了“堤丰”陆基中程导弹系统。二者之间有没有关联呢?只有美国人最清楚,日本人估计都在猛猜美国的心理活动。你要说日本心里没有忐忑,那是不可能的。日本此时此刻难免有一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既视感。因为日本敢跟中国叫板的底气,不是他们真的自大到认为实力可以和中国进...

    2025-11-21 07:20:09
  • 两条路,都是死!
    两条路,都是死!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众议院以427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的议案,形成决议。虽然决议不是法案,没有法律效力,但代表着众议院的集体态度,而在此前,参议院也通过了类似的决议,懂王的麻烦有点大。我们知道,懂王大选时,一直炒作爱泼斯坦案,声称上台后要公开案件细节。结果,每一次所谓的公开,都显得遮遮掩掩,不疼不痒。公开的文件,什么猛料也没有不说,还有大片大片完全涂黑的区域。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一开始表示,“爱泼斯坦客户名单”就在自己办公桌上,但一段时间后,又...

    2025-11-21 07:20:06
  • 中国把话挑明:日本根本没有资格要求“入常”!
    中国把话挑明:日本根本没有资格要求“入常”!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202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日。联合国举办了一系列以“共建未来”为主题的活动,表达人类世界永不再战的理想。这些活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呼应,体现了联合国作为战后国际秩序基石的重要性。但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再次作妖,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山崎和之表示:日本相信“扩大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代现实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会员国的支持。日本“入常”,已经折腾了四十多年,本质上是想获得权力。但日本“...

    2025-11-20 14:08:27
  • 中美俄三国“瓜分”日本,现实中可行吗?
    中美俄三国“瓜分”日本,现实中可行吗?

    原创:占豪来源公众号:占豪微信ID:zhanhao668当中国网友还在探讨驻军日本的时候,海外网友的思想则更加解放,已经开始探讨在日本挑起战争的情况下,中美俄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了!请看下图。从技术层面看,这一探讨是否具备可行性?探讨的必要性,源于日方近期的动向。日本已再次拒绝收回高市早完有关军事干涉台海的言论,并称此为日方一贯立场。更有最新消息显示,日方决定不再回应中方要求撤销不当言论的呼吁,显然已单方面中断了与中方在此问题上的对话。那么,日本这一系列举动意味着什么?在占豪看来,这意味着日本挑起战争已不...

    2025-11-20 14:08:25
  • 荷兰软了,但事情且没完!
    荷兰软了,但事情且没完!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牛弹琴荷兰软了。我就不用“怂了”这个词了。但全世界哭笑不得。要知道,一个多月前,荷兰何其霸道威风,强行接管中资100%控股的安世半导体,驱逐中国籍CEO;一个多月后,荷兰又180度大转弯,说要“采取建设性措施”,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荷兰人,你们唱的到底是哪一出?荷兰人还振振有词。在11月19日的声明中,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就宣称,过去几天里,荷兰与中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会谈,“我们对中方为确保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芯片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持积极态度,我们表示...

    2025-11-20 14:08:23
  • 再探“特别军事行动”!
    再探“特别军事行动”!

    作者:印闲生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普京与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尽管开战之初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曾被网络舆论疯狂嘲讽,但稍微内行一段的朋友都清楚,绍伊古是文官出身,他不会打仗,更制定不了这种大型军事方案。外界一般认为“特别军事行动”作战计划是由俄军二把手、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制定的,他也是目前的俄军对乌作战总指挥。格拉西莫夫1955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喀山坦克兵高级指挥学校和苏军装甲兵军事学院,是标准的苏联军事体系培养的将领。苏联解体之后,格拉西莫夫又沉淀思考、推陈出新,...

    2025-11-20 14:08:20
  • 中美出现同一个误判!结果把美国心态打崩了!
    中美出现同一个误判!结果把美国心态打崩了!

    作者:李小意来源:坏土豆不哭为什么美国不在三十年前就对中国动手?直到中国亮出六代机、亮出福建舰、亮出九三阅兵一大堆独步全球的黑科技;直到中国成长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恐怖,最深不可测的工业克苏鲁;直到美国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们战胜它,取代它。包括美国自身的战略智囊团在内,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美国要对东大这么仁慈?为什么过去30 年美国不对中国出手?为什么美国要放任中国发展成今天的超级大国?先说结论:美国在过去三十年迟迟对我们按兵不动,手下留情,既不是出于善意,也并非是短视,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却由于战略...

    2025-11-20 14:08:18
  • 中日最新交锋,没有握手!
    中日最新交锋,没有握手!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牛弹琴(ID:bullpiano)作者:牛弹琴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中日最新一轮磋商,11月18日临别时,我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一脸严肃,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一言未发而来,一言未发而走。有记者询问:“今天会谈您觉得满意吗?”刘劲松回答:“当然不满意!”记者追问:“气氛怎么样?”刘劲松回答:“严肃。”外界更注意到,刘司长着一身五四青年装,胸前佩戴着国徽,双手一直插兜。我看到,有网友调侃:我双手插兜,不知道谁是对手。也有说,我双手插兜,是在克制自己使用拳头。这当然都是网络段子。...

    2025-11-20 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