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警报拉响?国家终于出手!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生育警报拉响?国家终于出手!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是一篇关于警报,出手,新方案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2021年全年出生1062万人,再创新低!该怎么办?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
生育警报,其实早已拉响。
根据七普人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新生儿数量只有1062万人,生育率低至1.3水平,这比低生育率的日本和韩国还要低得多。根据人口学家们的预测,如果按照这个节奏继续下去,明年,我国的新生儿或只有1000万人左右,不出5年的时间,新生儿或减少至1000万人以内。

很多人不免要问了,二胎、三孩都放开了,为啥人们还是不愿意生育,这些措施都失效了吗?事实上,无论是放开三孩,还是四孩,亦或全面放开。估计生育率短期内不会有多大的扭转,生育率走低依然是较大的情况。这一点正如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的那样,仅仅放开二胎、三孩还远远不够,因为现在结婚的年轻人们,连一胎都不愿意生养了,更何况是二胎和三胎,这不等于无根之木么。
现实情况恰恰如白岩松说的这样,近些年来,年轻人的结婚率缓慢减少,单身贵族愈发增多,即便是年轻的80后、90后和00后结婚了,他们对生孩子的意愿度也不太高,有的女孩子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到,年轻的时候不结婚不生娃,等到老了之后与闺蜜一同进入养老院,想想都觉得很美好。

二胎无果,生育警报拉响,这等复杂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家终于出手了。自从七普数据出炉之后,关于生育的话题就不断被人们提及,有人说应该直接“发房子,通过降低普通家庭的住房成本,来增加人们生娃养娃的能力”,也有人说,除了住房之外,教育和教培是另外一个让人头痛的大麻烦,随着课外辅导和教培的一波接着一波内卷,家长们都疲于奔命,应付一个孩子都精力有限了,更何况是2个孩子或者多个孩子,操不下这份心。
所以,高层直接发出了两项针对性的“政策”,剑指“住房和教育”这两座高山。
第一、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下,逐步消除房地产的泡沫化问题,促使整个房市回归平稳轨道上来,2016年房住不炒第一次提出,成为了今后房地产发展的主脉络,也成为了房地产运行和调控的主旨,虽然各大城市的调控策略有所不同,但是都遵循“住不炒”的核心点。

2021年,在国新办的会议上,住建部高层悉数到齐,这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一次会议,住建部提出,要实现“住有所居”,建设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既包括现行的商品化房产买卖和租房体系,又包括保障性的房产买卖和租房体系。前者可实现经济能力强的人住房需求,后者可以实现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经济适用房都是保障房的类型。
而且,随着租购同权的落实,未来家庭不再买房、在不增加购房成本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与购房者相同的城市权益和待遇。而我们知道,过去的20年里,之所以房地产上浮速度这么快,除了城市化推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房产与城市权益挂钩”,例如买房才能落户、买房才能上学、买房才能享受城市权益等,所以不少人为了获得这些“权益”硬着头皮去购房。随着租购同权的推行,今后即便不承担购房压力,也可以享受与购房人相同的待遇,自然减轻了房贷开支。

第二、一刀切“取消教培机构”。2021年下半年一道禁令,宣布多年的教培行业正式消失了。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重构,但却获得了家长们的拍手赞同。长期以来,家长们“苦教培久矣”,参加课外辅导,似乎成为了家长们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位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报课,虽然感觉没啥作用,但是不报的话,又担心跟不上节奏。即便白花钱,也要硬着头皮去参加。”
一方面限制房地产的涨幅,实现房子的“居住属性”回归,另一方面减少家庭对孩子养育的教育开支,双重举措下,是否真的可以大幅度提高生育意愿呢?长远来看,确实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短期内或许效果不太明显。那么,除了这些长期举措之外,有没有可能采用其他办法呢?指闻君梳理了一下,网上各路专家给出了2个建议:
1、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有人建议,虽然说我国的人口数量趋缓,青少年和青壮年人口数量比例在减少,根据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中给出的预测,到2100年前后,我国总人口或在10亿人左右。不过科技却在不断前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事业进步迅速,所以可以用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来弥补劳动力短少的影响。

那么,这种建议可行吗?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说未来世界智能科技和机器人或许真的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终归需要人才来研发,失去了人才这个“活脱脱的人群”,机器人和智能研发也将减缓。而人才是通过“庞大的人口基数”筛选出来的,没有足够的人数群体,哪里有更多的人才的出现呢?所以,人才规模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竞争,也是科技创新和智能研发的保障。
2、从外国引入女性,让单身汉可以结婚。无论是六普还是七普,人口的性别都呈现出一定的失衡状态,男性的数量高于女性3000万人-4000万人。也就是说,从绝对值上计算,单身汉的数量至少3000万人,如果让他们实现了“说媳妇、结婚”的愿望,按照每个单身汉结婚后生育1个孩子计算,那么将直接增加3000万的新生儿数量。
但是单身的女性从何而来呢?专家建议,可以从国外引进,例如俄l斯等国家,呈现出女多男少的情况,把他们的女性引入,满足单身男的结婚需求,进而变相增加新生儿数据。
可行吗?不得而知。

其实,家长们认为“发现金”或许比任何措施都要实用。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
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一文,表示,可以直接发放2万亿现金,用10年的时间增加5000万新生儿数量。按照任泽平的这个建议,每年需要增加500万人,现在生育率在1.1左右,增加500万就达到1500万人,2万亿分配下来,每个人是13万元,这13万元真的能促生育?现实给出否定答案,有机构研究显示,一线城市把孩子养育到18岁需要180万元,二线城市也需要100万元以上。

每年发2万亿,就能促进5000万小孩增加?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现在看来,任泽平、梁建章建议相同,梁建章先生发布《梁建章:印钱鼓励生育的策略其实是可行的》一文,在文中,梁建章认为,他是支持任泽平的说法的,而且2万亿根本不够,还应该增加印钱的数量,例如到4万亿-5万亿才行。

每年用两万亿来鼓励生育是不够的,不足以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从长期来看,中国面临的少子化问题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所以要有最大力度的鼓励生育措施,才能显著提升生育率,至少需要每年用四、五万亿来鼓励生育。
话题:对于上述两位专家的意见,你怎么看?
以上就是关于《生育警报拉响?国家终于出手!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的全部内容,如果《生育警报拉响?国家终于出手!任泽平提出“新方案”、梁建章支持》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