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更需警惕“一个新问题” 捂住钱袋子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更需警惕“一个新问题” 捂住钱袋子》是一篇关于钱袋,新问题,房价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原标题: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更该关注和需警惕“一个新问题” 捂住钱袋子。
一位朋友向我炫耀他的房子升值了,还跟我计算了一笔账:
“整个楼市都在说要降了,但是我逆风而行,2021年购买了3套房子,平均每套价格100万元,根据房产机构发布的各大城市的房价数据显示,去年购房的城市房子平均增长6.5%,那么我的这3套房子,平均每套涨价6.5万元,3套房子一共增值了19.5万元。”

买房的时候100万元,年增值6.5万元,他的这套房子真的升值了吗?楼市指闻认为,并没有,甚至认为他的这次买房活动其实亏损了。理由有3个:
1、房子的溢价值如果无法兑换为现金,那就是空中楼阁。要知道,现阶段,我们的通用货币符号是人民币,不是房地产,自嗨型的涨价6.5万元,不能转换为货币符号涨价6.5万元。房子升值不等于存款利息,存款100万元,如果利息达到2万元,那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溢价,存款利息可以直接兑换为真实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房子收入很可能只是“字面意思”,并不能兑换为现金流,为啥转换不了?我们继续看第二个理由。
2、房市下行期,房子无法变现。前阵子,一篇名为《房子从400万元下滑至300万元,还卖不掉,医生一句话说透了》的文章走红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买房人去年生病了,为了看病所以需要卖掉手中的一套400万元房产,但是经过多次下调价格,最后降价到300万元,这套房子还是卖不掉。医生告诉他,无法变现的房子就不能称之为资产。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整个社会都认为物品A有意义,随时都愿意购买,那么物品A就是固定资产,你把物品A长期囤积和持有可能带来升值溢价,但是一旦市场上都认为物品A没有任何价值,无人愿意购买的时候,物品A涨价再高/或者跌价再低,也不是资产,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东西,就是无价值的东西。
回到房子,这位生病的人想把自己的400万房子卖掉,然后兑换为通用纸币(人人都接受认可的货币符号)看病,然而市场上的人并不认可他的这套房子,所以最终也没有销售出去,这套房子就不是资产。
3、城市均价涨6.5%,并不等于每套房子都涨价6.5%。这位朋友说,他的房子依据机构发布的价格水平年均涨6.5%,所以房子升值了19万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这套房子位于北上广深的核心地段,那么说升值6.5%尚且可以接受,但是房产研究机构公布的6.5%也只是城市拉平之后的均涨,并不是所有房子都上涨了6.5%。去年,除了一线城市和个别核心城市房产增长强劲外,多数城市房市势微弱,甚至不少城市出现了回落。

这是不少买房人的认识误区,总拿房市上涨说事儿,认为只要房子在上涨,那么自己手中的房子就一直在升值当中。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起买房人更该关注“这1问题”, 捂住钱袋子:房子的变现能力。
马克思曾这样说过“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黄金之所以广泛地被人们认可,而且可以作为世界国家之间的交易结算通用货币,根本原因是其本身就是商品,本身具有价值,所以被当作一般等价交换物使用。但是房子与黄金不同,房子、股票、基金等资产只能兑换为通用货币符号之后,方可算作财富,如果房子卖不掉、基金封闭期过长无法兑现,那就不是资产财富。

现阶段,房地产恰好处于“卖不掉”的特殊阶段。所以,如果你一股脑把手中的现金都转换为房地产形态持有,那很可能影响到你的钱袋子。2022年起至2023年的买房人更需警惕“这1问题”, 捂住好你钱袋子。
那么,在当前时期,究竟是持有现金还是买房呢?央视财经特约评论员马光远认为,现金比啥都重要,普通人手中一定要掌握和储备一定的现金量,方可有应对风险的基本能力。经济学家李迅雷同样指出“现金为王”,任何时候,现金比资产符号都显得重要。
最后,咱们借用万科郁亮的一段话来总结一下。郁亮表示,2022年将是破釜沉舟的一年,郁亮说要五位一体变革,把机制、文化把战略、组织、人串在一起。不然的话企业难以度过去。
郁亮表示,第一个特征是进入缩表出清阶段,缩表出清就是去金融化。“今年是背水一战的一年,就是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能解决过去累积下来的包袱就有开始新征程的机会,包袱甩不掉就活不下去。”
在郁亮的口中,钱袋子、现金流才是核心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更需警惕“一个新问题” 捂住钱袋子》的全部内容,如果《比起房价下跌,2022年更需警惕“一个新问题” 捂住钱袋子》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