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办“白事”,3个新鲜“怪象”逐渐兴起?村民:确实不像话
引言
人生在世,唯有生和死,才是天大的事情。近期,播放的《人生大事》的电影上映后,使很多人对殡葬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年龄的增加,畏死的情绪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当人死后,举办一场体面的白事,也被认为是:最后的体面。

世界之大,殡葬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的,尤其是在我国,因为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各种风俗众多,在农村地区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现如今在我国农村办白事,竟然逐渐兴起3种非常新鲜的“怪象”,而且备受农村地区人的喜爱,在懂得殡葬习俗的村民心中简直是无法接受,甚至会在内心深处吐槽:确实不像话。

在很多的农村地区,现如今依然存在打穴、告庙、破孝、设灵等传统的做法,葬礼举办得也是非常空中,全村人都会前来围观,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在殡葬的各种传统习俗上,也增加了很多奇怪的“现象”,这3种现象正在农村的殡葬上逐渐兴起。
【农村办“白事”,3个奇怪的现象】
1、现代流行的唱跳
在农村,一旦谁家出现了丧事,传统的哀乐会被奏响。

演奏的乐器主要是唢呐,与传统的音乐有着极大的不同,播放期间给人一种非常悲伤的感觉,主要是为了对逝者寄托哀思。
然而,在现代的农村殡葬现场却出现了又唱又跳的情况,完全不播放任何的哀乐,流行音乐更是一首接一首,专职的演艺人员,直接在灵堂前又唱又跳,手舞足蹈,呈现出“无比欢乐”的状态,尤其是当亲友点唱付费后,歌曲唱得更是激情澎湃。

很多不知道情况的人,甚至会怀疑:是不是正在办喜事?更关键是的,在很多农村人的心中确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任何错误。唱得越热闹,意味着越有牌面,意味着子孙越孝顺。这种畸形的认知和场景,真的会令呆在殡葬现场的人哭笑不得,想要彰显孝心,却用错了方式。
要知道:不管在任何适合,只要有葬礼,都是一件悲伤的事情,都应该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否则就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2、价值不菲的棺椁
除了在葬礼上“又唱又跳”之外,很多人会为了面子,为逝去的老人选购价值不菲的棺椁。要知道,我国是执行火葬的,虽然古人认为:入土为安。但是,在选择火葬的今天,动不动选择几吨重的棺椁,真的有必要吗?
古代土葬的时代,地位越尊崇的人,在棺椁的选择上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对木质的材料、年份等进行衡量,如今的火葬方式,也是传统的棺椁显得无比浪费。

很多农村地区之所以选择又贵又重的棺椁,是为了充面子,以此彰显孝心,想让同村的人一起观看,作为后代子孙对长辈的孝心,让逝者更有面子,更有尊严。
这是很多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和想法,事实上,这样的做法真的没有必要。
与其在死后花费如此之多的钱财后买棺椁,不如在生前对长辈更孝顺些,更会让老人幸福和安心,毕竟死后的任何物品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注重面子,只会让周围人看热闹和笑话。

3、大摆宴席
在农村的殡葬上,第3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大摆宴席。
很多最后的酒席,都是价值不菲的存在,所有的菜肴,不仅用料非常名贵,摆盘也是非常精致的,看起来就像是“国宴”。
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是抱着“炫富”的目的,想要让参加葬礼的人都知道,自己家过得很不多,家境殷实。

之所以是奇怪的现象,是因为很多人在老人生前,并不孝顺,甚至对其不理不睬,等老人死后,为了避免留下骂名,拼命地将排场搞大,想要让周围人看看子孙后代的孝顺,完全是做给“活人”看。
不得不说,这种在农村地区兴起的3种殡葬形式,真的是过于肤浅,完全是资源上的浪费,真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是对老人的不尊重,俗话说:逝者为大,更应该将最后的仪式搞得庄重、严肃些。

如今在农村地区兴起的新型殡葬形式,真的是令人无比诟病。
小结
作为向老人告别的最后仪式,如果只是为了哗众取宠、做表面功夫,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葬礼,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意识,远不如生前对老人更孝顺些。
今日热议:在农村办“白事”,3个新鲜“怪象”逐渐兴起?村民:确实不像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