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存量及技术进步水平,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明显
引言
人力资本存量及技术进步水平,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明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科学技术都被放在了无比重要的位置。在西方经济学中,技术进步与投入的其他生产要不同,不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学也表明科学技术会对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产生影响,对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在建国初期的工业体系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重工业及农业一直是我省的支柱型产业,为经济的增长注入了大量活力。
然而,以重工业以及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也使得黑龙江省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本的大量投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并不集约。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变以往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地方政府也应对科技创新加大支持力度,而不仅仅只依靠中央政府。优化科研经费的配置,制定良好的政策制度更加有效的管理科研经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对科技创新产权实施奖励机制,激励企业进行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创新。加快对高端人才的培育,对高端人才重点领域的研究应加大支持力度。应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着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并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
降低生育成本
持续降低的人口出生率带来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走低趋势显得尤为明显,目前已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面对如此严峻的低生育水平问题,黑龙江省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呼吁生育三胎的背景之下,对现有的人口政策进行相应调整。根据当前阶段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人口政策,有助于缓解目前出现的老龄化人口问题,但政策的实施还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
虽然现阶段国家提倡生育三胎,但是真正有生育三胎意愿的人少之又少,三胎政策的实施受到不小的挑战。收入水平、生活成本以及教育问题影响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生育意愿,政府应该做出以下举措。
提高居民收入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生育养育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人们在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之下,生育孩子这个需求并不旺盛,政府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者的收入水平。

加快教育体系改革,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庭的重要议题,过高的教育成本是大多数家庭所负担不起的。适当放宽入学资格、进行教育补助以及限制学区房的炒作等措施皆能降低教育成本,从而降低养育成本,对生育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对育龄妇女进行生育补贴的同时,还应关注育龄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女性因为生育承受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来自于社会层面的压力,对于女性的心理健康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加快养老体制改革
家庭的养老负担过重亦会阻碍生育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一直呈现出上涨趋势,且目前处于高位,过高的养老负担会阻碍省内生育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健全,为加快养老体制改革,应做到如下几点。
应增加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改善目前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的问题,尽快解决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的问题。应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与规范,对从事养老服务事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完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应尽可能地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招募更多经过专业培训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开展照料服务。
注重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需求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老龄产业大多属于第三产业,老龄产业的兴起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给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供给总量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产业消费需求,供给产品大多集中于生存层面的食品和医疗保障,而有关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旅游等产品的供给较少。应将加大老龄产业供给,注重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改善老龄产业供给结构性问题。

完善老龄产业发展
为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做到如下的几点。第一,对于优先发展的老龄产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且准予这部分企业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例如在税费上,对该类企业进行减免。
要完善老龄产业的上下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为老龄产业提供完整的配套设施,供给合适的人才,培育出完整的老龄产业链。应加强对老龄产业的监督,健全法律体系,为老年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然而大多数学者基于跨国层面或国家层面研究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较少有学者关注单独一个省份的情况,对于黑龙江省这个特定的省份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自黑龙江省200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进程总体上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如今的老龄化水平已经处于高位水平,且省内13个地区全部进入老龄化社会,与2005年相比,老龄化程度严重得多。
这些情况都说明了,黑龙江省在低出生率、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人口外流三重因素的影响下,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老龄化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首先,从供给层面来看,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以及技术进步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老龄化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与储蓄率呈现出非线性关系,与技术进步呈现出线性关系。

其次,从需求层面来看,老龄化会对人力资本存量、进出口产生影响,老龄化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会阻碍进出口。通过扩展索洛模型,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引入模型之中发现,在稳态条件下,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并且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关系,人口老龄化会抑制经济增长。此外,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以及产业结构皆通过了中介效应检验,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技术进步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并不显著。
为缓解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应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其次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次应全面提高生育水平,最后应大力培育老年经济。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划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厂商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而个人消费是指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满足个人对于物质资料和服务的需求的过程。

前者一般属于一国或地区的投资行为,后者为居民消费,此部分讨论的消费为后者居民消费。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少年时期的消费欲望大但几乎没有收入,形成负储蓄;中年时期的消费欲望在逐渐减小但收入在不断增加,形成正储蓄。
老年时期收入也基本为零但会有一些消费存在,也会形成负储蓄。理性人在对自己的收入进行规划时,不仅会考虑自己消费,还会考虑到用于子女和父母的消费以及为自己老年时期的消费进行储蓄。
结语
总的来说,当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占比增加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会被挤压,整个社会的消费会随之增加;而当老年人口占比减少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整个社会的储蓄会随之增加。因此,生命周期假说的观点是老年人占比的增加会促进社会消费增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