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尚未离去,药厂的“收割”已经来了?又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自二十条发布以来,又出台了优化新十条,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科学,同时老百姓期盼的放开也出现了,直到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例如取消落地检、高速通行不再查验三码、公共场所不再检查二十四小时核酸等等。

而全员核酸更是从应检尽检迅速转变为“愿检尽检”,核酸公司们可以说是无法再轻易地收割了,之前核酸公司占据风口的时候,为了更多地进行核酸检测,我们听说太多造假的新闻,面对不断减弱的毒性,核酸公司的逐渐退场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情。
但是,网上流传着一张图却似乎有点不太寻常,相信不少人有朋友圈都在疯传,这张图便是“新冠吃药顺序”,列举出从前期症状不严重时该吃什么药,到疼痛时吃什么药,还有预防吃的增强抵抗力的药,名目繁多,不少人都在为抢药做着准备。

据报道,原本十几块钱的规格为0.35g*24粒/盒的连花清瘟胶囊,在网络较正规的平台上被卖断,而其他一些店铺则涨价为63元、62元,对比日常售价涨幅超过3倍之多。
核酸资本刚刚退场,一些药厂就举起了镰刀准备大肆收割了?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不管放松还是严防,总有资本公司在收割。
其实,这和资本的逐利性不可分割,对于某些人来说新冠确实是机遇,在美国,从个人兜售号称能治疗新冠的假药到特L普的女婿在2020年新冠毒性最强时便倒卖抗击疫情的物资。

这些人从国难中看到了自己发财的机遇,对平民的苦难没有同理心,只对自己的财富增值感兴趣,实在可恨。而在我们国内,也曾经出现过太多类似的例子,当然,不排除大众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恐慌心理存在。
早在2003年,我们很多人就抢购过食醋食盐还有板蓝根,只因为有人说其“能防广东的一种传染病”,甚至有的人盲目服用了过量的板蓝根,出现了呕吐中毒的现象。
而在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H泄漏事件之后也出现了抢盐潮,这还导致了一些自以为独立思考的明星发出了嘲讽。

姚晨曾讲述其在电视中看到的一幕,一位阿姨受到记者采访,问其为何不跟随大流去抢盐,阿姨解释说是因为上次非典抢购的盐还没有吃完。
虽然他们抓住机会嘲讽国人的现象是因为其“屁股有点歪”,但是我们也要真正地思考这些行为的正确性。
国人总是在这种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盲目抢购物资,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居安思危,是自古以来流传在我们脑海中的底线思维,很多时候这种思维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心理和物资的双重准备,试图能够躲开灾难。
虽说这种情况是好的,但是回归到屯药事件上,我们更应该考虑这张清单以及传闻中的这些药的有效性,别让自己被医药资本收割。

如果出现某些药品与新冠高度绑定的情况,某些医药资本很可能会借以发力,但是很少人去发现这点,反而被漫天的宣传牵着鼻子走,包括国外之前流传的喝消毒水治愈和有复阳风险的辉瑞特效药,资本家们永远都在想办法灌输给民众他们想知道的,有句话是“卖给需要的人不算商业,卖给不需要的人才算商业。”
过去,大众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导致只能着眼于眼前的柴米油盐,尤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各种信息可能让普通大众无法确认真伪。
Y言的传播速率也更快并且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导致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信息真真假假隐藏其中,难以分辨,我们如果不提高自己的鉴别水平,将被谣言带着头晕转向,最后变得麻木。

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我们想要的信息,但是在被信息淹没之后,我们反而不像之前一样轻松,更多的是焦虑,如果继续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有时也会事与愿违。
所以除了抱怨资本的刀割起来太快之外,恐怕我们也得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骗到了。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性,不论是对内或者对外的宣传都应该有所保留地接收,少让那些资本收割,也保证自己的幸福生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