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5-23 14:24:5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原创: 慕峰
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已获转载授权

袁老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去纪念一位“陌生人”,这是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的事了。
有人讲,是他让我们吃饱了饭,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所以大家都要纪念他。有人反驳,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企业家和市场经济的功劳,如果没有企业家和市场经济,光一个袁隆平,你就能吃饱饭吗?中国一年进口那么多粮食,靠的是农学家还是企业家呢?普通人还真难反驳,很多人只能退一步讲,大家都重要。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跟一位朋友跟我讲的一句话:这个时代,连巴菲特都成圣人了。
我们都不是所谓的粉红、网左,都是普通人,但我们确实在疑问:什么时候,自利的商人们都变成“伟大”了?什么时候,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就可以号称自己也是“伟大”的一员了?
很多观念,在中国传播了很多年,潜移默化。于是号称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却逼着小店“二选一”的人,成就了“伟大”。于是号称要让中介变得更加有尊严、做“难而正确事”,却让老百姓变得更没尊严、变得更难的人,成就了“伟大”。
人们为什么要自发的纪念袁隆平,因为他们即便讲不清那么多理论,但他们仍然知道自己内心评判伟大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社会舆论,并未在历次重大社会事件之后,提供给人们一些关键的思想方法和基本史实,让人们能够轻松的反驳一些谬论,去看清这个世界。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以农业革命为前提的,那些吹嘘英国当年废除《谷物法》(corn law)的进口限制,采取了“自由贸易”,才解决了英国口粮问题的人们,并未讲清楚一个前提。英国是农业革命在先的,是英格兰农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人口增长,才出生了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英国当年之所以能够打开国门进口粮食的前提,是因为产生了农业冗余人口到了工业部门,英国的工业品开始成为许多国家必须依赖的稀缺高价品,且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利用坚船利炮获得了最广大的殖民地,包括最广大的农产品生产地。所以,这算“自由贸易“吗?英国是靠“自由市场”解决粮食问题的吗?
中国有翻译过关于英国农业革命的著作吗?一本都找不到。所以,那些关于自由贸易才是解决粮食问题根本方法的观点,这么多年,到底是谁在传播呢?曾经都是谁在宣称靠“买”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不用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呢?
人们为什么会自发的纪念袁隆平,因为人们迫切的想告诉所有人,他们心中伟大的标准是什么。他们迫切的想告诉所有人,那些长期以来霸屏宣称自己伟大的个体,在人们心中其实“轻如鸿毛”。
钱,可以买到屏幕上“伟大”这两个字,却买不到老百姓心中那杆秤。
当再有人被吹捧伟大的时候,人们会站出来讲,你觉得自己有脸与袁隆平并列吗?

相关文章

  •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北风:袁隆平,我们如何做是对老人最好的告慰?

    时光来到2021年5月22日,新冠疫情还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巴以之间的战火也没有平息,战争和瘟疫,依旧每一天在夺走数十万的生命。只有饥荒,这个词至少有五六十年,没有出现在大家的日常谈资里。我们中国已经有两代人,对“饿死人”没有清晰的概念。这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只有世界7%耕地,却有20%人口的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没有“人吃人”“观音土”的惨剧,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福报与功德。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七十年梦想只为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小时候跟...

    2021-05-22 22:22:31
  •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叶立华:悼念袁隆平

    今天中午,夫人和我说袁老走了。立华我笑着讲,袁老身体一向比较健康,怎么可能呢?然而,他真的走了。震惊和错愕一霎那覆盖了我的全部心绪,立华我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老人到了73,84,91,总是难以迈过去的坎。过了一关,往往就能平静活到下一关。人身体的代谢,器官各有各的节律,这几个岁数,往往是器官都在低谷,弱点一多,人就脆弱。3月的时候,袁老在实验室摔了一跤。这一跤,竟然成了巨星陨落的开始。立华我难以从错愕中抽身出来,难以相信今后只能在历史书中见到这位伟大的人。总有人的贡献不因为他的民族,党派,信仰而能被否定。高...

    2021-05-22 22:14:20
  •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清和:缅怀袁隆平!我们面临粮食危机吗?

    编者按: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帮助中国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致敬国之栋梁!几乎一夜之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了社会焦点。这令还存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立即紧张起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24.2亿斤。然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

    2021-05-22 22:12:19
  •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

    2021-05-22 22:11:10
  •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金桥智库:袁爷爷,一路走好,长沙人民泪别袁隆平院士!

    古人云,天降异象,必有灾祥。5月20日那天,许多朋友都在网上刷到了河南新乡中午还是30多度的高温,等到了下午,突然就天降暴雪,下起了冰雹。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双星陨落,大国之殇!两位致力于让我们医食无忧的院士相隔仅五分钟,先后仙逝,真令人痛心。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位无双国士,死得其所,而我们却仍不免悲痛不已。今天我随团在京西门头沟参观学习,中午...

    2021-05-22 21:49:09
  •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温伯陵:“袁隆平院士,谢谢你曾经来过。”

    今天早上刷到“袁隆平去世”的新闻,突然感觉鼻子一酸,这个教科书里的传奇人物,还是没能熬过时间的规律。后来澎湃出来辟谣,说“袁隆平去世”是假新闻,我长舒一口气,心想这样的反转真好,袁隆平老爷子操劳一辈子,应该再活20年,享享清福。万万没想到,下午,老爷子真的走了。看着电脑上的黑白页面,我这个30岁的男人,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真的,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哪个名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如此难过,直到今天。我们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世上最悲惨的不是贫穷、没有工作或者房子不大,而是记录在史书里的惨烈字眼:大饥、人相食、易子而...

    2021-05-22 20:54:03
  •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戎评:纪念袁隆平!今天,我们所有人欠他一句“谢谢”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今天,专注于科研,同时又对解决民生问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我记忆中最出名的有两人,一位是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居功至伟的钟南山院士,另一位,就是袁老。在城市化已经取得卓越进展的今天,“农民”总是让人忍不住与落后、低端与贫穷挂钩。但是,袁老却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农业上,并且为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趣的是,袁老并不是一个农家子弟,袁老的父亲在当时的国民政府担任文职,还是冯玉祥部第二...

    2021-05-22 20:51:02
  •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蒋校长:袁隆平的一生:食安天下,国士无双!

    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息息关中华!特别是袁老逝世的消息一出,举国悲痛!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 ,也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袁老,这位“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的老人,就是中国的脊梁。01.帮助 14 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听起来...

    2021-05-22 20:47:29
  •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一棵青木:袁隆平先生去世,中国失去了那一粒宝贵的粮食

    袁隆平先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男人。袁隆平刚参加工作那会,中国的水稻产量是每亩250公斤左右,而如今,水稻的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公斤。几千年来,中国政府都没有办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灾荒席卷全国,饿殍满地,这一切都被记载在了史书上。而如今,中国不仅解决了平时国人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3%的人口,而且拥有在极端条件下,也让国人吃饱饭的能力。即便爆发世界大战,即便全球封锁,中国也...

    2021-05-22 20:29:48
  • 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我的两个梦

    今天中午,噩耗传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2019年10月23日,袁老曾在《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自述他的两个梦想,感人至深。侠客岛予以推荐,藉此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袁老,您走好。袁隆平(图源:新华社)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

    2021-05-22 19:31:57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