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度比巨浪-3试射保密程度还要高 中国这款新式武器真厉害
为了迎接到来的新的一年,我们国家各领域也是惊喜不断。在过去短短几周内,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终于服役了,并且接连下水了1艘055大驱和2艘052D驱逐舰,时隔两年的长征五号遥三重型火箭也成功飞天...就在即将跨过2019年的时候,我国似乎又大范围地搞了个大动作,引起外媒的强烈关注。
近日,法国“东方钟摆”网站主编肯尼曼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在12月30日划定了禁航区,整个禁航区包括912,966平方公里(约为法国面积的1.4倍)。当天中国似乎进行了两次弹道测试,第一次在6点左右,第二次似乎在10点多左右。从范围来看是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在西北上空进行大范围螺旋航线飞行,最后降落在西北某靶场上。
12月30日的禁航通告
太原发射场是我国导弹和火箭的重要发射场地,仅从划定的这些禁航区无法判断出究竟是什么飞行器。著名军事评论员席亚洲表示,这可能是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携带高超滑翔器的实验,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是东风-31B的定型实验,那么距离实际作战部署也就不远了。据传,网上已经有网友拍到基地附近的“七彩祥云”了,但是很快图片和视频都被删除,似乎比前不久的疑似巨浪-3试射保密程度还要高。
目前,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拥有高超音速武器,然而在前不久俄罗斯领袖表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拥有高超音速武器,更不用说具备洲际射程的高超音速武器了。其实这句话有很大偏差,难道我们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是摆设么?如果加个“洲际速域”倒还情有可原,毕竟东风-31B目前还未公开服役。最近“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出尽了风头,并且已经进入战斗值班部署。据俄方介绍,“先锋”导弹能以20倍音速飞行,具有滑翔机动能力。不过席亚洲进一步指出,这次实验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比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还要强得多的东西出现,可能是20倍音速的民族尊严或又飞了一次。
众所周知,从太原发射场到西北靶场射程只有2000公里左右,而洲际导弹的射程起码得达到10000公里左右。一般传统洲际导弹试射,可以通过高弹道方式实现大气层外长距离飞行。但对高超音速滑翔器而言,弹道本身就比较平直,利用空气阻力和本身进入滑翔时的高速实现飞行,同时它又没动力飞行过程中只能不断下降,这样难以到达“洲际速域”。
(大致试飞过程)
而我们采用的是,利用急速俯冲让飞行器在滑翔中速度大大提高,达到20马赫左右设计的速度,取得测试参数后再拉起平飞,并进行大横向机动飞行。最重要的是大角度高速俯冲情况下不锁空气舵,锁舵就意味着不能做机动,我们的20被高超音速不锁舵的机动性将是史无前例的。未来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以20倍声速划破长空的“洲际特种飞行器”,刺向敌人心脏的“民族尊严”。而分析称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与我们在2014年就进行的东风-5携带高超音速洲际滑翔器试飞水平差不多。虽然俄方声称先锋达到了20马赫,但是在机动性方面实在跟我们比不了。
这两天是美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圣诞节,这么隆重的节日应该是在家里与亲人团聚才对,但美国大兵最近可没有闲着。
美太平洋舰队发布了一组正在南海附近海域巡航的林肯号航空母舰放飞舰载战斗机的图片,图中水兵正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在指挥舰载机起降,画面看起来很是诙谐。
但是既然来了,肯定也不能让美国空着手回去,正好是圣诞节那就顺便给特朗普捎点“圣诞礼物”。特朗普可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一般的东西肯定也是看不上眼,那么就送他一枚洲际导弹当作回礼。
美国五角大楼表示,中国本周在渤海海域内试射了一枚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精准命中目标靶船将其炸成两半,美军方观测了其向西飞行的轨迹。无独有偶,北京等地的上空最近也出现了神秘的“七彩祥云”,被一众网友们津津乐道,有了之前的经历,大家也都知道这是火箭或者导弹飞行过后留下的。
美国向来喜欢来南部海域串门,不知道我国这次的这个回应他们是否满意。不过看来效果还是有的,白宫方面密切关注此事,白宫官员无不抱怨的表示,巨浪3导弹的研制进度超出了美国的估计。
有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发导弹来得实在,更何况还是洲际弹道导弹,这架势美国也不得不谨慎面对。真理只在大炮(换成导弹也行)射程之内,事实往往就是如此。
南海地区美国算是个彻彻底底的域外国家,这地方也和它没什么直接利益关系。但是长臂管辖是美国的老毛病了,一天不掺和下别人家的事可能就浑身不自在。美国军舰一天到晚就满世界转悠,前不久还跑去了俄罗斯家门口,只是打着自由航行的名义,俄罗斯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俄罗斯可不是什么善茬,反手也给美国来了一记“自由航行”,直接把电子侦察舰舰开到了美国东海岸附近。这让美国一下子就跳脚了,指责俄罗斯挑事,这种大型双标现场,美国倒是玩得很熟练。
这次来南海转悠的林肯号航母服役于1989年,刚服役就经历了海湾战争,可以算是名经历丰富的老将。应奥巴马印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林肯号被部署在了印太地区,此次就成了我国的“老朋友”了,我国周边由北到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此外中东,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它也是常客,一旦伊朗局势出现什么变化,美国就直接把航母开进波斯湾。不过多管闲事,往往会遭遇到不少意外,比如美海军有几艘驱逐舰就在瞎转悠的时候被商船给撞得稀巴烂,林肯号这么肆无忌惮的东突西闯,真说不定哪天就遭遇飞来横祸,落得个惨淡的收场。(军事评论)
美媒称,解放军12月22日在渤海地区又试射了一枚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这是中国两年来第四次试射这种射程可以达到1万公里的潜射洲际核弹道导弹。
12月22日,北京多地惊现“七彩祥云”。在此之前,海事局曾发布渤海海峡黄海北部的航行警告。
据《华盛顿时报》12月25日报道,五角大楼官员称,解放军本周进行了一次“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这种新型潜射洲际核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打击整个美国。
五角大楼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情报卫星和其他监视平台在渤海海域监测到了洲际导弹发射,并在导弹向西飞行的过程中进行了监测。
两名知情人士称,本次试射的巨浪-3导弹是由一艘094型战略核潜艇发射的。而在去年的实验中,美媒称我军使用一艘改进后032艇发射了巨浪-3。
五角大楼知情人士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包括导弹试射是否成功。
美媒称,“巨浪-3”是中国正在开发的第三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代号,射程超10000公里,可携带单个或多个核弹头。
这是中国两年来第四次试射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去年11月,《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报道称,中国进行了“巨浪-3”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
随后今年6月和10月,中国又进行了两次巨浪-3的试验。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上将今年早些时候在阿斯彭安全论坛发表讲话时透露,在今年6月2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魏凤和发表讲话后不到24小时,解放军就试射了一枚“新型潜射弹道导弹”。
五角大楼发言人戴维·W·伊斯特本中校说,他没有关于这次导弹发射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华盛顿自由灯塔报》和今年《华盛顿时报》有关巨浪-3导弹试射的报道,都是由著名的“中国威胁论”专家,美国右翼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Gertz)写的。
比尔·格茨本人在推送本篇报道时以后还开玩笑称:这是解放军送给美国的“圣诞礼物”。
今年除了“巨浪-3”以外《华盛顿时报》网站25日称,五角大楼消息人士证实,中国在10月22日试射了最新型“东风-41”洲际导弹。
《华盛顿时报》网站称,这是2018年5月以来美军官方首次确认的‘东风-41’试射“。
12月23日,北京多地出现”七彩祥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官网12月20日发布航行警告,12月20日1600时至12月27日1600时,在渤海海峡黄海北部
1。38°51′41″N 121°38′12″E
2。38°34′12″N 121°38′12″E
3。38°33′55″N 121°07′51″E
4。38°48′13″N 121°14′03″E
诸点连线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近日中国航天火箭院总体设计部3室设计师胡振兴同志先进事迹引起广泛关注,胡振兴同志主持完成了国产航天器减阻系统研制,为国产航天器性能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三叉戟潜射导弹,弹头处减阻杆清晰可见
从相关事迹来看,这个减阻装置位于航天器顶部,相当于一顶王冠,应该是导弹或者运载火箭的减阻杆,它的作用就是降低导弹运载火箭飞行阻力,提高射程和载荷。
减阻杆能让导弹采用钝头设计,以提高更大弹头空间
我们知道导弹或者运载火箭在空中飞行会遇到巨大空气阻力,发动机能量很大一部分被用在克服空气阻力上面,如果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就会提高导弹或者运载火箭的射程和载荷。传统降低空气阻力办法就是飞行器外形呈现流线形,所以我们看到火箭或者导弹头部大多呈现尖锥形。不过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尖锥形头部会减少内部空间,弹头又是导弹或者运载火箭主要载荷空间,弹头、卫星、末制导系统都安装在这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降低导弹或者火箭阻力,就必须采用更尖削的头部,如果想增加弹头、末制导系统或者其他载荷又要增加头部空间,解决办法就是减阻杆。
减阻杆原理示意图
根据相关资料,航天器头部阻力主要来源于头部附近弓形激波,导弹或者火箭越快,这个区域压力和温度越高,阻力也会急剧增加。一般认为导弹为了克服弓形激波,至少要消耗发动机推力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损耗非常大。减阻杆就是为了克服弓形激波,它的原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刺破弓形激波,将它变成斜激波,后者压力和阻力远小于弓形激波。这样就相当于增加了发动机推力,提高导弹射程。三叉戟导弹采用减阻杆之后,空气阻力下降50%左右,相当于射程增加500公里,可以说效果显着。减阻杆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导弹采用钝形头部,它与尖销头部相比可以提供更大内部空间,装载更多弹头和载荷,这样就可以提高导弹打击能力。
国产减阻杆已经用于运载火箭
不过减阻杆难度非常大,为了不增加导弹结构重量,减阻杆体积和重量不能太大,但是导弹高速飞行受到压力又非常高,要求减阻杆具备较高强度。因此减阻杆对于材料工艺要求较高,胡振兴同志先进事迹之中就提到国产减阻杆在静力试验之中曾经遇到挫折,经过努力才解决相关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令人头疼,那就是减阻杆振动,由于导弹在高速飞行,减阻杆受力情况复杂,容易引起振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或者损坏导弹结构,所以要采取措施消除振动,降低对导弹结构不利影响。胡振兴同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整整花了5年时间,可见它的难度之大。
国产巨浪2导弹,它的钝头保护罩需要抛掉以便降低阻力
减阻杆这个难关被攻克之后,国产导弹性能得到迅速提高,它可以采用钝形弹头,以提高内部空间,配备更多分导式弹头,以提高导弹突防能力和攻击能力。更大价值在于它为新一代国产潜射弹道导弹研制铺平了道路,从国外导弹发展经验来看,钝形弹头不但可以提高内部空间,还有利于水中运动,更加适合水下发射使用,减阻杆又为它在空中飞行降低了阻力,简化了总体设计,减小研制难度和成本。
因此外界普遍推测新一代国产潜射弹道导弹可能和三叉戟2D5一样,采用钝形弹头加减阻杆设计,具备更强突防和打击能力。(小飞猪的防务观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