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枭龙和光辉战机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实力的差距
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发生产的"枭龙"战机和印度研发生产的LCA"光辉"战机都是全天候、单发、单座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这是两者的共同点。而近段时间印度人将"光辉"战机定位于出口型,其意就在于要与"枭龙"战机争夺市场,成为"枭龙"的潜在竞争者。
因为印巴的特殊关系,所以两者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比较,这两款战机也是如此。今天通过两者比较,或许可以看出他们的差距!
"枭龙"与"光辉"同为竞争对手,未来可能在战场上直接碰面。两架战机的设计可以说是东方和西方理念的碰撞,所以这两者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来分析看看:
第一,研发的起始时间不同
印度的光辉战机始于1983年,距今超过30余年。而枭龙战机在2002年由中国完成设计,并于2004年中巴签订联合研发生产的协议。枭龙早在2007年就开始服役,至今经过十来年发展,已发展出多种型号,并出口到尼日利亚、缅甸等多国。
印度"光辉"的研发比中巴"枭龙"的研发早20余年,但光辉很好的继承了印度人“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到2016年才开始交付使用。
第二,生产效率不同
印度的"光辉"虽然已经交付使用,但并未大批量生产。至于装备空军的数量上,其实少之又少。从这点也看出或许印度空军也不太看重光辉战机,为了响应支持国货的声音,支持一下而已。中巴的"枭龙"早已批量生产,早已大批量装备巴基斯坦空军,并且巴铁也建立起了批量的生产线。枭龙作为后来者居上,足以看出两者的效率。
第三,组件不同
印度"光辉"战机的组件大多数是西方国家生产的,如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设计是法国帮忙的等等。在1993年立项时,印度本打算实现战斗机航电系统的100%国产化,但至今国产比率才仅仅达到60%。
没有西方国家供应组件,光辉无法进行批量生产,未来这个势必会成为光辉战机的束缚。中巴"枭龙"战机的组件,是由中国研发并在中国生产的,由巴基斯坦组装,即便是西方国家阻挠,也不会使批量生产受影响。
第四,定位的情况不同
印度的"光辉"本来是为取代米格-21打造的一款国产战机,本寄以厚望成为印度空军主力战机。但现实太无奈,刚服役就过时了。后来好于面子只好定位于出口型,在各大航展上大肆鼓吹,把价格吹到了和F-35一样贵。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一架出口的也设有。而印度人也变得快,见出口受阻就来个出口转内销,发展成为舰载机,直接上舰了,实在佩服印度人的胆量!
中巴的"枭龙"在2015年6月已经有了第一个外国买家,另有10多个国家表达了购买"枭龙"战机的意向。这是负责"枭龙"战机营销工作的巴基斯坦空军哈立德马▪哈茂德准将在2015巴黎航展会上说的。真实的情况也是如此,枭龙出口的国家也在与日俱增。凭借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也将会有一席之地。
第五,国家支持力度不同。
印度的"光辉"战机虽打着国产旗号,国家也有一定的支持,但实际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国家一边在喊着口号——“支持国货”!空军却是一脸嫌弃,研发者没技术也是无可奈何!
中巴的"枭龙"战机在投入批量生产以后,继续研发,正在改进、完善,使原有战机更加先进,并创制新的机型。虽说是二代半战机,但其性能不比三代机差。
结语
印度在"光辉"战机的研发生产上,只有雄心壮志,没有国家实力,尤其是国防科技实力的薄弱,使他们在这条道上走了30多年,至今还没有迈开步伐。国际舞台上武器的竞争,其实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竟争,所以印度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