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某处荒漠最近惊现一架荒废战机,揭开尘封往事
近日航空妹在网络上发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广袤无边的沙漠中,一架破旧的歼教-5飞机歪歪斜斜停放着,不远处则有一辆与它格格不入的现代越野车。
有网友猜测,这是原机场搬迁时弃用的飞机。航空妹则不这么认为:一来建造机场成本巨大,哪怕废弃后也会另作他用,不至于被厚厚的风沙淹没;二来老旧飞机即使不能用,也是国家财产,搬迁时不允许丢弃。因此这架沙漠中的歼教-5不可能是机场搬迁时弃用的飞机。
还有网友认为,这是用于核试验的参照物。但航空妹认为此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以前中国歼击机强击机部队都使用红色飞机战术编号,前些年部分机型改用黄色编号,直到近两年服役的歼-16、歼-20才开始使用蓝灰色低可视编号。而我国在1996年宣布暂停核试验,且已掌握核试验电脑模拟的方法,因此1996年之后的实际核试验便不存在了。图中这架歼教-5机身号明显是青灰色,显然是近几年重新刷的号,因此它不是核试验场参照物。
事实上,这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里最常见的无人靶机,这些靶机多用于导弹打靶试验。只不过这架歼教-5比较幸运,在试验中没有被导弹击中,最后迫降在属于军事禁区的广袤沙漠中。
由于军情需要,许多战斗机退役后便进行无人化改造,改造后的飞机多用于演习靶机。经过无人化改造后的靶机优势明显:首先,它能保持原有技术指标不变。虽然机体老旧,但是无人化改造后的飞机机动性能继续保持,其灵活性依然不容小觑;再者,改造成本低,即使增添新设备,改造歼教-5的费用也低于多数导弹。最后,退役军机改装后的靶机最接近一般军用机形态。且机身内部空间大,足以担负较多的设备,因此能够进行较复杂的模拟,是训练价值极高的靶机。
歼教-5于1964年初开始研制,1966年5月首飞。值得一提的是,这架飞机研制一共只花了195万元的试制费,为当时不太富裕的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研制成功的歼教-5除了装备空军、海军部队使用外,还曾是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
简洁鲜艳的红白机身、流畅的线条美、兼备观赏性与实战性的高难度动作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门迎宾示大礼,蓝天仪仗建殊荣",至1995年换装歼-7EB,八一飞行表演队在装备歼教-5期间完成了41次表演任务,赢得了众多掌声与赞美。
歼教-5已走过了74个年头,已然是一位耋耄老者。如今为我国先进武器"铺道路"而"牺牲",也算是歼教-5的最好归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