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胜利”!
来源公众号:言他君
懂王表示,已经和日本达成了贸易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有三条:
1.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利润美国拿90%
2.征收15%的对等关税
3.日本对美国开放大米、汽车和卡车市场
看起来日本输了,简直输麻了,尤其是5500亿美元投资,简直是天价,于是网络上不少自媒体文章声称,这是第二个《广场协议》。
但我却要说,日本没输多少,只有完全不懂的人,才会觉得日本输麻了。
懂行的都知道,日本实际让步幅度非常小。
首先,投资5500亿美元,那就不可能真的执行,毕竟是十年内的承诺,十年后,懂王都不是总统了,哪怕再次连任也不是总统了。
于是你别指望会执行,前面就有一个案例,孙正义主导的“星际之门”项目,拟向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1月份才公布的项目,半年后的今天已经黄了。
既然孙正义都会放鸽子,日本政府没理由不放。类似的忽悠多得去了,当年沙特与懂王签了1000亿美元军火合同,执行率不到十分之一。
所以我不知道,某些人看到5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有什么好激动的。
明摆了是大忽悠。
然后,是开放大米和汽车市场。
大米市场的确开放了,但不是降低关税,而是通过配额的形式,日本每年大米进口配额77万吨,即使全给美国,也不算多大。
何况不可能全给美国,无非是把其他国家大米的配额,转给美国罢了,这就叫开放了,又没完全开放。
开放汽车市场,则纯属搞笑。
美国汽车十几年前,就基本退出了日本市场,不是日本市场的关税多高,毕竟关税再高,也可以通过设厂的形式,来加以规避。
关键是美国车企不愿意做本土化。
日本道路狭小,车就不能大,小型车吃香,但美国车企的产品几乎清一色大型车,美国市场就是大型车占主导,毕竟美国道路宽阔。
自然而然地,美国车企把这套思维带到了日本,于是日本消费者不买账。
为什么不本土化呢?
因为不赚钱,本土化是需要成本的,许多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程度也有限,毕竟本土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高,你能不能赚回来,是个问题。
美国车企在日本赚日元,再换回美元,这一来一回,本土化就不划算了,于是干脆不本土化,就这么卖,日本人爱买就买,不买拉倒。
这几乎是全世界企业的共性,日本向美国车企开放市场也不会改变什么。
日本真正让步的,是15%关税,但15%也不算高,毕竟大家起步都是10%,20%以上的比比皆是,石破茂能谈到15%真的不错了。
所以我说,这是出人意料的“胜利”。
石破茂还真得感谢我们,没有个高的我们顶着,耗尽懂王的耐心,急需政绩,他再有技巧,也谈不出成果,必须得签第二份广场协议。
但这个“胜利”并非最终结果,毕竟这次谈判,是赤泽亮正和贝森特谈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未必买账。他不买账,那变数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