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石(微信ID:yunshi911)
时隔半年,中美贸易战又开打了。美股那边前晚已经先跌为敬,咱们A股下周一估计也难逃打劫。不过,虽然很多财经博主都在说重返4月,但这一回的情况,跟4月那一轮还是有所不同的。虽然表面上,都是美国出拳,中国反击;但4月,乃至之前的几轮攻防,中方都坚持的是对等反击原则,也就是美国先出招,中方根据美方力道,祭出大致相同力度的反制措施,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四月份中美互加关税,美方加多少,中国就对等反加多少,一直抬到继续加征丧失意义为止。但这一轮明显不一样。在这一次大战的起因,是美方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中国的半导体管制和部分企业纳入名单。这个虽然很恶心,但搁之于当前环境下,其实也是常规套路。无非就是层层加码,给中国施压,逼中国妥协让步嘛。尤其是当时考虑到月底中美元首可能会在APEC上会晤,大概率特朗普也想借此再给自己挣点筹码,这也符合其凭空造牌的一贯玩法。
只不过,这一次中方的反应,超出了外界预料。在美国搞事后,中方并没有跟之前一样对等反击,而是直接加码上强度——你制裁芯片,那我不仅仅反制稀土,而且还加上个电池;你制裁中方 船舶,我不仅对等制裁美方船舶,连有你参股和刮你国旗的一并制裁。最绝的是,这次中国也跟美国一样,玩起了长臂管辖,直接对第三国提要求,谁敢未经中方允许,向美国或者中方名列的禁止领域出手稀土,谁就会被中方制裁!这明显超出了美国预料,也是特朗普得知消息后先是懵逼,继而暴躁狂怒的原因 ——它还想玩极限施压老套路,哪知道中国直接掀了桌子!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中方不再搞对等反制?为什么会在防守反击的套路上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加码跟美国拼刺刀?很多人认为这是中方可能真的想跟美国脱钩了。逻辑是四月那轮关税战后,中方发现跟美国脱钩的结果也并非无法承受。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可的。确实,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跟美国脱钩的准备。但做这些,并不代表中方想跟美国主动脱钩——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作为美系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受益者,中国没道理这么做。前面准备,那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美国非要脱钩,咱们也有别的办法。但如果美国不脱钩,咱们也不可能主动去干这种自找麻烦的事。那怎么解释中国的这次的主动加码?我个人觉得,中方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准备就绪后,抓住有利时机,力图借此一战,逼美国在贸易战中让步妥协。中美这场贸易战前前后后打了有七八年了,但一直没有结果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美双方都无法答应对方的条件。美方的条件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中方放弃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安安心心的做血汗工厂,给美国输送廉价工业品、压制通胀的同时, 充当美元的锚定物。这个中国当然不愿意。所以美国就封锁制裁。只不过鉴于中国的实力以及中美经济捆绑,美方不可能像对朝鲜、伊朗乃至俄罗斯那样直接撕破脸,就只能用层层加码的方式,逐步加重中国的经济压力,试图以此逼中国妥协就范。那中方的条件是什么?很多人说是要美西方解除对华科技封锁。这个确实是中方的诉求。但这个诉求并不是最根本的。毕竟就算美国不封锁,回到过去蜜月期,最多也就是同意卖光刻机,卖芯片成品 ,美国不可能把英伟达、ASML的技术直接送给中国。而站在中国角度,技术这玩意本身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以中国的工业基础,只要自家这套工业和科技体系能健康运行,商业上形成良性闭环,自己早晚也能研发出来 。中国的根本诉求是什么?是自由贸易。是美西方对华开放市场,允许中国制造——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进入。我们都知道,苹果、特斯拉一直可以在中国卖,但华为、比亚迪却根本进不了美国市场,马上大疆也面临被迫退出美国的命运。这才是中国最想打破的障碍。华为通信技术早已领先全球, 手机在被制裁前一度摸到了全球第一;比亚迪、华为系的智能电车也已经对传统油车形成降维打击。优势产品磨炼出来了,那接下来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市场。 市场越大,企业的回本越快,盈利越多,就越有资金支撑下一步研发,引爆新的技术和产业突破。那么市场在哪里?除了国内基本盘,最大的外盘自然就是美欧——尤其是美国。所以,中方对美国的根本诉求就是自由贸易。 只要自由贸易,哪怕技术封锁都不是事儿,中国工业体系能用全球市场的巨额利润自行研发升级,让这套体系永远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但中国这个,美国能答应吗?同样不能答应——这么搞下去,最终结果就是全球工业生产力最终都落入中国手中,最后就是中国成了曹操,美帝则成了汉献帝。所以美国要贸易封锁,中国要自由贸易,两国就这么杠上。而鉴于这种矛盾是根本性的,压根无法调和——换句话说无法单纯靠谈判来解决,最终还是要硬碰硬一下,靠实力来分胜负。这就是这次中国加码反击的逻辑。从一开始的隐忍不发,到后来被动的对等反击,再到这一次主动加码,基本上可以定性为中国在中美贸易战方面,正式吹响反攻的号角。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选这个时间点出手?这当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铸就,我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说:宏观方面,经济基本面转型的成功。从刺破房地产泡沫开始,中国经济就经历了一轮艰难转型,把发展路径从钢筋水泥转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到现在,当年规划的中国智造2025已经顺利完成,中国工业体系的技术卡脖子隐患基本消除。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启动内需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也意味着我们在跟美国发动贸易战决战时,也不再有技术被锁的后顾之忧。此外,是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已经成效明显,对美乃至对整个美西方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虽然长远看依然需要它们的市场,但如果真的脱钩,至少中短期内是扛得住的。当然,宏观只是大背景,选择这个时间点主动出击,还有一些微观层面的刺激:首先是五七空战重塑地缘政治格局,不仅西南方向来自印度的牵制消耗中期解除,更是大大提振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对华战略信心;随后的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又让给美国交足了保护费的中东王爷们大感恐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阿关系接下来会进一步加速;不仅中国军火出口市场打开,更重要的是,中国购买中东石油的人民币结算进程也会大大提速。而在铁矿石方面,经过多年布局,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中国这边已经逐渐掌握了主动权,通过拿必和必拓杀一儆百,基本确定了铁矿石进口用人民币结算的未来格局。石油和铁矿石在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方面长期排名前两位。当这两样改用人民币结算,基本上我们对美元的需求就大幅降低。而在进口商品中排名第一的芯片,从这一次对高通启动的调查,以及深圳市发改委对新凯来十月中旬亮相“湾芯展”“请大家拭目以待,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表述,以及各种小道消息来看,很可能EUV光刻机方面有重大突破。如果真的如大家期盼的那样,能生产等效5纳米芯片的光刻机工艺成熟落地,那不仅意味着芯片卡脖子这个技术层面最大卡脖子问题被解决,芯片这个最大的商品进口需求,未来也会迅速被国产自主取代。当石油、铁矿石、芯片等主要进口商品都实现了人民币结算或自主化,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对美元的需求将大幅萎缩。既然不需要太多美元了,那不仅意味着美元将加速贬值,也意味着我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这一点大家可能一下不好理解。但仔细想想,我们的外贸为啥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说白了不就是我们需要绿纸吗?绿纸本身不当吃不当喝,美国也不允许我们用绿纸买技术,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多绿纸?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大宗商品、芯片这些维持中国工业体系的东西,我们必须用美元来买?所以,如果我们不再需要大量进口这些东西,对绿纸刚性需求大幅缩减,那我们还有必要用辛辛苦苦生产的工业品,去换这些绿纸吗?这就是我们现在翻脸亮剑的原因。一个主要把绿纸当商品跟中国做交易的美国市场,只有绿纸能满足中国大量刚性需求时才有价值;如果附着在绿纸背后的那些东西对中国不再是刚需,那中国也自然不需要太多绿纸这种商品,自然也就不再过多的需要美国市场。这时候跟美国翻脸,就算特朗普封锁制裁加关税,说白了也不过是不再供应我们绿纸而已——可对于此,我们其实已经无所谓了!至于它们没了中国工业品有没有所谓,那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事了!最后一个微观技术性原因,则是房市已经调整到位,重新具备了最后的兜底的能力。这个可能很多人是没想到的。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的经济带动作用是巨大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这几年房地产深度调整,大家甭管怎么看,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也随之进入了低估。所以,要想拉动经济,房地产始终是一个重要选项,而且立竿见影。而且手段也简单粗暴——直接政府印钱,回购拆迁,重塑供求关系的同时往社会上释放海量的流动性,这一手出来,十八线县城不好说,一二线以及强三线房地产市场很快就能重新过热。当然,拉房地产效果虽好,但副作用也很大。在经济发展没有跟上情况的下强拉房地产,经济由此脱实入虚不说,也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但现在情况不一样。首先,虽然经济还没有修复,但生产力层面,工业体系的产业升级已经完成;另一外,通胀长期处在低位——甚至可以说是通缩。最后,最重要的是,经过几年调整,全国房价普遍回调三成以上,腰斩的也不鲜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用房地产拉经济的条件,其实已经悄然具备。虽然在经济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强拉房地产副作用很大,但通缩+房地产大幅回调的大背景,至少也给其留出了相当的缓冲空间,可以将这种副作用大幅降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接下来会强拉房地产救经济。理想的情况下,还是要打赢贸易战,把生产力进步的成果变现,带动经济发展和人民普遍加薪,这个过程中再同步推动房地产修复才最合理。但是,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说白了就是中美贸易决战的惨烈程度超过预期,脱钩和封锁制裁消耗掉了中国储存的所有弹药,而美国依然没有屈服;这时候经过充分调整的房地产,还是可以作为最后的筹码,给中国经济再强续一把命。说的形象点,强拉房地产属于饮鸩止渴。以前房地产已经成了高浓度毒药,喝下去就立马嗝屁;现在经过几年调整,被锤到低位房地产虽然依然是毒药,但毒性大大减弱,稀释成了慢性毒药,虽然喝了依然会中毒,但一时半会死不了,至少还能再撑几年。而只要能撑到美国先扛不住认输或者自爆,那我们就相当于拿到解药,就可以重新活过来,并收获全部胜利果实。这就是我把房地产也列为中国筹码的逻辑。这玩意肯定不会当做常规储备,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但是,客观的说,它确实已经具备了最后的兜底功能,能为中国的这次战略反攻,提供最后的底气和支撑。正式基于以上宏观和微观的考虑,中国这次才出其不意,用加码的方式,向美国开启战略反攻。而从效果看,中国此举明显超出特朗普所料,甚至让他气急败坏,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这次的杀伤力。而接下来,就看双方怎么博弈+磋商了。中国在美国设定的原有基础上,主动把贸易战上调了烈度,这既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接过贸易战的主动权,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博弈进程将提速。双方在加速消耗的同时,磋商的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就看这种斗而不破,能不能尽快出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