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道超车”!中国首条光子芯片生产线正式开工,外媒:我们太笨
科技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只要是在科技上占据优势,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能大踏步地前进,备受关注的半导体领域,牵扯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换道超车,首条光子芯片生产线已经正式开工,面对我国在这一轨道上的布局,外媒纷纷表示:是我们太笨了。

【光子芯片未来将成为全新的赛道】
在如今的科技时代中,似乎任何需求大的事物背后,都隐藏着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芯片。
无论是日常出行的交通,还是经常放在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如果没有芯片,是没有办法实际操作起来的,芯片的快速发展和成长,也使每个行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曾经大多数人对芯片并不了解,认为只要是企业就能生产,然而,现如今在互联网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对事物的了解也达到了全新的程度,越来越多人要求使用的设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耗能更少,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经传统的电子集成技术已经无法完成,电子产品的各种需求无法实现信息化时代的更快、更高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光器件也成为了不能忽视的选择。
众所周知,光器件具有耗能低、并行度高等特点,正是因为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我国逐渐朝着光子芯片领域不断迈进。
事实上,光器件的产业在很多年之前曾经出现,只不过发展状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然而,光器件技术有了很大突破,摆脱了科技不占优势的劣势。
当进入到硅光子器件的新时代,未来在通信行业中也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成为未来众多行业发展的基础,在如此状态下,我国在这一轨道上又有哪些产业布局呢?

【我国的表现怎么样?】
我国在产业的布局上,一直眼光都是非常独到的,很多年前已经将电子信息和量子调控纳入到重点的科研项目中,专项技术的研究也使这一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我国在光谷芯片中占据了强大的优势。
最初在光子芯片行业研究的专家,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郭光灿团队,作为国内光子领域中的领先人物,尝试着各种充满挑战性的研究,尤其是在量子集成、光学芯片等技术上有了强大的突破。
随着潘建伟团队的加入,也使这一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性的发展,因为其技术逐渐成熟,也将其运用在全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上,且落地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2016年8月份时成功发射,这一成果将我国在量子卫星通信技术上的优势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在科研事业上付出是非常大的,也使我国的光子芯片和量子技术才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即便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他国家的态度依然是质疑的。
当这些成绩摆在面前时,其他国家才明白:我国在科技中的付出,在这一轨道中也有了质的飞跃和绝对的话语权。
我国首条光子芯片的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从动态中可以看出,整体的影响力是毋容忽视的,尤其是由中科芯通负责搭建的这条生产线,从技术角度衡量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自从这一项目启动后获得了千万的融资,想必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后期的融资也会逐渐跟上,从而为光子芯片技术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传统芯片的生产和研究上,我国是处于劣势状态的,甚至处处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和掣肘,随着光子今天首条生产线的逐渐落地,也使我国落后的局面彻底被改变,在芯片的市场和格局中,我国也会逐渐弥补短板,从而能在芯片这一轨道上展现出属于大国的实力,将更多的主动权握在手中。

【总结】
当这则消息发布后,很多外媒表示我们的做法似乎太愚蠢了,一点都不明智,甚至没有占到任何的先机,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光子芯片这一轨道中,我国的布局速度和科研实力一直处于领先的状态,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即便占据优势,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科技的道路充满着很多的变数,在未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芯片的研发,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期待的成果,才能使我国的科技一直屹立在世界的前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