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第一枪,哑火了!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楼市第一枪,哑火了!》是一篇关于哑火,楼市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2023年,很多城市卖地会越来越难。
供应土地越来越少。
土拍金额越来越少。

短期看,阵痛;长期看,好事。
1
郑州土拍第一枪,有点憋屈。

2月7日,郑州第一场土拍,出让11宗住宅用地,总面积62.14万方,约932亩,总起始价约90.6亿。
最终,除郑东新区一宗地块流拍外,剩余10宗地块总成交价约53.84亿。
1、关注的人很少,我自己都没怎么关注,结果大致知道。
2、没成想,结果更惨,开拍5分钟,本次土拍最优质的地块就流拍了。要知道,当时同事正在直播,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这一块地一定会拍出去,因为都是内定的,没成想,5分钟后,啪啪打脸。
3、补充一点,流拍的土地还是二次流拍。
4、剩余大部分土地,基本上都是后期用地,没意思。
5、大部分拿地的企业,城投占了大头,这就更没意思了。
6、唯一释放的好消息是,之前危险的本地头部房企,这一次竟然拿地了,竟然还有钱拿地,很意外。
郑州的第一场土拍,就这么憋屈的落幕了。
不过,2023年的土拍中,也有成绩还可以的土拍。
比如扬州。

2023年扬州第一场土拍落下帷幕,6幅地块均成功出让,揽金3.58亿,其中一块地块竞拍102轮竞价触顶摇号,最高成交楼面地价3163元。
2
城市极度依赖卖地,安全吗?
地方政府极度依赖卖地,安全吗?
不安全。
但地方政府没办法。
这就好比一个极度饥饿的人,突然看见了几个有点发霉的馒头,他狼吞虎咽吃的正香,这个时候你冲到他跟前说,何不食肉糜,别人肯定骂你傻逼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轮得到你挑。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会极度依赖土地财政?
这是过去40年“央地财政博弈”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是计划经济国家,全国一盘棋,财政也是吃大锅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范围内推行包产到户,大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中央一想,既然包产到户能激发这么大的积极性,地方财政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1980年,财政包干制被提了出来。

简单来讲,中央制定目标,地方交完指定税收后,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下子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财政收入得到极大的提升,地方政府全都富得流油。
但是进入90年代,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80年代,中国经济爆炸式增长,财政收入也是爆炸式增长,地方是有钱了,但是中央却穷得要死,最重要的是,当时大量的财政支出都来自中央。
于是,中央收钱很多,花钱却很多,问题就来了。甚至出现过中央穷到向地方借钱的地步,这是非常罕见的。
1992年,中央收入1000亿,支出2000亿,赤字达到了1000亿。
1993年,分税制改革开始启动。
朱老总亲自跟各省谈判,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最终实行了分税制,地方大部分收入收归中央。你知道的,问题又来了。
中央是富了,但是地方又穷了。
于是,为了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分税制执行数年之后,中央终于放出了“土地财政”的潘多拉魔盒。
2000年开始执行。
2021年,“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文件的形式,正式得到了中央认可。
2001年,2002年,2003年,中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实现了连续三年,每年都是爆炸式增长,短短3年从500亿增长到了5000亿。
2021年,土地财政8.4万亿。
这是一个当年完全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3
如果你理解了土地财政的由来,我相信能理解地方政府。
不干净,不健康,但没办法。
一个人尚且非常需要钱,更不要说容纳上百万、上千万人的地方政府,这就是上千万张嘴啊,没钱能行吗?肯定不行。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2016年之后,杭州开始爆红。
为什么?
阿里,海康威视,网易,这是原因。
西湖,雷峰塔,这是原因。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2016-2022年,在短暂的6年里,杭州卖地收入全国第一,6年卖地收入超过1.5万亿,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
有了1.5万亿,杭州才能修地铁、建地标、做配套、建高铁,等等。
很多人以为城市和乡镇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口的多少。
其实不是,在于配套。

三甲医院,有地铁可以做,有高架可以走,有大商场可以逛街,有漂亮的公园,有科技馆,有美术馆,有景区可以旅游……
但是,建设这些,全都需要钱。
在这一点上,杭州无可指责,因为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有了钱才能建设一切。
这两年,有2点我很欣慰:
一个是深圳。
深圳是一个土地财政依赖度非常低的城市。
肯定不是因为深圳的土地卖不出去,开玩笑,深圳的土地肯定能卖出去。主要是深圳太聪明了,土地财政毕竟不好听,多少有点拿不出手,不高明,深圳完全可以用更高明的手段收税,可以从其他方面收税。
一个是全国土地财政的变化。
2021年,卖地收入8.4万亿,看似很高,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卖不动了,到了2022年,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卖地收入才5万多亿,一下子少了3万亿。
这一点,跟全国房地产的销售额一样,2022年销售额仅有13.3万亿,2021年销售额高达18.3万亿,又少了5万亿。
房地产的规模慢慢降低。
土地财政的规模慢慢降低。
城市的卖地收入慢慢降低。
2022年,杭州卖地收入才2100亿,少了1000亿,广州卖地收入1481亿,少了300亿,深圳卖地收入736亿,少了200多亿。
4
如果理性的看待这件事。
不管是郑州扬州的土拍,还是杭州南京的土地财政依赖,本质上都是央地财政博弈下的子集,如果中央分税制没有那么严苛,也许就不会有土地财政这个魔兽了。
1980年代,大包干。
1990年代,分税制。
2000年后,土地财政。
每隔10年就必须针对财政收入进行一次大调整,刚开始,基数小,很容易调整,但是越往后,基数越来越大,依赖度越来越高,想要纠偏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了。
因此:
1、涉及到钱的事情,没什么对错,只有能做不能做。
2、土地财政肯定要改,但是不要高兴太早,上面说了,财政收入是博弈,央地肯定要继续拉扯,新东西不一定好。
3、房产税是好东西,早晚会出来,但肯定不是现在。
以上就是关于《楼市第一枪,哑火了!》的全部内容,如果《楼市第一枪,哑火了!》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