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大撤离,产业链外迁,美国幸灾乐祸,我们的工人坐等失业?
这些年,中国在海外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许多知名品牌的商品,大概率都是在中国制造而成。凭借着完善的产业链和充足的劳动力,中国制造业与外资实现了合作共赢。

然而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似乎维持不了太久,许多外资都已经开始撤离中国,同时也准备将自己布置的产业链向东南亚迁移。显而易见,该举动对我国的底层就业环境将会产生影响,大量工人只能坐等失业吗?
一、外企投资与中国制造
早些年,中国并不能算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哪怕那时的我们已经有了完善的工业基础。改变这一现状的年份是在1978年,那时的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了许多来华淘金的外企。

那时的中国市场,对于很多外企而言就像是一个淘金场,他们纷纷开始在华布置自己的产业线,使我国的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腾飞。中国本土制造业,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得到发展。
只不过,那时的中国制造虽然已经出现了发展的势头,但由于尚未加入世贸组织,许多商品在国际舞台缺少最惠国福利待遇。我国的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在1990年还只有可怜的2.7%。

直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制造业现状才得到了堪称突飞猛进的改变。等到了2010年时,制造业比重就已经占了全球的19.8%;到2020年更是达到了28.39%,全球近1/3的产品都诞生于我国。
在这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外资都在我国得到了便利,中国制造的发展也的确在早期享受到了他们带来的红利。然而,西方国家似乎已经不再愿意见到这样的制造业格局。

在美方的一系列举措下,外资撤离产业链外迁,这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二、外资撤离对工人就业影响
前文提到,中国的制造业占了全球的近1/3,这也使得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制造业大国。可想而知,中国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是极为庞大的,在2022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约1.14亿人。
外资撤离、产业链迁移,虽说不至于让这1亿多人全部失业,但肯定会有不少人因此失去饭碗。就像是河南郑州富士康,如果失去了苹果代工业务,恐怕有数万员工要被迫离职。

我们不得不承认,外资一旦选择撤离,我国工人的就业形势必然会受到冲击。许多在工厂代工了十多年的老员工,就算他有着很长的工龄和资历,也抵挡不住形势的变化。
这时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其他产业将这个缺口堵住。举个例子,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苹果撤退以后,我们不是还有其他国产品牌吗?鼓励其他国产品牌吸纳苹果产业线下岗员工。

当然,一个品牌选择撤离,其他品牌一时间难以吸纳太多员工,这时我们就要换一个思路。既然苹果撤离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大个缺口,那就推出一个新品牌将这个窟窿堵住。
具体的操作方案又是什么呢?
三、推出新品牌与产业高端化
还是在手机领域举个例子,如今国内的民营手机品牌有很多,比较知名的有华为、小米、一加、荣耀等等。它们在市场良性竞争,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手机领域目前并未出现一个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新品牌。如果苹果撤离,国家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注资搞一个新的手机品牌,从而抢占苹果剩下的市场份额。
当然,并不一定非要凭空制造出新品牌,国家推出政策促进其他手机品牌发展,从而吸纳苹果产业线下岗员工也不失为一个良策。对于这些产业线的工人而言,无非是从给苹果代工换成给其他品牌代工。

我们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些工人学习新技术,将他们的职业从代工手机升级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完全有能力接纳这些下岗员工。
结语
外资撤离、产业链迁移,看似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一次冲击,但如果将这个机遇利用得当,我们也可以从而实现制造业转型。传统的低端制造终将被社会发展淘汰,高端制造业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流,这些外资撤离,只会加快我们制造业改革的步伐,你认为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