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开始搞事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2-27 08:50:11 围观 : 次 评论
作者: 子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子木聊房
已获授权转载

坊间小作文传出,一线城市将马上解除限购。同时场外,跟国内房地产没有利益绑定的高盛也称:在即将到来的3月5日两会前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有望解除限购,而深圳则可能全面解除限购!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我认为一线解限购,可能性不大,因为北上广深从去年10月份出台政策后,行情很好,一路向上,呈现翘尾趋势。比如北京:2月10日-2月16日,北京二手房网签2923套,环比上涨153%。上海:2月10日-2月16日,上海链家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190%。深圳:2月10日-2月16日,二手房(含自助)成交量达到1261套,与前一周相比增长了53%,基本恢复到了节前水平。此外,1月深圳全市预售新房共成交4343套,环比回升41.1%。
按照目前情况,即使不出任何政策,一线城市都会迎来小阳春行情,稳步回升。事实上,许多人已经对一线城市的好消息,脱敏了,局部的转暖,并未带来信心的修复。所以,小作文背后有一种猜想是,上面认为这样远远不够。但目前来看,“止跌回稳”仅出现在头部城市,其他城市回稳能力有限,更多呈现“有价无市”的漫漫阴跌行情。所以为了让全国性都“止跌回稳”,再启动一线城市这把利器,是完全有可能的。没办法,一线城市是全国楼市风向标,房价情绪和信心的“锚点”。只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才会带来市场紧迫性,强行注入信心,促使人们考虑在二线城市买房,然而再传递情绪,带动三四线交易。龙头股慢涨,带动不了大盘节奏,但龙头股一旦暴涨出圈,传导的情绪,就会影响大盘走势。会引发更多人的恐慌情绪,从而追赶。那么很多人又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启动房地产?难道科技不能替代房地产经济吗?当然可以,科技是未来,经济引擎,潜力天花板是无法想象的,而且现在国内,无论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科技需要时间沉淀,而目前的规模,无法对全国经济实现拉动。而且科技具有集中性和分化性,非常吃人才资源,那么这也意味着,国内除了头部城市具有科技产业,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跟科技距离非常遥远。。所以,科技完全到来之前,国家需要一个“过渡经济”做支撑,我想更多是“房地产回稳和两新消费(家电、家具、装修等大件)”,合力后,爆发的巨大冲量。说白了,需要房子带动的百业,再拉经济一把。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前夕,把国内有钱人的财富留在国内。其实这些猜想,并不是靠小作文传的解限购政策,而是已经在偷偷摸摸行动了。拿上海来讲,2月20日,上海2025年第一批次土拍共有4宗涉宅用地出让,总起始价119.24亿元。最终4宗地块均溢价成交,总成交金额高达159.26亿元。这些地块都是城市极其稀缺的“压箱底”地段,容积率大幅度降低。每一轮房地产周期的开始,都要靠地王,提高整个板块的房价指数,同时给投资市场注入信心。而且最近,还有深圳、南京、长沙等城市,陆续出现,为了制造地王而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从商办用地直接改成低容积率住宅用地等。继续拿上海来讲,这几天,上海市浦东新区99个重大民生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城市更新安排了10个项目、总投资约238亿元。浦东今年计划启动3个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新增受益居民1.5万户。这都是定向创造的购买力。所以上海在本就行情不错的基础上,故意创造“新地王”,加速棚改化,背后深意,其实都是在刺激房价逻辑。还有深圳,前段时间市委常委会,直接在开年会议中重点强调:当然这里的鼓励投资,并不是指投资客,而是鼓励资本拿地,投资开发新楼盘。并不是靠喇叭号召,而是实打实市场复苏,房价上涨,购房者需求爆发,让资本认为房地产有利可图,兜兜转转,还是回归到房价如何增长上。所以现在想达到“止跌回稳”,靠常规手段根本行不通,必须给出三倍剂量,下猛药,才能对冲,房地产硬着陆+大疫三年,引发的悲观预期。今年小阳春意义非凡,是否再启动房地产,3月初,两会将会给出准确答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见证。头部城市的购房者,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