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低碳技术领域,其不断突破与创新,故而出现了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低碳产业从现阶段看来,是一种新兴的产业,造成低碳产业或者说一种新的产业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产业经济学就是研究一种产业兴起、发展和衰退的理论,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而其中关于产业发展的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素的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发展的视角
产业周期。在不同产业的的生命周期阶段,低碳产业的特征表象不同。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低碳产业暂时是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
在此阶段的的低碳产业由于产品的种类和功能相对较少,同时企业的规模较小,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因而此时的低碳产业应具有特定的或先进的低碳技术、低碳创新和创业家精神。
当低碳产业慢慢成长起来以后,其规模逐渐扩张,产品线拉长,且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逐渐形成每个产业特定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工艺,但同时产业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目前关于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也还在编制的过程中。

因此,此时的低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同时,此时的低碳产业发展还要面临着低碳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成本高昂、融资困难、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小等一系列困难。
不同企业从事的低碳产业类型有所不同,因而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时期也有所不同,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发展已有一段时期的产业目前已慢慢向成长期发展,对于这一类相对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来说,更需要的是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而CCS碳捕获封存、碳汇、潮汐能发电等新兴的产业都还处在刚刚兴起的萌芽阶段,此类刚萌芽的产业则必须具备主要的最新的低碳技术,同时这些产业对地理位置的要求都比较高,必须有相应的地方政策来加以扶持和保护。
处在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两种类型的低碳产业的客户群体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类型的低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依据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阶段而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

产业创新。低碳产业按照其产生的缘由来看,分成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形成的低碳产业,新兴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低碳产业,这两种低碳产业实质上就是产业创新,传统产业低碳化经低碳技术改造后也会进入产业创新的阶段。
就处于低碳业萌芽期和成长的前期的产业来说,其特性是有关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的政策法规(如碳排放量标准、节能标准等)尚未有明确清晰地规定、技术人才的流动性大、企业者的战略行为也相对较盲目不确定、市场反响与客户需求都不明确。因而。在这种产业特性下,产业创新理论对低碳产业发展要素的启示是:
(1)低碳产业在其萌芽阶段时,此时的创新主要为节能技术的创新及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创新,但由于市场需求及政策的限制,因而这一阶段的低碳产品种类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
加上此阶段刺激低碳产业创新的主要力量是政府的约束及整个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也即是低碳产品创新与市场的需求变化),因而该阶段的低碳技术发展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各产业部门的低碳技术研发重点也不一致甚至经常变化。

对于低碳产业内的企业者来说,在攸关其增长发展最重要的低碳创新领域,应该采取具有高度弹性和灵活性的创新模式和策略。
(2)由于低碳技术现在发展迅速且日趋复杂化,市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变化也很迅速,此时“渐进式非线性创新模式”的创新机制才能应付日趋复杂和快速变化的低碳技术创新环境。
低碳产业的创新活动活动主体部门应该涵盖企业、企业的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生产和市场部门、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和学校等技术研发部门。这说明促进低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创新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创新的。即低碳技术创新来源多元化。
(3)低碳产业创新过程的主要投入不但包括R&D活动,还包括新兴的低碳市场信息、节能新能源等低碳技术的竞争。

此外,低碳技术创新是一种扩散性的全民全社会都参与的活动,而非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主导的独立行为。由于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因而创新过程和结果的多样化增加了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的不可预测性。
产业竞争力。Porter的钻石模型指出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类到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策略-结构-竞争、政府的角色以及机会等六个构面。
低碳产业的出现大多是由于现阶段低碳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技术、碳捕获封存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对于处在萌芽期的低碳产业,正如前文分析的所言,其各种环境因素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其发展过程的前期,能其关键决定性作用的必然是六大构面中相对确定性的因素。
因而对于低碳技术相对发达的国家来说,若其低碳产业处于刚起步萌芽的阶段,由于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的发展,因此该时期内低碳技术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而成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低碳技术相对成熟,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的则是市场的需求因素。

对于低碳经济刚刚起步,低碳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缺乏高效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机制,低碳产业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传统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而产生的新产业,即传统产业通过引进相对先进的低碳技术、采用新材料新能源等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碳排放。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政府在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因而在这种情形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六大构面因素中能明确产生影响作用的是政府因素。
而对于另外一些新兴的低碳产业(如潮汐能发电产业等),由于政策导向不确定,这类型的低碳产业更多的是靠市场机制和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而一旦这些产业相关政策规范化、明朗化、系统化以后,则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会受到政府因素的影响。
进而再发展到成长期以后,市场因素、企业的策略行为等都发展相对成熟了,政府的导向作用将逐渐减弱。因而在低碳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低碳产业,在其萌芽期时政府因素在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Porter钻石模型中六大构面因素对于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依低碳技术先进地区和低碳技术落后地区而存在着差异。
以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影响低碳产业发展的要素,因而对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来说,由于出现“确定性”的发展影响因素对产业的萌芽与增长会产生促进的作用,因此,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厂商战略、以及机会等经济面要素之外,政府因素是我国发展低碳产业的主要因素。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低碳产业发展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与垂直一体化模式发展的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与其他组织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机制,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交互式学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扩散模式,同时还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形成规模经济。
这是由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群体协同效应及竞争机制会使得产业集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许多成本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及区域整体营销优势等,同时还通过区域内的产学研模式及部分低碳技术支撑机构和平台为集群内部的企业提供有效的低碳技术支撑,从而提升了整个集群内部的低碳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这两张效应对目前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并不十分明确的低碳产业来说,刚好降低了低碳技术、市场需求、竞争强度等各个层面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性。这些尤其对一些刚刚处于萌芽期的产业和企业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集群内部存在着大量有低碳技术创新需求的企业,而产业集群恰好为这些企业和相关组织的低碳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低碳技术创新的合作平台。
结语
这些企业会在创新需求的作用下,共同寻求技术交流、学习、共同合作研发技术创新的机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共生机制,为集群内部的企业为低碳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再加上集群发展会带来很多经济上的竞争优势,因此,综合考虑来看,集群式发展对低碳产业的发展是极为有效地一种发展模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