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美帝肯定没料到!
来源:静思有我(ID:jingsiyouwo666)
这几天,我一直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现场。
这是在中国的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然而这里却是一片外国企业的汪洋大海,4100多家境外企业萦绕在我的周围,我仿佛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外国。4100家境外企业,即便是数数字从1数到4100,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我还总想去看看,去问问,更何况有时候还会有异国风情的帅哥、美女让我目光驻留。
所以,我说我这几天是“泡”在这里,这个“泡”字我是很讲究的。
我“泡”的是,中国的第八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关键点在于:以进口为主题。
啥意思?就是办这个展会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进口。
啥叫扩大进口?就是要让外国人多卖点东西给中国。
中国人劳神费力地办个世界级的展览,不是为了自己多卖点东西给别人,反而是让别人多卖点东西给我们。·
这可能出乎有些朋友的意料。
要发展经济,要挣到钱,就必须要把东西卖出去。要打赢跟美国的贸易战,要实现强国梦,要提高GDP,要增加就业,要增加财政收入……都需要把东西卖出去,在国际视野中,就是要把东西卖给外国人。
而我们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题是,要让外国人多把东西卖给我们。
这到底是为什么?唱的是哪一出?
说到这里,我必须向朋友们提出一个灵魂拷问: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已达1万亿美元,它的具体含义就是,我们卖给别人的东西的金额,要大于别人卖给我们的东西的金额,而且这个差额高达1万亿美元。
要知道,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对外货物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德国。
而中国,仅仅是出口超过进口的金额,就是1万亿美元。
2024年货物出口总额更是高达4.38万亿美元,是第2名美国的两倍多,第3名德国的两倍多,第4名荷兰的4倍多,第5名日本的6倍多,第6名意大利的6倍多,第7名法国的7倍多,第8名韩国的7倍多,第9名墨西哥的7倍多。
厉害不?
那是相当的厉害,那不是一般的厉害。
那我弱弱地再问一句:想不想更厉害一点?
你肯定会说:当然想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
那我们干脆畅想一下:有朝一日,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全部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且还对外大量出口。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有一分钱的进口,因为刚才说了,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能够“全部”满足我们自己。
与此同时,我们对外会有天量的出口。
厉害不?无比的厉害。
可是你认真想一下,接下来,这种局面会是什么结果?
我们先思考一个小儿科的问题:我们对外出口,让别人买我们的东西,别人给钱不?
你一定会对我说:老师你今天怎么啦?你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肯定要给钱啊,不给钱难道我白送吗?
是的,别人肯定会给钱。那么我接下来的问题,你一定就不会觉得很奇怪了:
我们拿着这些钱干什么?
请注意,这些钱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钱。如果我们把这些钱用于国内的市场流通,就等于是增发了货币,那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而且,挣外国人的钱越多,引发的通货膨胀就越严重。
毫无疑问,从外国人那里挣到的钱,我们还必须把它花出去,而且是要花在外国人头上。
更何况在现在的货币体系中,我们挣的主要是美元,美元就必须要到国际市场上去花。
怎么花出去?难道是赠送吗?肯定不会,那就必须是买东西。
那么,从外国人的那里买东西,叫什么?
叫进口啊!
——现在朋友们能够理解“进口”是多么重要了吧?
所以,我们得鼓励外国人把他们的好东西卖给中国。
这样我们既解决了花钱的问题,又享受了更好的商品。
出口也好,进口也好,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啊,不管是中国的好商品还是外国的好商品,都只不过是我们的好日子。
我想这应该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全球首家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的重要含义。
然而,这个解读似乎还有些抽象。
其实,2018年我们开始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时候,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压力的。
这个压力的来源自然是美国。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关税战。
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关税战的本质是什么?
我想跟朋友们一起,像我的新书《你的钱是你的钱吗?》里面所叙述的那样,掰着指头做一道小学数学题:
一件中国商品运到美国的时候,综合成本是10美元,美国进口商按照美国法律另外再交1美元的关税。那么这个美国进口商为这件中国商品所付出的总费用就是11美元,那么它在美国市场上,只要在11元以上的价格卖出这个商品,这单生意他就能做。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为这件商品又加了1美元的关税,美国进口商为这件商品要另外再交1美元的关税,美国进口商在这件商品上支付的总费用就从原来11美元变成了12美元。那么接下来他在美国市场上至少要用12美元的价格卖出这个商品,这单生意他才有得做,它才能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越南或者印度的相同商品,或者美国本土的相同商品,价格是11.5美元,那么美国消费者就会买越南、印度或者美国的商品,就不会买中国的商品——因为中国的商品至少要卖12美元商家才能保住本钱。
这样一来,中国的商品在美国就卖不出去了。
所以我们发现,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关税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让中国的东西在美国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工人就没有工资,企业就没有利润,国家就没有税收和GDP……
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关税战的本质,其实是如此的简单。
那么,中国怎么办呢?
常规的思路是:你对我加征关税,让我的东西在你那卖不出去。我也对你的东西加征关税,让你的东西在我这里也卖不出去……
看谁能扛?看谁怕谁?
从2018年到2025年,我们的舆论,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脑子,主要就关注在这一点上。我本人为此也写过几十篇这个主题的作文。
这几年下来,我们很累,我们很苦,我们还很气愤……
在中国眼中,美国就是那个泼皮无赖,但我们也奈他不何。在美国眼中,中国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但他们也奈我不何。
那么,还有没有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回答是:有。
你美国对我加征关税,不就是想让我的东西在你那卖不出去吗?
那我弱弱地问一句:我的东西难道必须卖给你美国吗?我卖给别人不行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做生意都是为了一个钱字,挣谁的钱不是钱呢?你跟我说,我从美国那里挣的一美元,和从巴西那里挣的一美元,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在2018年跟美国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载入人类史册的关税战的同时,我们早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
那就是从2018年开始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你可能会说:老师你这逻辑有点乱,你刚才是在说出口,结果你现在突然跳到进口了。
我的逻辑一点都没乱。
怎样才把中国的东西卖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物美价廉。
毫无疑问这是必须的。
但这只是基础的。
有了物美价廉,别人就一定买你的东西吗?
回答是:no。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跟中国一样,都跟美国一样,都想把自己的东西对外多卖点。为啥想多卖一点?理由也是一样的,因为只有多卖出去自己的东西,才能挣到钱,才有GDP,才有就业,才有财政收入,才有国家的富强。
既然大家都想多卖点自己的东西,那么你想,中国要想别人多买点中国的东西,中国是不是自己要主动多买点别人的东西?
生意嘛,互惠互利!
所以,从2018年开始,中国跟美国喊杀喊打,刀光剑影,大战了300个回合……
到2025年9月,一个令美国人惊慌失措的贸易数据出现了:
2025年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3%,这是在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4%以后,再次同比大幅增长。
这说明什么?说明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连续加征关税的措施,根本就没伤着中国。
那他为什么没有伤着中国呢?难道是他对中国加征关税没有导致中国的商品在美国不好卖吗?
不是,请看数据:2025年9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了27%。而且,这是连续第6个月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措施的效果是非常很显,令特朗普很满意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连续6个月两位数大幅度下降。
可是为什么中国总的出口反而还同比大幅度上升了呢?
因为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对欧盟、东南亚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4%、15.4%和56.4%。
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损失,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上夺回来了。
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按常理中国会很疼,结果中国一点都不疼。
也就是:你打我,没效果。费的只是你的力气,伤的是你的手,跟我没关系。
那你还有打我的必要吗?这才是美国人最着急的地方。
他自认为天大的招数,却在中国这里没有效果。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出口大幅度上升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商品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物美价廉。
但仅仅是有这一条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意上要互惠互利。
哎呀这说起来太绕口了,其实就是:我多买点你的东西,你也多买点我的东西。互相帮一把。
数字能说话,还是2025年9月,中国的出口额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中国的进口额也大大增加7.4%,是2024年4月以来增速最快的一个月。
这再次印证了我这个说法,我们多买点别人的,别人就会多买点我们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小学级别。
打败美国,喊打喊杀是必须的,但真正对美帝进行釜底抽薪的,是我们和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建立命运共同体。
如此,再来10个特朗普,他也拿我们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