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5岁女孩每晚搂着21岁脑瘫弟弟睡觉,不敢谈恋爱,称自己不配
王倩常常觉得,自己的青春既漫长又短暂。
漫长的感觉,来源于照顾脑瘫的弟弟和身患精神病的母亲,在长达20年的日日夜夜里,无止境地忙碌着。
而短暂的感觉,则是20年的青春好像一晃眼就匆匆溜走了,她甚至没有过过几天快乐的童年,更别提品尝青春期的滋味。
如今,在快满26岁这个尚且青春的年纪之上,王倩却早早决定:“我不会谈恋爱,更不会嫁人,我不会拖累任何人。”
心甘情愿为家人所累的王倩,深知其中的心酸与苦楚,她并不愿意找人分担这种苦。至少,她觉得没人值得为自己做到这个份上。
但当她被问到:如果上天能够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来这个家吗?”她的回答却是:“我还会来这个家,因为母亲和弟弟需要我。”
面对生活,她别无选择;即便是假设中的选择,她也选不出另一条路。
1
1996年8月,王倩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的一户贫困家庭。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她生下来是个健康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类疾病。
当年,因为她的父亲实在是太穷,村里竟没有一户人家肯把女儿嫁给他。无奈之下,父亲只得拼命上山干活,靠着在山里砍来的毛竹和柴火,卖到镇上换取一些微薄的家用。终于在积攒了一些小钱后,他再次鼓起勇气,找人给自己说亲。
碍于他的经济条件实在有限,最后对方也只能给他介绍了一名患有精神类疾病的女子,也就是王倩的母亲。没多久,两人就成家了。
在生下王倩前,父亲也曾担心过这个孩子智力会不会有影响,但万幸王倩的情况一切正常。
也许是健康的王倩给了父亲信心,很快他又打起了“儿女双全”的主意,想为这个家庭再添上一个男孩,完成他传宗接代的愿望。
王倩4岁时,父亲如愿迎来期盼已久的儿子,因为对他寄予厚望,于是给他取名为王成才。王倩虽然不懂父亲那样欣喜的原因,但她也很高兴,自己有了一个小小的玩伴。
没想到好景不长,弟弟在五个月大时,因为反复发烧和一些反常的举止,被送去大医院检查,竟被确诊为脑瘫。
这个病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医生说虽然能治,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治好。而当父亲得知治疗费高达2万后,更是迅速打消了治病的念头,匆匆带着儿子回了家。
回到家里,亲戚、邻居得知了这个事,都来劝王倩父亲,不如趁孩子还小,扔了或者送人吧。但面对这个期盼许多的儿子,父亲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来,他最终还是决定养下来,至于能养到什么样子,边走边看吧。
就是父亲的这个决定,让王倩的命运和弟弟再也没能分开。
2
因为弟弟的病,父亲肩上的担子更加沉了,每天早出晚归,上山砍毛竹赚钱。母亲连照顾自己都难,更别提照顾孩子,于是照顾弟弟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王倩身上。
只要爸爸不在家,王倩就会学着爸爸的样子,抱着弟弟哄他。此外,王倩还要负责洗菜做饭,照看妈妈,一整天忙活下来,她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大一点后,王倩就更懂事了,每天白天在哄睡弟弟之后,她会跑到山上,和父亲一起砍柴、扛毛竹,尽可能地减轻父亲肩上的负担。
等到再大一点,王倩就已经能很熟练地背着弟弟干活了,她常常和父亲一起,将毛竹打下的枝丫拖到下山扎扫帚卖。
平日里忙起来还没有什么,但每到过年,王倩就会忍不住羡慕起其他孩子。周围的孩子都在忙着到处走亲戚、拜年,但王倩家还是老样子,爸爸要出去干活,自己要负责照看弟弟和母亲,哪也去不了。
不仅如此,她和弟弟也都没穿过新衣服,总是捡亲戚不要的旧衣服来穿。那时候王倩最怕雨雪天,因为弟弟无法控制自己排便,一会儿没看住就会尿到裤子上,太阳天洗洗晒晒还能干,到雨雪天就不行了,衣服干不了,又不够换,姐弟俩常常只能穿着单薄地缩在床上取暖。
尽管家里穷成这样,但父亲依然支持王倩读书,他觉得自己就是因为没别的本事,只会砍毛竹,才赚不到钱,无法改善家里的情况。但王倩不一样,她只要努力读书,就一定有机会走出大山,为这个家带来希望。
小小的王倩,很早就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以哪怕每天五点起床,走上一个半小时去乡里上学,王倩也不从喊苦喊累。
仅有的一次,王倩想要放弃学业,是因为父亲在泥泞的山路上摔倒,被重重的毛竹砸伤。出于对父亲的心疼,王倩很想辍学来帮助这个家,但父亲怎么都不同意,他告诉王倩:“你是这个家唯一的希望。”
但自那以后,王倩也再也不让父亲在下雨天接送她,她怕父亲万一再摔伤,家里就没人照顾了。不过私下里,王倩却在心里偷偷羡慕过大伯家的孩子,羡慕他们每天都有家人接送。只是这种心情她从来不说,只是隐蔽地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
有一次,王倩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时,意外遇到了山洪,大水很快淹到了她的大腿处,她在万分恐惧中,却喊不出一个可以呼救的名字。最后幸好有一个邻居前来帮忙,不然她当年可能就被大水冲走了。
自那时起,王倩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变得更加独立、强大起来,因为她背后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而家里的人,都把她当作依靠。
3
高中毕业后,王倩曾想过要不要报考大学,但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还有亲戚们的劝阻,她最终选择了去省城合肥的安徽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上大专的话,不仅学费少一点,而且很快就能出来就业养家。就这样,2012年王倩只身去到了离家200多公里外的合肥读书,一边勤学苦读,一边做兼职补贴家用。
最忙的时候,王倩曾一天做过三份兼职。别人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而王倩的心里,却整日只记挂着家里的情况。
她虽然住在学校,却始终关心着家里的父母、弟弟过得好不好。省城里哪里有好看的衣服、好吃的东西,王倩一概不知,但她却经常去到超市,留意大米的价格,只要有特价大米,她就会买一些囤起来。
每个月,她都会回家一趟,给家里人带去自己打工赚来的钱,和囤下来的特价大米。因为家在深山之中,没有车可以直达,王倩每次都只能用自行车载着装满大米的沉重行李箱,一路沿着盘山公路推着走到山脚下,然后分好几次把大米扛回家中。
王倩不在的日子,家里人就靠着她带回来的大米过活,而母亲和弟弟的药钱,很大一部分也是用王倩赚来的买来的。
这样的生活,虽然依旧很苦,但王倩总乐观地想着,只要熬到自己大专毕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王倩正在读大二时,父亲突然病倒了。被送去医院后,父亲被查出腰椎滑脱,医生说这个毛病是长期劳作造成的。
医生还说,这种情况建议赶紧做手术,否则会有瘫痪的可能。但手术费至少需要两万块,家里再怎么凑也凑不出,王倩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却说,不要治了。
虽然说得这样豁达,但王倩却分明看到父亲眼角的泪,于是她告诉父亲:“就算借遍所有亲友,我也一定要送你去治病。”
暗地里,王倩的心里却乱成一团,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努力才能撑起这个家了。
那段时间,弟弟的病情也不乐观。本来只是生活不能自理,但还没什么别的症状的他,渐渐开始出现一些失控的表现,有时发起病来会浑身抽搐、伤人伤己。父亲在住院前,曾好几次被弟弟按在地上打。
这边父亲不做手术会瘫痪,那边弟弟不治疗病情也会加重,再加上一个需要时刻有人照顾的妈妈,王倩开始觉得自己分身乏术,陷入到深深的绝望之中。
最绝望的时候,王倩一度想要喝农药一了百了。但她又始终放心不下家里,只能强打起精神,在网上发布求助帖。
没想到,这个求助帖竟引来了许多好心人和媒体的关注,经过多方报道后,王倩的情况被当地政府和许多爱心人士得知,捐款和帮助也随之而来。
靠着捐款,王倩的父亲最终得以进行了手术,弟弟也能去大医院看上病了。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给王倩一家在山下安排了几间房子,方便他们的住宿、出行。
王倩对这一切充满了感激,事后也万分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走极端。尤其是在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有天王倩独自走在雨里,手机上突然收到一位好心人发来的短信,上面说“小姑娘别怕,你还有我们呢。”
这条短信让王倩感动不已,她由此感觉自己身上再次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也第一次有了一种生活原来可以有依靠的感觉。
王倩把那段时间接收到的善意,全部深深记在心里,她想着,如果有机会,她想跟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都当面说声谢谢。
4
虽然父亲进行了手术,但还是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再不能干重活,于是王倩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2017年,王倩大专毕业,为了就近照顾家人,她在离家较近的六安市区找了一份服装销售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4000多块,但比起深山里的收入,还是好了不少。
那年年底,王倩在工作时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弟弟病重,突然陷入了昏迷,怕是快要不行了。
王倩挂完电话,立刻请假回家。回去时,弟弟已经是沉迷不醒的状态了。心急如焚的王倩,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车,最后只好背着弟弟出门坐公交车,又一路背到了市区的医院。
但市区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看过弟弟的病情后,连连摇头,劝她去其他医院。王倩又赶紧背着弟弟打车去了另一家医院,却再次得到治不了的答复,这一次,医生干脆建议她去合肥。
实在没有办法了的王倩,只好背着弟弟去到了自己单位,托同事帮忙开车送自己和弟弟去合肥找医院。
本以为去到合肥大一点的医院,总能有办法治疗弟弟,却不想,接连去到5家医院,都没有医生能治。
最后,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事了,王倩便让同事先开车回了家。而她自己,又默默在手机上找了一家医院,背着弟弟打算导航走过去。
这时候的弟弟,体重已经有120多斤,王倩背了一天,实在有些背不动了,中途只好停下来扶着弟弟打出租车,可能司机看着他们的情况实在有些不妙,竟没有一辆车肯停下来载他们。
无奈之下,王倩只能咬紧牙关再次背起弟弟,任由脚被鞋子磨得生疼、渗出血来,也还是坚持走了足足两三公里的路,才终于把弟弟送到了医院。
也许医生也被王倩的精神打动,这家医院最终收治下弟弟,弟弟也顺利地捡回了一条命。
在医院照顾弟弟的时间里,王倩每每想到这段惊险、坎坷的经历,都感到无尽的后怕。
从4岁起,她就习惯了和弟弟一起生活,尤其是弟弟半岁时查出脑瘫后,基本都是她在全天照顾弟弟,比起身患精神病、无法照顾孩子的母亲,她更像是弟弟的母亲,她简直无法想象弟弟出任何意外。
弟弟出院后,王倩也考虑好了,她决定把弟弟带在身边生活。但是父母也不能没有人照顾,所以她开始认真考虑一家人租房的问题。
后来,在六安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王倩在单位附近申请了公租房,顺利将家人从乡下接到自己身边,正式开始了一家四口在城里的生活。
5
从此,王倩过上了打仗般的生活。
每天早上6点,王倩就起床赶去菜场买菜。买完回来,一边喊弟弟起床,一边做好早餐,然后带弟弟上完厕所,再喂他和母亲吃饭,做完这些王倩才能出门上班。
中午12点午休时间一到,王倩就立马赶去食堂快速吃个午饭,再骑电动车赶回家。打开家门,迎接她的总是不变的凌乱。
母亲还算安静,总是呆坐着沙发边,一言不发。而弟弟总是蜷缩在沙发上的一角,身上沾满自己的口水,有时还有尿液。
王倩只需走近弟弟身边闻一下味道,就知道要不要给他换身衣服。收拾完毕后,王倩再去厨房下个面条,一边等锅开,一边给弟弟和妈妈喂点水喝。
几分钟后面条出锅,王倩先给母亲端上一碗,让她在桌上自己吃,然后又像哄小孩一样哄弟弟吃面。弟弟吃饭不怎么听话,王倩不急也不恼,总是耐心地一遍遍哄“王成才,吃饭好不好?”“我给你捏捏肩,按按摩,来,吃一口。”
有时候弟弟怎么都不听话,只是把头埋在沙发里,王倩就会放下手里的碗,换个方法再哄他“我背你上楼看看?”这时弟弟就会心满意足地爬起来,乖乖让王倩背上楼顶。
王倩习惯这么哄他,是因为弟弟中午必须吃饱,比如面条要吃够4碗才行,不然他等不到王倩下班就会饿,一饿就发狂,不是打自己就是打爸爸。
下午6点,王倩下班后再次赶回家做晚饭,喂完弟弟和母亲,然后再次返回单位上晚班,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能下班。
通常,别人下了晚班都是回家躺着休息,但王倩不行,她还要给弟弟、母亲洗漱一番,再把家里收拾一下,才能抱着弟弟上床睡觉。
和弟弟睡觉,就像和小孩子睡觉一样,夜里总不能睡踏实,一夜至少要起来两次给弟弟把尿,要是睡过去了,弟弟就会把床尿湿。
原本父亲在家也能帮忙照看一下,但弟弟和母亲总会时不时失去控制,发起病来不仅乱砸东西,还会打伤父亲。早些年父亲还能忍下来,但上了年纪,身体也一直不好,他渐渐开始逃避现实。
每到周末,他总会带着一些干粮,躲回山里的家中居住,把王倩独自留下来。在父亲看来,王倩的加班简直毫无道理,为什么总要加班,晚上加班周末也要加班?加班为什么还不涨工资?是不是故意找借口逃避照顾家里?
对于父亲的质疑,王倩没有任何的辩解,只有满心的无奈。她能说什么呢?说再多还不是要把这一切默默扛下来。
在心里面,她也不曾怨过父亲,反而始终感激当年父亲坚持让她读书。因为读书,她才能够遇到生命中的两名恩师,一个是她初中时的班主任,一个是她大专时期的专业课老师。
初中的班主任曾一直鼓励她坚持读下去,并积极为她争取过很多政策、权益;大专的老师则在她父亲住院时,主动提出去医院帮她照看父亲,只为让她专心上学,不要辍学。
因而,王倩在如此之苦的环境下,仍然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如果有可能,她也想当一名老师。这样,要是等哪一天家人不在了,她就回到山里或者去更偏远的地方教书。
她说:“我苦过,知道那里的孩子需要什么,我想告诉她们,一定要读书,要走出来,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有很多好人。”
为此,王倩的床头一直放着几本辅导书,她始终想要考出一张教师资格证。大专毕业时,她曾试过一次,但离考上阜阳师范学院的本科就差两分。
之后,她也没有放弃这个念头,哪怕她几乎抽不出看书复习的时间。但她还是艰难地在时间的夹缝中,争分夺秒地自学着。
2021年8月,王倩终于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本科,她开心地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并配文“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向前走”。
6
现在的王倩,不过才25、6的年纪,看上去却像30出头。平日里,她总是素着一张脸,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工作服,脸上写满疲惫。
尽管工作的地方在一家商场,但三四年来,王倩除了上下班,从没好好逛过这家商场,更没有在里面为自己买过什么。
每个月4000来块的工资,一部分用来买药和日常开销,剩下的她一分都不敢乱花,全部存着,就怕哪天弟弟生病了又要进医院。
她甚至并不在意,自己的身体被过早的消耗了。这几年她的肚子总是隐隐发疼,血压还曾一度低到50多,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劳累过度,要她好好注意身体。但她听完,转头就抛在脑后。
她个子不高,脚却有40码大,一看就是常年操劳、背负太多,被生活过度压榨出的痕迹。
但这些,王倩全然不在意。不仅如此,她对谈恋爱结婚之类的话题也不感冒,她从不敢想象自己有朝一日能结婚,甚至觉得自己不配谈恋爱。
这几年来,也有人给她介绍过,还有男孩子主动对她示好过,但她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在她看来,自己这种家庭,嫁给谁都是给人家增添负担,她不愿去拖累任何人。
至于抛弃家人去过自己的生活,她自认为做不到,根本也不可能,这不是她可以选择的事情。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支撑住这个家。
2022年1月,六安当地的一家报社记者来到王倩家采访,意外发现王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
原来,随着她的故事在近两年来不断被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故事所打动,并纷纷伸出了援手。她任职的单位就曾为她组织过一次捐款,不仅如此,还有其他企业以及爱心人士,也都捐来不少的善款和物资。
如今,弟弟的治疗费终于有了着落,王倩已经把弟弟送到了医院的康复中心进行治疗。每天,她只需要早上把弟弟送过去,晚上再接回来就行。相比从前,生活总算是轻松了不少。
而经过专业的康复治疗,弟弟的身体、病情也有了明显好转,以往只能靠王倩背上背下的他,现在已经能够靠王倩搀扶着走路、上下楼了。
并且,每个周末还有不少志愿者自发去到他们家,帮王倩照顾弟弟和母亲。王倩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无言的感激。
生活压力减小后,王倩不肯闲着,她很快又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之中。现在,在工作和照顾家人之外,王倩还加入了好几个志愿者组织,积极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回报社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年里,王倩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同样地,她也想成为一名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人。
正如她在朋友圈里写下的话:“因为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王倩的故事,大概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