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失去双腿,2017年被中央民大录取,龙笛女孩张琪慧后来怎样了
1997年的时候,3岁的女孩因为一场车祸丧失了双腿,身体健全的她变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残障人。
没有被命运压垮,她发现了自身的天赋是对龙笛的热爱,后拜在张红阳老师门下,走上舞台连夺三冠,成为老师得意之徒,更是不负“龙笛女孩”之名。
因为身体缺陷被很多大学拒之门外,却被985院校录取,一路读到研究生,除此之外,没有双腿的她还学会了游泳,也拿下了驾驶证。
这是对命运的反击,是一个身如蝼蚁的渺小生命做出的最大的动静,在她这一生中,所有的逆境都是她的磨刀石。
顽强的生命
这个女孩名叫张琪慧,1994年出生在湖北荆门,家里条件一般,但是这个家庭的生活却是十分幸福。
父亲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都会去外面拉活,而她的母亲在她出生之前也是有自己工作的。
但是家里有了她之后,母亲就必须要照顾她,主要还是舍不得把她送去给孩子祖父母照顾,感觉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
小的时候,街坊邻居都十分喜欢她,因为她乖巧机灵,聪明可爱,很多长辈都会夸赞这个小丫头。
但是天不垂怜,让这个可爱的生命在三岁的时候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一大劫难,还记得那是1997年。
小琪慧正在家门口和几个邻居家的小孩玩耍,他们穿过马路,熙熙攘攘,周边几个大人在唠嗑。
没注意,孩子就已经跑到了路中央,这个时候,一辆大货车朝他们驶来,大货车的速度十分快,根本来不及反应。
猛地一下子就向着小琪慧撞来,有的家长飞快拽走自家孩子,但是唯独只留下小琪慧站在路中央。
那个时候,小琪慧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看见那么大的车想自己驶来,她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
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已经躺在地上,这个时候,众人才围了过来,看着满地的鲜血,赶紧叫了救护车。
待到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小琪慧已经呼吸微弱,她的母亲就一直在担心孩子的腿,腿断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接上。
但是对于这个母亲来说,孩子的命是最重要的,好在医生医术精湛,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孩子的命保住了。
但是这个女孩将会永远失去双腿,这个孩子活下来的,今后的路注定是艰难而又充满荆棘的。
人心温暖人心
在小琪慧得知自己失去双腿的时候,并没有向其他人那般痛彻心扉,她只是一直冲着父母笑。
父母不知道孩子是真的不在乎,还是不明白失去双腿的含义,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这对父母哭成了泪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琪慧也依然没有表现出自暴自弃,反观是十分自然,这让众人不解。
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是如何接受自己未来的一生都要从轮椅上渡过的?在她该上学的年纪,她主动请父母送自己去小学。
她不去聋哑障人去的残疾学校,她要去的,是正常人能去的学校,但是对于这个提议,父母却怔住了。
因为他们担心学校里其他的孩子会欺负自家女儿,若是真的如此,孩子的心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的。
但这完全都是父母在杞人忧天,因为她身边的老师同学都十分照顾她,而小琪慧本身也是也一个比较乖巧的学生。
平时同学们会尽力地帮助她做一些她做起来费力的事情,也没有人嘲笑她,这也是让张家父母最感激的。
平时上课的时候,她就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到想上厕所的时候,她就告诉老师,老师会抱着她去解决的。
小琪慧感觉很温暖,但是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体会一下奔跑的快感。
同学们为了帮她实现愿望,专门把她捆绑在轮椅上确保安全,然后找几个力气大的,跑得快的同学,推着她在操场狂奔。
那是小琪慧第一次感受到被风吹在脸上的感觉,那是自由的味道,那一刻十分幸福,她恨不得自己长出一双腿。
但也正是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小琪慧才一直都没有自卑的感觉,在别人面前也一直保持自信。
小琪慧除了面对生活的自信之外,还有一个爱好,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被发现的,还记得那是一场音乐课。
老师为同学们当场吹奏了一场葫芦丝表演,细腻又绵长的音律让小琪慧深深陶醉,事后更是让小琪慧久久难忘。
葫芦丝的乐声在她的耳畔嘶鸣,她发现,她很喜欢这类的乐器,回到家之后一阵央求,想让母亲给自己也买一个。
母亲自然会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她没有想到,孩子今后的人生会跟这个小小的乐器交缠在一起。
葫芦丝的到来,让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孩多了很多慰藉,她的生活一下子亮堂了不少。
扬天赋之长
在看到孩子有这个爱好之后,张母直接就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让她学习专业的音律。
自从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张琪慧更加废寝忘食,终于在2005年的时候,她登上了属于她的舞台。
一直晋级到全国赛,终于以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惊艳四座,获得优秀奖,同时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张红阳老师。
张红阳老师教她学习竹笛,而琪慧在第一次接触竹笛的时候,就表现出独有的天分,老师也很看好她。
为了让孩子更加方便地学习竹笛,父母为她辞去了原本的公祖,甚至卖掉了自家原来的房子。
举家搬到了武汉,在那里,三口之家租住在一个小出租屋里,只为了能随时照顾好这个女儿。
而张琪慧是张红阳老师收到了第一个残疾学生,在听说张琪慧的故事的时候,张红阳十分感触。
但是他也比较担心,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就在这个孩子身上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也对她更加严厉,要求也比其他的学生要多,但是这些都让张琪慧感到很受宠若惊,因为这说明老师比较关注自己。
因为老师家住在一个老小区,没有电梯,而且还住在4楼,所以她要去老师家就需要母亲的帮助。
每一次,都是母亲一步一步地把她抱上去的,这些也被张红阳老师看在眼里,他告诉琪慧,她其实可以自己走。
听到老师的话,张琪慧也意识到母亲的不容易,并且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自己上下楼。
从那之后,她上下楼就有了双腿,那就是两个小板凳,母亲把她的轮椅推到楼下,她就拿着两个小板凳,来回倒替上楼梯。
每一次,都是满身的汗,但是为了学到东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但其实,这些都是老师给她上的课。
张红阳老师要考验一下这个孩子的意志力,看看她能为了学习竹笛做到哪个地步,在门后看到这个孩子上楼的样子,老师十分感动。
所以,他就把自己的独门绝活传授给了张琪慧,在老师的帮助下,张琪慧的技艺一步登天,之冲云霄。
可是当时为了吹响这根竹笛,张琪慧可谓是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磨练,那根不到4米的笛子,终于响了。
而她也在艺术汇演中,三次连冠,一时间名声大噪,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张红阳的得意弟子,甚至得名“龙笛女孩”。
面对否定的声音
但是尽管在音乐方面造诣深厚,但是她知道,她还是要努力学习的,毕竟考上大学才是她一生的“铁饭碗”。
好在初中高中的成绩一直还是不错的,她的高考也是发挥良好,但是在她报名大学的时候却屡屡碰壁。
2012年,那年是她上大学的年纪,她也顺着自己的爱好报名了几所大学的音乐专业,但是没有一家愿意收留她。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身体的缺陷,觉得她上不了形体课,就连平时要参加的乐队训练都不能按时赶到。
而这些想法无疑是荒谬的,张琪慧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那些曾经拒绝张琪慧的院校也不知会不会后悔。
但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注意到了张琪慧的坚强,于是就把她招为本学院正式的学生。
但是以她的情况却不能住学校的公寓,所以她就必须每天都奔走在学校和住所之间。
为了方便琪慧上下学方便,父母特地为她买了一辆代步车,这个奇怪的“车”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好多人都会一直盯着自己的代步车,可能那些人并不是瞧不起自己,他们也许就是单纯的好奇。
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好奇会让别人心里不舒服,那时张琪慧第一次体验到被人“指指点点”的感觉。
尽管她从3岁就面对没有腿的日子,但是她一直都是有父母陪伴,现在的她长大了,第一次走上社会,也第一次体会心酸。
到了校园中,很多同届的或者比自己大一届的同学们也会小声议论自己,自然也有好心人上前来帮助自己。
但是张琪慧拒绝了,因为她并不需要别人“可怜”自己,这是她第一次表现出敏感,但其实别人也并非是那个意思。
可能他们就是觉得张琪慧是需要帮助的,但这却让张琪慧有些不舒服,她想要让所有人都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自己。
与天抗衡 与命斗争
尽管自己内心是比较抵触这个“身体缺陷”的,但是她很快就从敏感中走出来,她要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
所以在她上课之余,她就去兼职教授吹笛子,来赚取一些生活费,而面对和她一样有身材缺陷的,她一分不收。
到2016年,她开始面临考研和步入社会就业,在她的心里,是有创办一个属于自己工作室的梦想的。
但就在面临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她犹豫了,但好在,老天立马帮助她做了决定,那是一场音乐会。
是张红阳老师带她去赴的音乐会,而会上有个老师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他在得知张琪慧的难题的时候,帮她做了决定。
哪位老师十分鼓励她考研,并且给她推荐了学校,正是民族大学的音乐学院,这位老师的鼓励让张琪慧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现状。
她要考研,不再犹豫,在她不屈的努力之下,终于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第2017届的研究生。
也成为了艺术专业全日制的残疾研究生第一人,父母老师都为她骄傲,那是她第一次住进宿舍,感受住在宿舍里的气氛。
舍友们都十分友善,也同样是在这段时间,她认识到人生还可以更刺激,更有趣一点,他们一起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
他们一起坐火车,一起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还一起去大草原,看着草地和蓝天接壤,张琪慧想到了小时候同学们推着她在操场上奔跑。
她记得,那是自由的味道,也正是那一刻,她做了一个决定,她不能向命运低头,不能就这么简单地过完这一生,她要做很多正常人都能坐到的事情。
她想要学游泳,但是她没有双腿,好在遇到了一个愿意“收留”她的教练,所有学徒都十分诧异,一个没有双腿的人如何游泳呢?
而教练也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学徒,本想就随便教教,但是想不到,这个姑娘十分要强,不服命。
终于在别人学游泳五倍的时间之后,她掌握了用双手游泳,是啊,她没有了双腿,但是她还有双手,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后来的她又考下C5驾照,这样的话她就能够开车了,在没有双腿的情况下,她可以用双手控制刹车与油门。
这个女孩经常会感慨,人生中总是有那么几道坎的,但是你迈过来了,前路就一定是光明的。
而她,也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什么是“天命可逆,乘风可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