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山东少年许诺为英雄守墓,74年苦苦坚守,92岁等来奇迹
2015年的四月份,一个满头白发的山东佝偻老人一如往常地来到了一座墓地,习惯性地把坟头的杂草清理干净。
老人语重心长地坐下来,挨着那座没有名字的墓碑,点了一支烟,今年的他已经92岁高寿了。
从18岁开始,到92岁,74年来艰苦守墓,只因为一句承诺的话,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英雄战士托他照看坟墓。
那位战士告诉他,日后一定是要接弟弟回家的,只是后来,战争都停止了,那位战士还是没有来……
战争无情 英雄永存
还记得那是1941年的寒冬,北风连着刮了好几天,日军为了消灭山东一带的八路军军队主力,组织了五万精兵。
那是敌军截止目前扫荡规模最大的一次,我军由于与对方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在敌军强猛的炮火下,只得战略撤退。
所以沂蒙山也就没有逃离日寇的魔爪,被敌军占领了,一个名叫牛余庆的少年正好在沂南县下一个名叫桃花的村子里。
他们村子里来了四十多个小鬼子,他们就像是恶魔一般,为了防止八路军混进百姓群中,就对百姓们大开杀戒。
辛苦垒起来的土墙被他们踢倒,受惊跑在街上的牲口也被他们射击倒地,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他们晚上的美食。
躲在草垛后边的孩子,被他们一根刺刀插进胸膛,跑不动的老弱总是会成为他们的枪下亡魂。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没有妻子儿女,所以对别人的孩子如此残忍。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没有爹娘长辈,面对老者也痛下杀手。
一时间,不算富裕的村子变成了断壁残垣,鲜血成河,惨叫声不断,而敌军丝毫没有同情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村民。
牛余庆那年18岁,亲眼所见邻居家的大娘被日寇欺辱杀害,还有村子里那些没有被带走的孩子。
好在有很多了解整个村子地势的年轻人,带着一部分老弱离开了敌军的残杀,躲在了安全的地方。
他们除了这个村子,无处可去,他们的根在这里,所以就算是死也要呆在自己的家乡。
那天晚上,牛余庆家的大门被敲响了,这个时候的敲门声实在是不正常,一家人都吓坏了。
父亲赶忙让牛余庆躲在床底下,不要出来,牛父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缝一看,来人是自家妹夫。
二话没说就打开了门,没等牛父开口,对方就开门见山讲明了自己来此是有事相求。
牛父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尾随的日寇,便把妹夫拉进了屋子,他的这个妹夫可以说是一个地下党员。
他说这一次扫荡太突然,还有很多的八路军伤员来不及转移,现在外面也不安全,所以就希望把他们安顿到牛家。
听到这话,牛父义不容辞,虽然他不是八路军,但是他爱国,痛恨小鬼子对他们的屠杀。
八路军伤军一共十八人,这么多人暂且是没有地方安置他们,所以牛父就想着要把他们藏到什么地方。
保护受伤军人
牛余庆从床底下爬了出来,表示自己对村子的地形比较熟悉,他可以找一个小鬼子发现不了的地方挖俩地窖。
到时候就把八路伤员藏进地窖中,说干就干,正好是晚上,敌军正在休息,所以这对父子俩就扛起了锄头前往了自家附近的一个偏僻之地。
因为他们常年在地里劳作,所以体格还是不错的,没一会就挖了两个地窖,然后这对父子就在家里等待十八名伤员的到来。
几天之后,牛余庆的姑父组织着那十八名战士,成功避开了敌军的看守,前往指定的地窖位置。
那段时间,小鬼子每天都要在村子里扫荡,他们一定要把我军扫荡干净,所以就在那个村子里盘踞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之久。
因为白天小鬼子们要出门扫荡,所以牛余庆和父亲只能在晚上出门去照看伤员,给他们送吃的和伤药。
如今的牛余庆回忆起来,还是每天给他们煮地瓜的样子,因为小鬼子天天在外扫荡,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粮食,只得简单煮些之前储存的地瓜。
每次检查伤员身上的伤口,牛余庆总是感到十分心疼,给他们抹药的时候,他们总是那么淡定从容。
好在牛家爷俩比较警惕,他们挖的地窖一直到日寇撤离村子都没被发现,敌军走了,我们得救了。
牛余庆把日寇撤离村子的消息告诉了姑父,姑父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之后,立马去桃花村接战士们。
但是就在清点人数的时候,剩下的只有17个人,那名战士去了哪?经过询问才知道真相。
那名战士的右腿被炸弹伤到了,破口很大,伤势很严重,每一次只要一动就会把伤口撕裂。
但是牛家也没有太多的伤药,之前剩的药也供不上这名战士使用,所以他最后因为失血过多牺牲了。
他去世的那晚,牛家父子悄悄把他葬在了自家旁边的空地里了,但是伤员们都是从各个部队来到的这里,之间并不相熟。
但是牛家父子还是想要给这名战士立一个墓碑,但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只是常听人叫他老张。
一声承诺 坚守一生
后来,部队离开了桃花村,只留下那名战士和一座矮矮的坟墓还有一块没有名字的墓碑。
但就在部队离开前夕,一个跟随迎接伤员队伍的战士找到了牛余庆,那人十分眼熟,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正在牛余庆疑惑之际,那人开口说着,他是死去战士的大哥,家里兄弟三人都出来当兵了。
死了的是他的三弟,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岁,却是往后永远都停留在了二十岁,他和妻子才结婚没过十天。
那人告诉了牛余庆自家的家乡地址,希望他能帮忙照看好他死去弟弟的坟墓,等以后,他一定会来接弟弟回家的。
十八岁的牛余庆并没有太多忧郁,面对战士的勇猛,他由衷敬佩,所以对于这个请求,他义不容辞。
张大哥走了,跟着整个队伍慢慢消失在牛余庆的眼前,从此,他就开启了漫长的等待。
抗战结束之前,牛余庆隔三差五就会去那座坟墓前帮忙收拾周边的杂草,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抗战结束了,牛余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格外兴奋,觉得张大哥马上就会来了,但是直到牛父离世,他们也还没有来。
这个时候的牛余庆才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战场上刀剑无眼,张大哥和张二哥可能已经牺牲了。
但是他不敢多想,毕竟承人之诺就要忠人之事,他一如往常地前往那座坟墓,定期帮忙整理杂草,过年过节的时候就给坟墓上香。
有的时候,村里会经过一些部队,牛余庆总是会冲上去询问,知不知道老张两个哥哥现在怎么样。
但是这么多年,他一直都没有找到老张的家人,其实在他的心里早就已经把老张当成了家人,是让人崇拜的英雄。
白发满头 多年坚持
牛余庆也试图去找过张大哥给的地址,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记忆都有些模糊不清,印象里只有“临朐”还有“赤良峪庄”两个地方。
于是这么多年来,他就总是四处打听着这两个地方,每一次村里有年轻人出门打工,他就会托人家帮忙找找这两个地方。
当时改革开放,当地相关部门为了做好烈士的确认工作,所以就让烈士家属前往相对应的埋尸地认领。
很多烈士都已经进入了烈士陵园,但是老张一直就待在桃花村那方矮矮的坟墓之下。
牛余庆也是跟上边申请过,给老张也立个碑,但是因为烈士的身份要经过严格把控的,而且他也没有任何证明老张身份的物件,所以一直未被允许。
时光荏苒,一眨眼就来到了2015年,这一年,他已经有92岁高龄,从守墓开始,到那时已经过去了74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牛余庆一直都坚守在村子里,未曾离开半步,守着老张,他的孩子们也长大了。
很多次,牛余庆的子女们都劝着让牛余庆搬到城里,他们给他买了一个宅子,希望他能去那里颐养天年。
但是每次,牛余庆都会拒绝孩子们的好意,他答应过人家,一定要照顾好老张,他就一定不能食言。
他要等张大哥回来,不管多么久,就算张大哥他们牺牲在战场上,那老张还有妻子呢,他相信迟早有一天,张家人会来寻他。
因为牛余庆守墓守了一生,这件事渐渐地被周边很多村民得知,乡亲们都觉得牛余庆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所以对于这件事也总是愿意伸出援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帮老张寻亲的队伍,多年辛苦寻找,总算在2015年4月有了一些线索。
牛余庆说老张是山东人,因为他是山东口音,但是山东的村子可就多了,终于随着科技的发达,电子地图帮了他们。
山东省潍坊市有一个临朐县,那个县下边有一个叫赤良峪村的地方,这不就是张大哥给的地址吗?
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姓张,这应该就是张大哥所说的那个地方吧,想不到同在山东省却迟迟没有找到对方。
为了更快地找到老张家人,于是他们就联系了那个村子的支书,让他帮忙找找看看谁家的烈士还没有找到。
村子里姓张的一共有七百户人家,即便不是很好找,但是村支书也十分愿意帮忙,再加上村民们也十分赞成这样的善举。
英雄魂归故里
牛余庆给出了村民们老张家的情况,还描述了他们的长相,对此,他们很快就有了结果。
村支书为了早日找到烈士家人就挨家挨户走访,那人已然是一个年迈的老者,名叫张玉信。
他的哥哥在1940年参军,而正好有三个兄弟一起跟着报名了。那三兄弟是张瑞三家的。
埋在桃花村的老张,名叫张维吉,没有孩子,但是在村子里找到了他的堂孙——张记永。
为了科学地确定老张是否就是张维吉本人,他们对张氏家族进行排查,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终于确定,老张就是张维吉。
终于在2015年8月26号,张记永就和家里的一位长辈前往了桃花村迎接自己的堂爷爷。
经过一番商讨,张维吉的坟墓被迁回了临朐烈士陵园,这是张家人的愿望,自然也是牛余庆的愿望。
当年就是因为拿不出老张的身份证明,才让他在自家屋后呆了整整74年,这一刻,牛余庆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74年了,英雄终于魂归故里,牛余庆多年来的心事也算是终能放下,他也能跟着他的孩子们去城里颐养天年了。
但是这一次,牛余庆还是没有去,他像之前一样,一声不响,只是坐在一边默默地坐着。
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空虚,第一次觉得人生不知道该往哪走,这74年里,他一直都记得那句话“照顾好三弟”。
这句话仿佛就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如今英雄回家了,他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屋后的那座坟空了,他的心亦然。
他总是会坐在门前的木栏上,回忆着少年的时候,小鬼子来村子里对我们的老百姓的所作所为。
那是他永远都忘不了的悲痛,年轻人这一辈是根本不能体会的,那是亲眼所见的血染沙场。
那些战士们忍着剧痛,呆在地窖里,没有充足营养的食物,也没有足够的伤药,鲜血从伤口处往外冒。
小鬼子的枪支弹药总是那么锋利,我们的军人是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才把他们赶回了小岛。
现在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我们生活在最安逸的年代,享受着慢悠悠的生活,吃着他们吃不到的美食。
我们这个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也没有家破人亡,更没有亲眼看见亲人在自己面前被敌军杀害。
但是我们有一段悲痛的历史,我们会一直铭记,勿忘国耻,永远都是!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