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少年丧失人性,竟勾结同学杀死母亲,1999年河北弑母案
导语:孩子迷上游戏机,学习成绩下滑,母亲性情暴烈,以打代教,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但是这终究没能阻挡住游戏机的诱惑,儿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1999年5月中旬,在地处海之滨的河北秦皇岛,发生了一起少年弑母案。案件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一个是被害人的亲生儿子小斌,一个是小斌的同学小林。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人都不满16岁,又是同一中学的初三在校生。
小斌的父母是一对事业心很强的夫妇,对儿子,他们也寄予了厚望。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小斌,就是希望他成人后文武双全。小斌从刚懂人事时就显示出了聪明伶俐和活泼好动的性格,不仅为爸爸妈妈所喜爱,就连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们见了他都喜欢逗上几句。
市场经济的大潮赋予每一个人施展聪明才华的机会。小斌的爸爸杨某是在自己的奋斗下,由一个普通的职员晋升到了副厂长的职位。他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一年四季在外四处奔波,很少顾及家庭和儿子,家庭的生活重担和教育培养子女的责任无形中就落在妻子的身上。妻子是一位性格直爽、脾气倔强的女性,受过中等程度的文化教育,供职于市直某单位,从事财务工作。
1990年,7岁的小斌结束了无拘无束的幼儿生活,成为该市某小学的一名学生。小斌凭着自己的刻苦学习,再加上母亲的严厉管束,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小斌有一个幸福富裕的家庭。身为厂长的父亲为家庭挣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从小斌懂事时起,他就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个不同于他人的优越家庭中:一年四季时尚的穿戴,丰盛的一日三餐,随心所欲的日常开销,再加上别人对自己不绝于耳的夸奖和称赞……所有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滋生了一种优越于他人的虚荣心,渐渐地他傲视一切的目光使许多同学开始疏远了他。
处于发育成长期的小斌需要欢乐,但由于他与同学们不合群,上课之余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为寻找欢乐和刺激,在几个同学的起哄和诱使下,他开始到一家游戏机厅消磨时光。那年他才11岁。很快他被游戏机吸引住了。每逢放学,他便跑到游戏机厅玩起游戏机,一坐就是半天,兜里的零用钱像水一样哗哗地流进游戏机厅老板的腰包。在游戏机的诱惑下,小斌的学习兴趣迅速下降,学习成绩便很快滑了下来。
——家长从小骄纵孩子,必然埋下不幸的种子,日后欲改,难度就大了。
不久,妈妈发现了儿子的异常表现。在一次严厉的斥问后,小斌战战兢兢地向妈妈如实说明了一切。这位性情暴烈的母亲听完儿子的“交代”后,气得脸色铁青,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便挥手向儿子的身上打去。她一边打,还一边不解气地骂道:“我打死你这个冤家!看你还敢不敢去游戏机厅玩?看你还敢不敢不好好学习!”
——此时,母亲如讲究点教育办法,可能还可以挽救孩子。可惜,这位母亲有知无识,只知打骂,又埋下仇恨的种子。
一阵狂虐之后,儿子带着泪迹上床了。望着躺在床上进入梦乡但眼角仍挂着泪珠的小斌,妈妈也趴在床上泣不成声。作为母亲,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丝毫不亚于儿子。
为了除掉小斌玩游戏机的念想,妈妈开始对儿子采取一系列的管束措施:减少了平时儿子零用钱的数目,使小斌因手中无钱而不能去游戏机厅玩;加强了对儿子日常课余时间的监控,规定儿子下课后不许在外玩耍,要按时回家做作业,在时间上不给他自由活动之机;对儿子发出恐吓警告,声言若再发现玩游戏机,必将严加惩罚……
妈妈采取的“高压”举措,一时间还真的在小斌的身上发挥了作用。此后,小斌每日按时上学,回家老老实实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快又赶了上去。望着步入正途的儿子,妈妈的心稍稍安顿了下来。转眼间,小斌小学毕业,并很快就近升入了颇有名气的市直某中学。
虽然妈妈的严厉管束曾使小斌一时不敢涉足游戏机厅,但他的心却时常向往着那个神秘之地。就在1998年的冬天,爸爸厂里业务忙,经常出差难得回家住上几日,妈妈在单位也忙着对账和结账,不断加班加点,独自一人失去管束的小斌,又壮着胆迈进了游戏机厅。
在久违的游戏机厅内,坐在游戏机前的小斌如鱼得水,一玩就是老半天,玩得忘乎所以。一连几天下来,小斌傻眼了,不仅以前积攒的几百元扔进游戏机厅内,而且还欠了老板几十元钱。
小斌怏怏回到家中,越想越窝气,越想越不服气。他要把输掉的钱捞回来。他想到了家里柜子中的钱,欲去拿,但又怕妈妈发现后难逃皮肉之苦。犹豫半天后,最后下决心:“管她呢,先玩了再说。”他打开钱夹,从中拿出几张10元钞票,毕竟是第一次从家里偷钱,他怕妈妈发现,有些心惊胆颤。
——饶幸心理,往往是青少年走向错误之路的一种诱因。
再玩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又输了个一败涂地。很快,妈妈发现钱夹里的钱少了,她从钱少的数量上判断,很可能是儿子所为。当天晚上,她将儿子从睡梦中唤醒。望着怒气冲冲的妈妈,小斌没敢隐瞒,如实说明了拿钱的经过和用途。
儿子旧病复发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几乎没有什么更深地思考,重重的一掌已经落在儿子的头上。儿子本能地用双手护住脑袋,声讨饶道:“妈,我下一次不干了还不行么!”回答小斌的仍是一阵臭骂和拧打。
然而,此时的小斌已不是几年前的孩童了。
小斌再次遭到妈妈的殴打后,本能地对妈妈产生了深深的厌恶。出于一种不愿屈服的心理,他再次迈进了游戏机大厅。因为兜中无钱,他只能赊着账玩。
妈妈自从将儿子痛打一顿后,也曾认真地考虑了下一步如何教育好儿子。她也想到了学校,想给教师讲儿子偷钱的事,希望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配合。但她转念又想,儿子虽然偷的是自家的钱,但毕竟是偷啊,传出去名声不太好听,对孩子在社会上处事和对自己都不利。最后,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支配下,她选择了还是自己教育的方式。
——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屡屡失误,同时又丧失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协作的良机。
她将儿子的所为告诉丈夫。听完妻子的讲述后,虽然也感到惊讶,但对儿子的疼爱使他没有像妻子那样暴跳如雷,只是将小斌叫到跟前,严厉地训斥了几句,并严令他今后不许再去玩游戏机。此事就这样过去了。
——事态严重,父亲失职。简单的命令代替不了深入细致的教育、感化,这种命令的效果是短暂的、表面的,实际效果往往是零。
妈妈对儿子又采取了以前所用过的措施,但这次不再灵验了,因为小斌已经有了对付她的办法:不给零花钱,就去偷,但不再偷家里的,主要偷亲戚的、爸爸妈妈朋友的;平时学习抓得紧些,不让功课落下,不让妈妈抓住把柄;放学后妈妈不让在外玩,就想方设法编谎话欺骗她。小斌耍尽了鬼脑子,依然故我地泡在游戏机厅内,有时为了防止妈妈的寻找,干脆与她玩起了“捉迷藏”。
儿子的急剧变化和不服训教,使妈妈又气又急,但又束手无策。在经过一番深深的思考之后,她做出了一个痛苦的选择:辞去公职,集中精力管教儿子。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在此之前,丈夫也曾为儿子的事情找过开游戏机厅的老板,告诉老板不要让小斌赊账玩。但这位见钱眼开的老板表面上笑脸相迎,点头“是、是、是”,但他扭头一走,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想到,反正妻子单位效益也不怎么好,每月开不了几个钱,辞职也好,省却自己牵挂家里的后顾之忧,只要儿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和归宿,值得。有了丈夫的支持,妻子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单位领导的诚挚挽留,很快办妥了辞职的一切手续,回到家中开始履行监管儿子的“神圣职责”。
自此以后,在生活上她经常变着花样给儿子煮饭烧菜,尽量使小斌吃得可口如意;平日里,她对儿子的课外行动盯得很紧,放学只要小斌不按时回家,她就心急火燎地跑到学校或游戏厅里去找;一旦发现儿子贪玩或打游戏机,她不是举手就打,就是一顿臭骂,从不考虑场合或顾及儿子的自尊……在她看来,儿子是自己的,爱他是我的权利,打骂严管也是我的自由,对不听话的儿子不打不骂是不会成器的。
然而,妈妈的一片苦心并没有换取儿子的理解。相反,小斌对母亲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妈妈不让玩游戏机,他偏要变着法子玩;没有钱,就继续偷。他在心理上和妈妈的对立越来越强,渐渐地给妈妈记上了仇,母子之间的矛盾由此也越来越深。
1999年3月中旬,游戏机厅的老板找到小斌催要欠账。春节以来,小斌玩游戏机已赊欠了一笔不小的数额,去哪儿弄这笔钱呢?走投无路中的小斌又想到了偷。他从一个亲戚家里偷了数千元还清了欠账,还有剩余,又偷偷摸摸地玩起游戏机。
亲戚家很快发现钱被人盗,并且分析钱是小斌偷的。小斌妈起初也不敢相信儿子有那么大胆量去偷这么一大笔款。但经过严问,很快证实了亲戚的猜测,儿子的确是贼胆包天。紧接下来的戏可想而知,小斌又遭到了妈妈有生以来最厉害的一次痛打。殴打中,盛怒之下,妈妈一脚端在小斌的肋骨上,使小斌一连疼了好几天。
这次被毒打之后,小斌产生了要杀死妈妈的邪念。
怎样杀死妈妈呢?小斌苦苦谋划了几个方案:直接用刀杀吧,下不了手,且妈妈力气比自己大,一个人难以对付。于是,他想到了书报上经常刊登的投毒杀人,决定用投毒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
为了不使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小斌开始物色帮忙的对象。他选择了曾向他借过钱和关系比较“铁”的同学小林。
一天下午,小斌在学校操场找到小林,将他拉到解静处,向他直言讲了要将妈妈干掉的想法,请他帮忙找点毒药。
小林一听,惊得瞪大了眼睛。小斌见林那吃惊的样子,便不耐烦地说:“你够哥们意思吗?要够的话,就帮我干,事成后我给你400块钱。”
朋友的义气,金钱的诱惑,打动了小林这位不满16岁少年的心。他答应尽全力帮助小斌出心头的恶气。
很快,小林从别处给小斌搞来一包鼠药。
当天吃晚饭时,小斌趁妈妈不备,将药撒进了汤盆内。庆幸的是,那餐饭后,妈妈只稍喝了几口汤,觉得味道不对,便将汤倒掉了。
见投毒没能药死妈妈,小斌又找到小林商量对策。最后两人商定,趁小斌爸爸出差不在家之机,勒死妈妈。
5月14日,小斌知道爸爸今天外出中午不回家,便打定了下手的主意。而此时在家里的妈妈已忙乎了大半天,为平日里爱吃水饺的儿子包了饺子,煮了茶叶蛋,准备让儿子回来后食用。她哪里知道,已经难以理解她一片爱心的儿子,放学回来就要杀她了。
中午12时许,小斌和小林来到了家中。为给小林下手创造条件,一进门,小斌便谎称作业本丢在家里找不见了。妈妈不知是计,一听便弯下身帮着儿子四处寻找。此时,小斌向小林使了一个动手的眼神儿。体格健壮的小林趁小斌妈不备,使用胳膊猛地从背后勒住其脖子。遭到突然袭击的小斌妈知道事情不好,她一边竭力反抗挣扎,一边用渴望的语调呼唤着儿子:“斌斌,快来救妈妈,快来救妈妈。”而此时的小斌已经失去人性,只见他上前去,一手捂住妈妈的嘴,一手按住妈妈反抗的手,在两人的紧张配合下,小斌妈很快被勒死了。他们把她的尸体抬到了院中的地窖内,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当天晚上,丈夫回来后不见妻子在家,便问儿子妈妈去哪儿了,小斌塘塞说不知道,便早早上床休息。
第二天清晨,丈夫见妻子一夜未归,便慌了神儿,四处打电话、串门寻找,均未找到妻子的下落。上午10时许,丈夫在往地窖里放东西时,发现了妻子的尸体。
公安干警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
经过调查和群众反映,公安干警得知小斌和妈妈平日里母子关系紧张和近日小斌又遭其母毒打的情况,推断小斌有杀人的动机,遂将小斌确定为重大犯罪嫌疑人。果然不出公安干警的所料,在公安机关的传讯下,小斌交代了与小林合伙杀害其母的经过。很快小林被缉捕到案,供述和小斌一致。
至此,这起震惊社会的少年弑母案被公安机关迅速侦破。一个为泄惯而斌母,一个为金钱所诱而杀人的两名少年杀人犯落入法网。
一个16岁的少年,竟然伙同他的同学,杀死自己的母亲。真是泯灭人性,丧尽天良,令人发指。
愤慨之余,还需反思:一个从小就讨人喜欢的孩子如何一步步变坏的?
迷打游戏机,走火入魔。在这起悲剧中,亲娘不敌游戏机、打骂未治儿顽症,教训也是深刻的。
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转折时期,心理极不稳定,变化很大,在整个人生心理发展阶段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学好,也很容易学坏。所以,教育难度最大,更需要特别用心,特别讲究方法,最忌讳放任放纵或简单粗暴。
由于小斌的父亲常年在外四处奔波忙经营,很少顾及教育孩子,这也是一种“放任”。母亲竭尽所能,甚至不惜代价辞掉公职在家专一管教孩子,其用心何等良苦,但教育方法不对头,只急躁无耐心,只阻堵不疏通,只打骂不引导。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不能纠正儿子的毛病,反而激发儿子的逆反心理,终于导致这场悲剧。由此可见,家长们必须学些心理学知识,学些家庭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