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尼亚人,意外发现自己是郑和后裔,向中国大使求助回到中国
“我是郑和的后裔,希望您能帮帮我。”这是我向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写的一封求助信,我想回到中国。
我叫玛娃马卡·沙里夫,自我记事起,我就发现自己的相貌和别人不太一样。
好奇心使然,我了解到我们家有一只祖传下来的青瓷碗,我也有预感,自己的祖先一定是从中国来的,为回到中国,我做了很多努力。
祖传青花瓷碗
我生活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落中,我们家有个6个孩子,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
我的父亲在我们年幼时,就抛弃了我们,他拿走了家里的钱,去了外地,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的母亲在家中等了父亲几日,见他迟迟没有归来,母亲也心里也清楚了,父亲是不会再来了。
为了养活我们6个孩子,母亲开始找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非常累,傍晚她回家时,都会弯着腰慢慢走来。
我看着母亲心疼极了,但当时我也还年幼,除了给她捏捏肩外,并不能再做出什么了。
妈妈和女儿心意相通,我只看着母亲,她就知道我想说什么,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示意她没事。
看着母亲这么辛苦,我也下定了决心,要帮母亲做些什么,我们村子后有一条小河,河里有鱼,我想抓一条鱼,为母亲补补身体。
我怕自己一个人抓不了鱼,特地喊上小伙伴一起去,他们见我带他们去抓鱼,也很开心。
我们拿着一根棍子,一只桶,就去了河边,我们在河边站着,只要看见有鱼过来,就扎下去。
我们彼此间不说话,生怕惊到了鱼,鱼就不过来了,但小孩子总是贪玩的,没一会,我们就受不了,开始说话了,
我们从捕鱼谈到抓鸟,再从抓鸟谈到石子游戏,谈得起劲时,我们直接把棍子扔了,在河边玩了起来。
“沙里夫,你和我们都好不一样,你是不是我们村子的人啊?”一个小男孩看着我说到。
他这么一问,我也起了疑心,我也观察过自己和其他人,是有一些不一样,但我也不清楚是因为什么。
我回到到:“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家就在这里啊。”小伙伴们显然不信我的话,他们已经认定了我是外来人。
小伙伴接着说:“我们的头发都是卷的,你的头发很顺滑,你和我们太不一样了。”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他们说的都是事实,见我没有回答,他们以为我默认了,便把我为在一个圈里,喊着:“沙里夫是外人,沙里夫不是肯尼亚人。”
我心里很难过,我不是这里的人,那是哪里的呢?我跑了回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直到傍晚母亲回来,我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
母亲被我吓到了,她蹲下来抱着我说:“怎么了沙里夫?你是不是饿了?我哭着摇头,母亲很有耐心,直到我哭完,她才询问我发生了什么事。
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她拿出来一只瓷碗,告诉了我这只瓷碗的来历。
学习汉语
“沙里夫,这是我家祖传的青花瓷碗,我们的祖先,并不是肯尼亚人,大约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乘着船队到达过这里,但是他们后来留在了这里,并和这个村子的人开始通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我们。”
我听后,看着青花瓷碗若有所思,看来,我要先了解一下青花瓷碗的是从哪来的。
我向村子里的老人打听过,但是他们对这些都没什么印象了,我也尝试过问问村长,可村长以为我是玩闹,并没有理我。
从村民的口中查探不出青花瓷碗的来历,我也就把这件事藏在了心底,希望有一天能走出去,到外面去寻找真相。
转眼间,我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拿出了攒的钱,给我交了学费,我才能去学校学习。
在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东西,都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我心想,或许老师知道青花瓷碗的来历。
在放学时,我一直在教室坐着,直到同学们都离开了,我才去找老师,我走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我能问您一件事情吗?”
老师看我还没走,一脸惊讶,他蹲下来问我:“沙里夫,怎么了?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您知道青花瓷碗是哪里的东西吗?”
我看着老师,老师低头想了一会说:“青花瓷碗只有中国才有,你为什么问这个?”
我没有回到老师的问题,听过只有中国才有时,我不禁笑了起来,我很喜欢中国的,这下看来,我的祖先应该是中国人,我也是应该是中国人。
我从开心缓过神来,说:“谢谢老师,我想学习汉语,您可以教我吗?”
老师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沙里夫,我不会汉语,但是我有几本关于学汉字的书,我可以借给你。”
听到老师要借给我,我也开心地起来,跟着老师来到了他的小办公室,拿走了几本学汉语的书。
拿到书后,我一路小跑着回了家,母亲看到我开心地跑回家时,说:“今天怎么这么开心啊?”
我把书捧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我已经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了,是中国人!我要先学习汉语,等我长大,我一定要去中国!”
母亲一脸震惊地看着我,她也没想到,我会对这件事这么上心,但她也没有阻止我,反而是鼓励我好好学习。
我一个人看着在屋子里看着汉语书籍,真的好难学啊,这些拼音我都不认识,读出来也是非常的不标准。
我一下子就泄了气,连这些拼音都搞不定,还怎么学汉语去中国呢?我在学校已经问过所有的老师了,他们都不会汉语。
我刚刚燃起的激情,就这么被打灭了,我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整天都提不起精神,母亲以为我被什么东西附体了,忙去请了村里巫医过来。
巫医来到我家,他在我面前念着咒语,接着用手在空中做出奇怪的手势,我的母亲一脸担心地望着我,我只觉得他们莫名其妙。
“妈妈,医生,我没有病,我只是想学汉语,但一个人学不会,所以伤心。”
听到我的话,巫医收起了自己摆的架势,他摸了摸鼻子,说:“沙里夫,你想学汉语,也不用这么烦恼,你可以去内罗毕看看啊,我听说那里有中国的商贩,他们会汉语。”
听到内罗毕可以学汉语,我也活了过来,但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没有车费可以去内罗毕。
母亲安慰我:“没关系的,沙里夫,妈妈可以多赚些钱,给你当做路费。”
我不想一直问妈妈要钱,她撑起来这个家已经很辛苦了,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我问妈妈:“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工作吗?”
母亲迟疑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和母亲一起工作,工作非常的累,我干半天都快坚持不下来了,妈妈一直在坚持着。
干了两个月,我才赚到200先令,这一点钱根本不够,母亲想把她的钱给我一部分,但我拒绝了,我一定会靠自己赚够钱的。
边打工边学习汉语
历经三年,我终于赚够了去内罗毕的钱,我把钱捂在自己胸口,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母亲帮我收拾好了行李,其实也就两件衣服而已,我拿着行李去了火车站,坐上了去内罗毕的车。
到达内罗毕后,我开始一家一家地找,询问店主是不是中国人,我询问了一天,最终,在一家小餐馆找到了。
“你好,我可以留在你这里打工吗?我想学习汉语。”我怯生生地问着老板张山城(化名),生怕他会拒绝我。
张老板看我一个小姑娘,怪可怜的,也就同意了,从此,我白天帮老板工作,晚上和他学习汉语。
“沙里夫,你进步挺大的,但是还是有些不标准,有的字让人听不懂。”
我听着很愧疚,学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有些不标准,张老板看我垂头丧气的模样,给我端了一碗汤。
张老板把汤放到我面前,说:“这是黄芪红枣汤,这几天你也辛苦了,给你补补。”
我喝了一口,味道还挺不错的,张老板给我讲了中医的故事,他们可以用草药、针灸、艾灸来治病,听着就很神奇。
这也在我心里埋下了学中医的种子,我也趁机会向张老板问了关于中国历史航海的问题。
“航海?在我们的历史上,明朝时有郑和6次下西洋的故事。”
听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想,估计我就是郑和后人,我向张老板道了谢,心里止不住地开心,我那么向往中国,想做一名中国人,而现在,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成真了,我居然就是郑和的后人。
我在张老板的店工作了一年,汉语也能说得出口了,只不过还是有些不利索,张老板建议我要多学多练。
我向张老板道了别,要回到了村子里了,张老板有些不舍,他多支付了我工资,这让有些不好意思,但张老板却说,这是对我努力工作的嘉奖。
回到中国
我又回到了村子里,和我同龄的女孩子都已经嫁人了,我的母亲也想让我早些嫁人,但我并不想这么做。
我坚定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不想嫁人,我想去中国,我想继续学习。”
母亲见我这么坚决,她也就不在劝我了,我拿着张老板送我的书籍,每天都在看着,梦想着去中国留学。
母亲见我这么渴望去中国留学,给我说了个办法,“沙里夫,你可以向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写信啊,他们应该会帮助你的。”
听到这句话,我眼睛都亮了起来,当即就出来纸和笔,用汉语写着“尊敬的大使馆先生,您好!我叫玛娃马卡·沙里夫,是郑和的后裔,我想回到中国,我想去中国学习知识,请您帮帮我。”
信寄出去后,我一直在家中等待着,过了几日,也没有见到回信,我一度以为他们早把我忘了。
在我焦急等待回信时,在大使馆的郭宗立查看了我这封信件,他对此很震惊,为了寻找真相,他竟然亲自来到了我的家中。
当时,我还在屋子里洗碗,正洗着,就听到了门外有人喊:“请问这里是玛娃马卡·沙里夫的家吗?”
我听到声音,起身就去了门外,在看到来者一身西装革履时,心里不禁有些害怕。
那名男士和善地问:“请问你是沙里夫吗?”我看着他没有恶意的模样,就点了点头。
“你好,我叫郭宗立,我收到你的来信了,你能带我四处看看吗?我想查询一下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我点了点头,带着他去了村子北方的墓地,那里还有一些瓷器,和我家里的一模一样。
郭宗立大使看到瓷器和墓地后,相信了我说的话,他也同意了带我去中国的请求。
不久后,我就被带到了大使馆,他们要带我回中国,我很激动,其中一个人说:“我们要带你回中国,去郑和纪念馆参观。”
听到可以去郑和纪念馆,我也不禁欢呼起来,直到坐上飞机,我的心也是雀跃的,不知飞了多久,飞机停了下来,一个哥哥带我下飞机,又坐上了车,直奔纪念馆去。
车子开到了郑和纪念馆门前,站在在纪念馆门前,我才感受到了震撼,我脑海中想着郑和下西洋的场景,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走进大厅,我看见了郑和的铜像,这座铜像很高,铜像一幅沉稳大气的样子,仿佛真人就在我面前一样。
参观了一天的郑和纪念馆,我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留在中国学习知识。
我获得了留下来学习的机会,我选择了中医专业,但是,我的汉语并不好,所以老师建议我先把汉语练好,不然,交流都是个问题。
我也和汉语死磕上了,我一遍遍用汉语反复去念中药材的名字,一个念几十遍,念多了,也念绕口了,读着读着我就发现音给读错了。
为了训练自己的发音,我特地找了同学帮我听发音也没有错误,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只有不认识的字时,才会读错。
同学好心教我读了几遍,我也都记下来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继续练着,嘴皮都快磨破了,我才读对了那几个字。
我学习了5年的中医,中医博大精深,我每学习一个知识,都会被震惊到。
和老师同学相处时,他们叫我的名字都觉得太绕口,于是我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夏瑞馥,但我念着又嫌太绕口,后来干脆改成郑华。
我没有学完中医专业后就停止学习,我连着读了本硕,争取要把中医学好。
本硕结束后,我的母亲也给我打来了电话,她很想念我,希望我能回去,但我的理想还没有实现,所以我没有回去。
我到华中科技大学读了博士,我已经想好了,读完博士后,我就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贫困的人们施以援手。
博士读完后,我的同学劝我留下来,但我已经想好了,我的家乡很需要我,我必须得回去,那里还有我的母亲。
回到村子后,很多人问我中国怎么样,我都会说:“中国一个非常帮的国家,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对外来人也很友好。”
尾声
在中国这几年,我很庆幸能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中国对我的帮助和友好,我都会永远铭记在心中。
我是郑和的后裔,郑和有着不畏艰险下西洋的勇气,我也有着不畏困苦为村民造福的信念。
我会把祖先流传下来的精神继承下去,做一个勇敢、能做出贡献的人。
本文以第一人称描写人物事迹,所有内容都是由人物真实经历所写,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