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得绝症,好心老板倾家荡产救治,为此他妻离子散却没后悔过
西安市的一个路口,每天凌晨4点钟,都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中年人,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满了锅碗瓢盆和小桌凳;一个年轻人在后面吃力地推车,他们是出摊来这里卖酸辣粉的。摆好摊位后,他们就忙活开了,中年人配料下粉,年轻人招待食客,两人没有什么交流,配合却十分默契。当中年人疲惫的时候,年轻人还会亲热地拿一条毛巾帮他擦汗……
不了解内情的人,准会认为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而了解他们故事的人,却无不对其中的中年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天下难寻的好老板,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板心痛,这个孤儿命真苦
事情还得从2005 年说起。这年春节过后,在西安市经营废品收购站的张泉林,在康复路劳动力市场招了5名工人。
废品收购站的工作又脏又累,没多久就有4个工人相继离开,只有来自陕西省宁强县的刘小强留了下来。刘小强当时只有19岁,他手脚勤快,装车卸货等脏活累活都抢着干,而且,他的嘴巴特甜,整天“张叔张叔”地叫。见刘小强既勤快又懂事,张泉林两口子心里很是喜欢,一年之内给他加了几次工资。
2006 年春节,收购站放假,可刘小强却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在张泉林的关切询问下,刘小强低下头,红着眼圈低声说:“我没有家……”原来,刘小强从小在宁强县三道镇的一户姓刘的人家长大,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然而,2004 年 10 月,父亲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一个月后,悲伤过度的母亲也溘然辞世。母亲临终前说出了一个秘密,刘小强并非他们的亲生儿子。
18年前,在四川省新津县工作的亲戚王锡贵将襁褓中的刘小强抱到了他们家,因为膝下无子,他们便收养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安葬好养母后,刘小强曾经试着到四川省新津县寻找王锡贵,然而养母提供的线索十分有限,加上身上的钱就快用完了,他只得从成都坐上回西安的火车,打算到西安打工挣一笔钱后再去寻找亲生父母。就这样,他被招工到了张泉林手下。
得知刘小强的身世后,张泉林很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平时笑容满面的年轻人竟然有着这样苦难的身世。另一方面,刘小强的遭遇也引起了张泉林的极大共鸣,在张泉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他跟着母亲生活。而父亲在离婚后就离开西安,从此没了音信。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他知道,父母之爱的残缺会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留下多么大的创伤。于是,张泉林便把刘小强留在自己家里过年。
见刘小强情绪低落,张泉林便对他讲述了自己艰苦的创业经历: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头,拉过河沙。后来,他在西安三桥坝河做沙石生意,挣了一些钱,随后娶妻,生下了女儿张雁。之后,他转行在西安市坝桥区新合街道做起了收购废品的生意。由于他做生意讲诚信,价格公道,因此很多人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如今,他不但拥有了一家废品收购站,还在西安市区雁塔路买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商品房并买了一辆轿车跑业务,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而他的女儿张雁也进入附近的贵族学校读书。张泉林语重心长地对刘小强说:“生活越是苦难,越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小伙子,给自己一点生活的希望。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压垮了。”他推心置腹的一番话令刘小强十分感动,当即表示要以张泉林为榜样,努力工作永远不放弃生活的希望。
从那以后,张泉林更是把刘小强当成儿子一样关照。2006年5月,张泉林发现刘小强的脸色很难看,时常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便问他是不是生病了。刘小强强打精神说:“没事,可能是没休息好吧。”张泉林便让刘小强休息几天,但刘小强总是说自己年轻,扛得住。
2006年7月16日,正在卸货的刘小强突然从车上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张泉林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张泉林,刘小强患的是先天性白血病。这个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把张泉林震蒙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刘小强年纪轻轻竟会患上绝症!
张泉林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想尽全力救刘小强一命。妻子迟疑地说道:“我也打心眼里喜欢这孩子。可是,这种病是个无底洞啊!要是铁了心给他治病,咱们说不定会倾家荡产!”张泉林知道妻子说的都是实情,但他一想到躺在ICU病房里的刘小强那张痛苦的脸,心里就十分难受。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把刘小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他被病魔折磨,甚至失去生命!于是,他极力劝说妻子,而善良的妻子在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帮刘小强治病!
散尽千金,老板为打工仔千里寻亲
很快,张泉林把刘小强转到条件好很多的医院继续治疗。张泉林咨询了医生后得知,救活刘小强的唯一办法就是骨髓移植,而且最好是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间进行骨髓移植,移植手术费需要20多万元。这笔手术费对张泉林来说倒不是难题,可是要找到与刘小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却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因为连刘小强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刘小强的病情还在一天天地加重。刘小强的主治医生表示如果再不进行骨髓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张泉林思前想后,唯一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找到刘小强的亲生父母,并尽快在与他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进行骨髓配型和移植。
虽然张泉林并没有把病情对刘小强如实相告,但是病床上的刘小强还是有所察觉。一天,他含着眼泪对张泉林说:“张叔,我得的是不治之症吧?其实我并不怕死,但是在死之前却不能与亲生父母见上一面,我死不瞑目啊!”张泉林一边安慰刘小强,一边跟主治医生商量其他办法。张泉林一方面请求医院帮忙在中华骨髓库里寻找配型的骨髓,另一方面,他决定亲自帮刘小强寻亲。2006年国庆节后,张泉林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扶着身体极度虚弱的刘小强坐上开往成都的火车,踏上了艰难的寻亲之旅。
对能否到四川寻找到刘小强的亲生父母,张泉林心里也没底。唯一线索就是刘小强养母所说的那个在四川省新津县棉纺厂工作的叫王锡贵的亲戚。坐了 16个小时的火车,张泉林和刘小强在成都火车北站下车后,马上换乘到新津县的汽车。可是当他们好不容易打听到新津县棉纺厂时,两人都傻了眼,原来新津县棉纺厂因为效益不好,10年前就倒闭了,原来的厂房早已经拆迁变成了住宅小区。通过向以前的棉纺厂老职工打听3天后,张泉林终于在成都市黄忠小区找到了王锡贵老人。当他听张泉林详细介绍了刘小强的情况后,回忆了好半天才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凭着一点记忆,王锡贵老人提供了刘小强亲生父母的情况。
原来刘小强的生父是王锡贵老人的同事。据王锡贵老人回忆,刘小强的生父曾是大邑县王泗公社的下放知青,其间与村里的一个姑娘恋爱上了。1980年,刘小强的生父回城后,很快就变了心,跟厂里一个女工结了婚。可是那个乡下姑娘并不知情,她对刘小强的父亲也特别痴情。虽然刘小强的父亲在城里娶妻生子,但还一直与那个乡下姑娘保持着联系。
1986年9月,刘小强的生父和那个乡下姑娘生下了刘小强,可是他的生父却不愿意跟城里的妻子离婚。于是在刘小强生下来几天后,他就偷偷把孩子交给了王锡贵。当时刘小强的养父母正巧想要一个男孩,于是王锡贵连夜坐车把刘小强送给了他们。刘小强的生母明白真相后,受不了这种打击,突然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
现在摆在张泉林和刘小强面前的只有寻找他的亲生父亲这一条路了。然而王锡贵老人却不知道刘小强生父如今的下落。眼看着线索就要再次中断,张泉林和刘小强都异常着急。王锡贵老人建议他们去找新津县棉纩厂留守处,或许能够在留守处的职工花名册里查找到刘小强生父的下落。抱着仅有的一线希望,张泉林和刘小强很快就找到了留守处。好在该处的工作人员对刘小强的亲生父亲还有一点印象,因为20年前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使刘小强父亲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查找到了刘小强生父的下落。原来,刘小强的父亲下岗后,与人合伙在雅安市宝兴县经营着一家石材厂。
查找到了刘小强生父的准确地址后,张泉林和刘小强马不停蹄地赶往 200公里外的宝兴县,一路打听来到了刘小强生父经营的那家石材厂。
刘小强的生父刘明对他们的到来感到很诧异,但还是很爽快地跟刘小强见了面。面对 20 年来日思夜想的亲生父亲,刘小强一时间情绪激动,一下子扑在了刘明怀里号啕大哭,在场的人无不为这对父子团圆的情景而热泪盈眶。可是,刘明的脸上却并没有太多的激动。这一细节没有逃过张泉林的眼睛。
为了不让刘小强知道自己的病情,张泉林单独和刘明坐在了一起。可是当张泉林介绍了刘小强目前的情况后,刘明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因为他和别人合伙经营的石材厂效益并不好,而经营这家石材厂的资金还是用房子作抵押在银行贷的款,由于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房子也已经被银行收回拍卖了,因此在经济上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当张泉林提出让他做骨髓配型时,刘明更是坚决不同意,他说自己人到中年,要维持现在的家庭,不愿意把自己有个私生子的事实让妻子知道。张泉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找到了刘小强的生父,却被当场拒绝,想到多日的辛苦换来的却是一场空,他犹如万箭穿心。他扑通一声跪在刘明面前,声泪俱下地说:“老刘,看在他是你亲生儿子的分上,你就救他一命吧!”见他这样,刘明也不为所动,他叹了口气,扶起张泉林,头也不回地走了。此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破产离婚,为救员工终不悔
刘明执意不肯给儿子做骨髓配型,张泉林实在不忍心把真相告诉正沉浸在父子相认喜悦中的刘小强。为了不耽误他的治疗,一周后,张泉林带着刘小强离开宝兴县回到了西安。2006年12月,刘小强的病情突然恶化,陷入昏迷中。而就在这时,从中华骨髓库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找到了与刘小强骨髓相配的骨髓!可是骨髓移植的前期手术费需要20万元。这时,张泉林有些犯难了,他查了银行账户上的钱,总共也就20万元现金。而这20万元是维持整个收购站运转的钱,如果全部拿出来,那就意味着收购站将无法周转,必将破产。
那几天里,张泉林拿不定主意。在救与不救之间,张泉林彷徨着,矛盾着。夜里一闭上眼,他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刘小强痛苦的表情……张泉林焦躁地在房内来回踱步,响动惊醒了妻子。当张泉林鼓起勇气把想法告诉妻子时,一向贤惠的妻子却怎么也不答应,她说:“咱们这样帮小强,已经仁至义尽了,如果破了产,我和雁雁怎么办?”见妻子态度坚决,张泉林也无话可说了。
钱可以再赚,生命却只有一次啊!想通了这个道理的张泉林瞒着妻子把20万元钱送到了医院,刘小强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
为了不让刘小强心生不安,张泉林告诉刘小强,骨髓是他生父捐的,手术费也是他生父给的。听说亲生父亲这样对自己,刘小强的心被巨大的幸福包围了。可是,手术后第三天,刘小强出现了强烈的排异反应,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刘小强总算转危为安,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每天光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费用都得上千元,另外还有每天五六千元的高昂药费。没有办法,张泉林只得把账上的全部资金抽出来给刘小强治病。可是刘小强的病情不断反复,张泉林的资金很快就用完了。山穷水尽之际,张泉林不得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最后忍痛把那辆轿车也折价卖掉了,以支付刘小强每天昂贵的治疗费用。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2007年2月,刘小强终于康复出院了。
刘小强在张泉林的倾囊相救下终于起死回生,可是张泉林此时却彻底破了产,并且债台高筑。那段日子,张泉林身上穷得连买一包香烟的钱都没有。他的妻子知道真相后,气得几乎发疯,坚决地跟他离了婚,而他正在读贵族中学的女儿也不得不放弃很有把握的高考,辍学到西安纺织城打工。
为了躲避债主们的围追堵截,张泉林连夜搬到西安市纺织城的一间出租屋里。可是,没钱如何生活?张泉林几次动了出门打工的念头,他到西安市康复路劳动力市场转了几次,可像他这种年纪,又无一技之长的人很难找到工作。一天,张泉林又到康复路上找工作,可是找了一天仍然没有收获,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当走到长乐坡路时,他无意中看到一家酸辣粉店的生意很好,很多人排着队吃粉。看到这里,张泉林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开家酸辣粉店!他盘算了一下,做这样的小生意成本不高,而且也不需要很高的烹饪技术。有了这个想法后,张泉林接连几天都要跑到这家酸辣粉店里吃粉,一连吃了十多天,以至于吃得作呕,才总算搞懂了酸辣粉的制作工艺。
之后,张泉林买了一辆三轮车和炉子,选择在西安市纺织城电厂路卖起了酸辣粉。每天凌晨4点钟,他就起床配料、做粉,天亮后就蹬着三轮车赶过去,支起几张桌子吆喝起来。他做的酸辣粉不但分量足,而且味道好,因此生意渐渐红火了起来,每天能卖 300碗。赚了钱,他一分钱也舍不得花,而是将这些钱寄给前妻和女儿,以补偿他为人父为人夫的歉疚。
结 局
2007年中秋节那天,张泉林的摊位前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刘小强一路打听找到了他。原来刘小强病好后,来到收购站找张泉林时,才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后来从附近居民的口中,刘小强才知道原来是张泉林不惜倾家荡产救了他。震撼之余,刘小强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他们,报答救命之恩!他费尽周折才终于打听到张泉林的下落,所以一路找了过来。
刘小强扑通跪倒在张泉林面前,流着泪说:“张叔,你为了救我耗尽了家产,你的恩情,我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完,如果你不嫌弃,我就做你的儿子吧!”这时,呆立半晌的张泉林泪流满面地一把搀起他,把他拥入怀中,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病好了就好,病好了就好!”此后,无家可归的刘小强留下来为张泉林做帮工。张泉林知道他大病初愈,身体根本不能累着,便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可刘小强总是不管什么活都抢着干,张泉林想拦也拦不住,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大爱如斯,让人动容。张泉林为了拯救手下的一名绝症员工,不惜破产、离婚,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巨大牺牲,他用一个男人的义举,为我们竖立了一座侠义的丰碑!刘小强这些年除了帮张泉林出摊以外,还打了两份工,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还完债后,去把张泉林的爱人和女儿接回来,这个愿望在2012年8月份实现了。他常流着泪说,我要孝敬你们一辈子。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