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挖出汉代宫殿,建造者很有可能是西汉名将,他为何流落他乡
西伯利亚出土汉代宫殿
1940年,在俄罗斯境内出土了一座千年宫殿,当考古专家赶到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惊呆了。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座中国宫殿,而宫殿的主人是一名西汉名将。这不禁让人纳闷,究竟是哪位将军要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修建这么一座宫殿呢?他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本期就来带大家揭秘,感兴趣的朋友记得长按点赞加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940年,二战正打的如火如荼,在前苏联南西伯利亚一个名叫阿巴坎的地方,当地民众准备新建一个村庄。可就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人却意外触碰到了泥土中似乎有一些坚硬的东西,本以为只是一些普通石块,可等到将它们清理出来后才发现是一些规整的石块,上面还刻有复杂的花纹,以及一些奇怪的文字。工人们立即意识到,他们可能是挖到了一片古迹,随后便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很快苏联文物部门赶到,并对现场进行了勘探,为首的苏联考古学家基谢列夫教授,认为这应该是一片匈奴人的遗迹,因为在古时,匈奴人曾长期占据着西伯利亚地区,而当地也发现过不少匈奴人的墓葬或遗迹。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随着发掘的深入,一些砖瓦又陆续被挖了出来,在场的苏联考古队员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但基谢列夫却立刻意识到,这些砖瓦是很明显的汉族建筑风格,随后之前石块上刻着的文字也被证明是汉字。这不禁让人好奇,难道这下面是一座中国遗迹?
带着这个疑问,整个遗迹很快被清理出来,直到这时众人才发现,这居然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经过测量和勘探,专家发现这座宫殿总面积达1.5千平方米,主殿长宽均为12米,而在主殿四周还分布着19间小屋。虽然历经千年早已破损不堪,但仍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既不是游牧民族的建筑风格,也不是俄罗斯的建筑风格,而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与此同时,之前石块上的发现的文字也专门找中国人进行了研究,原来上面的文字是汉代隶书,内容是“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众所周知,西汉定都长安,还专门修建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两座皇宫,因此从“长乐未央”四个字来看,苏联考古专家猜测,这很有可能是一座中国西汉时期的宫殿。为了证明这个猜想,基谢列夫等人围绕宫殿遗址展开了进一步发掘,先后清理出了不少珍贵的汉代文物,由此可以断定这就是一座汉代宫殿无疑。
看着眼前的宫殿遗迹,不难想象出它之前的宏伟壮观,可让人不解的是,为何汉代的宫殿会出现在俄罗斯境内呢?要知道,对于汉代人来说,西伯利亚是苦寒之地,就算是被流放的犯人也不愿意去,再加上当时这里还是匈奴的地盘,因此汉人想在这修一座宫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这时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当年匈奴人受汉文化影响,模仿汉代建筑修建了这座宫殿呢?
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匈奴实际上是多个游牧部落组成的,各个部落首领虽然有自己的领地,但却并没有城池,更别说修建这样一座宫殿了。这么一来,修建宫殿的只能是汉人,而且能拥有这样的宫殿的人,在汉代必定是身份尊贵,可他为何要跑大老远,在异国他乡修建宫殿呢?
宫殿的主人是西汉名将
想要解开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知道宫殿的主人是谁。带着这个疑问,苏联考古专家翻阅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献,甚至还专门找中国人了解此事,最终得出结论,这座宫殿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李陵,至于这座宫殿应该是他当年率军抗击匈奴的时候修建的。或许会有人疑问,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多了去了,卫青、霍去病不仅比李陵出名,还比他战绩更辉煌,为何苏联人会认为宫殿的主人是李陵呢?而且李陵为何要在异国他乡修建宫殿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李陵的身世和经历了。或许不少人对李陵并不是太了解,但他的爷爷“飞将军”李广,可谓是家喻户晓。当年李广,不仅参与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还率军北击匈奴,使得匈奴数年不敢来犯,战功赫赫。而出身于军人世家的李陵更是深受爷爷的影响,不仅十分擅长骑射,还曾率800骑兵深入匈奴2000余里,取得了零伤亡的战绩,在当时也是西汉赫赫有名的抗匈名将。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99年,李广利奉命率三万骑兵出击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而李陵则被汉武帝任命,负责为此次的大军运送粮草。可李陵年轻气盛,不愿干这种后勤的活,为此他向汉武帝申请5000士兵,并放下豪言,要效仿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那样,直捣匈奴单于王庭。
汉武帝也是被李陵的勇气所打动,当即同意了李陵的要求,不过由于马匹都拨给了李广利的大军,并没有多余,因此李陵得到的实际上是5000名步兵。以步兵对阵数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就算是卫青和霍去病活着也不敢这么做,但李陵却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了。
殊不知,李陵的步兵大军很快就与匈奴主力遭遇,并被敌军三万骑兵和5万步兵团团包围,在这样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李陵依然过度自信的认为,凭借自己的指挥,能够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最终经过八天八夜的厮杀,李陵虽然率军击杀敌军过万,但自己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原先5000人的军队,此时只剩下3000多人,同时还面临着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境地。不过此时匈奴并不知情,甚至被李陵军队的战斗力吓到,萌生了撤兵的想法。
可没曾想,军中却突然出现了叛徒,将李陵大军的处境告知了匈奴单于,最后李陵大军遭遇敌军猛攻,除几百人成功突围外,其余人全部战死。看着眼前的惨状,李悲从心来,觉得自己没脸回去,便想自尽谢罪,好在手下及时拦住了李陵。用手下的话来说,就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回去,继续报效祖国。李陵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一想到家人,还是选择了下马投降。
匈奴单于对李陵很是欣赏,不仅封他为王,专门让他掌管一片区域,还将女儿嫁给了他。可李陵始终不为所动,心里时刻在寻找机会逃回自己的国家。可没曾想,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气得直接在朝堂上大骂,甚至下令要处死李陵全家。司马迁深知李陵不是这样的人,便站出来替李陵说了几句话,可却被汉武帝迁怒,直接处以了宫刑。得知全家被杀后,李陵彻底心寒,渐渐地沉沦了下去,同时也放弃回家的想法,最后在匈奴待了20年后,因病去世。
中国专家提出不同看法
这么看来,李陵很有可能在匈奴被封王后,因思念家乡,这才修了这么一座汉式宫殿。不过这只是苏联考古专家基谢列夫的猜测,并没有找到宫殿主人就是李陵的实际证据,因此中国的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比于苏联专家,显然中国的专家对汉朝的历史更加了解。就比如郭沫若先生就认为,汉朝时期到过西伯利亚一带的,除了一众抗匈名将,还有不少和亲公主。很有可能是公主远嫁匈奴后,思念家乡,匈奴单于才特意建造了这么一座汉式宫殿,以排解爱妻的思乡之情。
除此之外,我国地理学家周连宽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个宫殿的主人也有可能是须卜居次云。须卜居次云是王昭君的女儿,是她和匈奴单于所生,当年他的封地就位于阿巴坎地区,也就是发现这座宫殿遗址的地方。很有可能是她受母亲汉族文化的影响,才修建了这么一座宫殿。
不管是基谢列夫,还是郭沫若和周连宽,他们的观点都只是根据史书推断出来,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而这座宫殿遗址,也因当时苏联修建的公路,而被毁坏,仅有一些文物在博物馆展出。
虽然宫殿主人身份至今都是一个谜,但从这座宫殿的汉式风格,以及上面刻着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等字样来看,宫殿的主人一定时时刻刻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自己的国家!相信随着考古的深入,不久的将来,这一切谜题都将解开!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