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刘伯承女儿在延安被害,临死前曾对凶手说:叔叔,我认识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指点点右上方的关注,后续我们会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内容,方便您及时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19日清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延安地区的“洛杉矶托儿所”一片静谧,这里住着的大多是我军高级将领的子女,将军们在外征战,中央为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特意将他们的孩子收拢到一起照顾、保护。
不一会儿,值班的阿姨吹着哨子走过来,叫孩子们起床,很快屋子里面就有了动静,孩子们一边起床穿衣服一边叽叽喳喳地跟阿姨问好。
阿姨笑着点头,一路检查过去,发现刘伯承元帅的二女儿刘华北还躺在床上未动。平日里,刘华北总是最乖巧懂事的,也从来不赖床,阿姨觉得蹊跷,就走了过去。
可阿姨掀开被子一看立马尖叫出声,只见刘华北小小的身躯上满是鲜血,肚子上一个大洞,脸上表情痛苦,已然没有了气息。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立即封锁了现场,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展开了调查,在问到与刘华北住在同一窑洞的一个孩子时,那孩子说道:“夜间有一个叔叔,头上包了布,拿着手电在华北床前,华北说,‘叔叔我认识你’。”
能够自由出入孩子们的窑洞,认识哪个孩子是刘伯承的子女,更重要的是还是刘华北认识的人,这个头上包着布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杀害年幼的刘华北?
事发当日
1945年8月18日,星期六,延安地区的“洛杉矶托儿所”一切正常,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前线战士的子女,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对前线战斗也有很大的助益,所以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孩子们都是尽心尽力的。
除了刘伯承的大女儿刘华北外,刘伯承的大儿子刘太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女儿邓林、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等等我军高级将领的孩子也同住在此处。
照顾这些人的孩子,安全和健康很重要,读书和识礼也同样重要,所以每天除了必要的吃饭和休息外,还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教育孩子们的学习。
18日这天,孩子们照例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吃好晚饭,负责照看孩子们的保育阿姨便将孩子们都带回了窑洞准备就寝休息。
一直以来,刘华北就是一个十分懂事听话的孩子,阿姨让做什么便做什么,这一天也一样,阿姨将她们带到窑洞内,刘华北就立马自己跳上了床,脱掉衣服钻进了被窝。
保育阿姨看到刘华北已经早早地做好了自己的事情,笑着走过去帮刘华北掖了掖被角,夸奖道:“华北怎么这么乖呀。”
刘华北咯咯地笑着,开心地点了点头。保育阿姨摸了摸刘华北的头,就转身照看其他孩子去了。
等窑洞内的孩子都上床好好躺下,保育阿姨又嘱咐了几句,随后熄灭了灯,走出了窑洞。孩子们安睡整夜,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里生活的都是前线将领的孩子,有多少敌人盯着这里。
夜深以后,“洛杉矶托儿所”的所长丑子冈照例到窑洞中查看了一圈,见窑洞内没有异常,放心离开了。
除了有所长丑子冈每天巡视一圈的惯例以外,每天夜里还会有两个巡逻的保育员负责孩子们的安全。
18日这天,值班的保育员是一老一少两位女同志,她们跟所长逛了一圈以后就站在院子里面说话。八月的天气夜间不算冷,两人值班不辛苦。
可今天不知怎么了,年轻的保育员似乎是吃错了东西,肚子一直不太舒服。
“你怎么了?咋一直冒冷汗呢?”年长的保育员问道。
“不知道,肚子好疼。”年轻的保育员说着就蹲了下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咋了这是?”
“就刚刚。”
见她确实十分难受,年长的保育员想了想,提议道:“你在这里守着,我去给你烧点热水。”
年轻的保育员点了点头,年长的保育员就走开了。
等了许久,也不见年长的保育员回来,年轻的保育员肚子疼得十分厉害,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想着年长的保育员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她就走出了院子去上厕所。
从厕所出来以后,年轻的保育员觉得好了一些,但肚子还是有些疼,她又回到值班室,找了几片止痛药吃。
待她回来时,年长的保育员果然已经回来了,两人又一起查看一圈,见一切如常,便回到院子里聊天喝水去了。
第二天清晨,值班的阿姨吹响起床的哨子,孩子们陆续醒了过来,原本安静的窑洞立即热闹起来。
那时的孩子生活条件艰苦,远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娇生惯养。别看他们年纪小,但是都能很好地照顾自己,醒来以后也都能自己穿衣下地,叠好被子来到窑洞外等候阿姨们带去吃早餐。
渐渐地,窑洞外就站满了小朋友,细心的阿姨发现平时最积极最听话的刘华北却没有出现在门口,阿姨问道:“华北去哪了呀?怎么还没出来呢?”
一个小朋友大声回答:“阿姨,她今天懒床了,还没起来呢!”
阿姨觉得蹊跷,走进窑洞来到了刘华北的床边,发现刘华北的被子果然鼓着一个人形的小包,猜测刘华北可能是没听见哨声,阿姨就掀开被子想要叫她起床,可掀开被子看到刘华北以后,阿姨的灵魂险些吓出窍了。
华北遇害
只见刘华北面色惨白地躺在被窝里,肚子上好大一个洞,鲜血糊满了她幼小的身体,也浸透了雪白的被褥。
“杀人了!杀人了!”阿姨惊恐地向门外退去,一面高声呼救,一面还要拦着好奇的孩子不让孩子们看到里面恐怖的景象:“丑所长!丑所长!快来人那!”
很快,除了照看孩子的阿姨以外,托儿所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来了,待看清刘华北的情形,都愣在了原地。
丑子冈走上前去查看刘华北的情况,发现刘华北的身体冰冷僵硬,已然去世很久了。
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这可怎么跟刘司令员交代呀!”
哭声渐渐成片,看着年幼的孩子遭受如此酷刑,任谁都无法不动容。过了许久,还是丑子冈最先镇定下来,布置了托儿所接下来的工作,又将此事上报,通知保卫部门前来调查。
接到消息,中央保卫部门也没敢耽搁,立即派出专员前来调查。
他们先是查看了事故现场,没有发现什么有利的线索,于是他们又对当天晚上的涉事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重点就是夜间的两名值班保育员以及与刘华北住在同一窑洞的小朋友。
先是年长的保育员,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先是向她了解当晚的情况,询问是否有何异常,随后又问到她离开岗位的原因。
“年轻的那个说她肚子疼,我就想给她烧点热水。”年长的保育员回答。
“你离开的时候她还在是吗?”
“是的,我让她守在这,我才去烧热水的。”
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点了点头,放她离开,随后又询问了年轻的保育员,一样的话术一样的套路,问到她为什么中途离开值班岗位时,她回答是因为肚子疼。工作人员又问:“为什么不等你的同事回来再去?”
“长官,当晚我肚子疼得实在厉害,实在等不及了,我估摸着她马上就能回来了才去的。”
人有三急,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好因为这个就给人家定罪,就问:“那你离开或者回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人员?”
年轻的保育员摇了摇头:“我去的时候查看了一下,没发现什么人,我回来的时候大姐已经回来了,我俩又仔细查看了一圈,也没看见任何人。”
因为夜间有人值班,所有凶手作案的时间只能是两位值班人员都离开的这一段时间。两人虽都有特殊原因,但离开的时间不长,凶手的实际作案时间必定非常局促。
如此匆忙的情况下,凶手竟然都没有留下任何踪迹线索,这不免让调查人员头疼。
原以为调查相关人员时要一无所获,没想到却在与刘华北住同一窑洞的小朋友口中探知了一项重要信息:刘华北认识犯罪嫌疑人!
“夜间有一个叔叔,头上包了布,拿着手电在华北床前,华北说,叔叔我认识你,那个叔叔说,不要吵闹,我给你饼干吃,后来就不知道了。”小朋友如是说道。
男性,头上包着一块布,想来就是用来遮住容貌的;与刘华北相识,甚至还十分熟悉,毕竟刘华北半夜被吵醒,见到是他也并未哭闹,可见刘华北对对方很信任。
同时,考虑到年轻的保育员突然腹痛难忍,可能有人故意在其饭菜中下药,从而可以猜测男子与托儿所内的人员十分熟悉,极有可能就是托儿所内的工作人员;
就算不是下药,能够精准地掌握两名值班人员不在的时间,加上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找到刘华北所在的窑洞以及床铺位置,都能证明他对托儿所十分熟悉。
再结合孩子的证词,此人能够轻易让孩子们放下戒备心,足以证明他平时与孩子多有接触。
根据以上线索和猜测,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查,一度将托儿所附近的男性全都调查了一遍,遗憾的是并未能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被害原因
刘华北被害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孩童,怎么会有人如此费心费神的非要置她于死地?其实,从刘伯承元帅的话中,便能探知一二了。
刘华北被害以后,托儿所自然在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了刘伯承司令员那里。刘伯承夫妇再三确认了这一噩耗的准确性,才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来到托儿所见孩子最后一面的。
只不过他们到托儿所以后没有立即见到孩子的遗体,而是被丑子冈带到了办公室,从丑子冈那里了解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才被人带着前往刘华北生前所在的窑洞。
刘伯承夫妇到来以前,丑子冈已经指挥照顾刘华北等孩子起居的阿姨为刘华北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刘华北是一个十分干净爱美的女孩子,她有一身最喜欢的蓝底白花衣服,平时都好好珍藏起来不肯穿,只有在父亲母亲等家人来看她时才会美美的穿上。
阿姨特意找出了这件衣服为她更换,拿着衣服,阿姨忍不住痛哭出声。
因为刘华北的小腹上有一个洞,之前出了不少血,满身满脸都是血。阿姨给她清理了身子和脸,才给她穿上生前心爱的衣服。
中央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调查时将刘华北放到地上,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又给刘华北换上了崭新的床单,才将刘华北放上去,又在她的脸上盖了一块白布才算完。
刘伯承与夫人走进窑洞,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刘华北。夫妻二人慢慢走近,掀开白布看见心爱女儿的尸体,汪荣华情不自禁地痛哭出声。
刘伯承司令员默默搀扶着崩溃的妻子走出窑洞,丑子冈立马命人将他们二人搀扶回办公室。
办公室内鸦雀无声,人们都默默流泪不敢出声,最后还是刘伯承司令员打破了平静,声音如钟:“请大家不要太难过了。敌人以为暗杀我刘伯承的女儿,我就会心神不定地对他们手软吗?这是痴心妄想!”
从刘伯承司令员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就看出了特务暗杀刘华北的动机。
彼时,抗日战争接近尾声,刘伯承司令员作为我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在正面战场上给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被敌人当做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一直试图对刘伯承不利,无奈始终没有找到机会,于是,就将矛头对准了刘伯承的家人。
刘华北被害就发生在上党战役发生前夕,敌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动摇刘伯承指挥上党战役的决心。他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刘华北一人,还有刘伯承元帅的大儿子刘太行,只不过刘太行在事发以前就被人接离了托儿所,才幸免于难。
追捕凶手
刘伯承夫妇目睹了女儿被害的惨状,心中无比悲痛。刘华北长眠于延河边,组织上对凶手的追查也从未停歇。
刘华北刚刚被害时,组织上就对行凶人员展开了调查。查来查去,除了那个与刘华北住同一窑洞的小朋友提到的,凶手是刘华北熟悉的人这一线索以外,一无所获。
雁过留痕,在重重保护之下还能残忍杀害抗日将领的女儿,慌忙之下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调查过后办案人员才发现,他们的想法似乎太过天真了,凶手好像真的凭空消失了一样,没有作案痕迹,找不到作案工具,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
如果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管是调监控验指纹还是找DNA,这样穷凶极恶的凶手肯定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抓到。
可是在生活条件艰苦,侦查手段落后的当时,想要找到罪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加上时局动乱,前线抗战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实在很难分出太多精力追查凶手,况且动乱年代,我党优秀将领的孩子失踪、死亡之人不计其数,他们都能忍受哀痛将心思全部放在战场上,刘伯承自然跟他们想法是一样的。
所以追查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件事情便被搁置了。
虽然刘伯承从未要求必须缉拿凶手,在战场上也仍旧杀伐果断,心中却始终无法放下此事,也一直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在与人聊天时,他经常会说:“我太对不起大女儿了,没有把她养大。”
抗日战争时,刘伯承是让敌人痛恨万分“常胜将军”。解放战争爆发,刘伯承又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威武大将”。敌人多少次将矛头对准刘伯承,想要对其不利,再也未能得逞。
及至新中国成立,刘伯承是当之无愧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斗转星移,时间飞逝,多年以后,刘伯承元帅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也在年迈时一股脑找了上来,刘伯承元帅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平日里缠绵病榻,与家人谈论的也大多都是刘华北的事。
回忆那时的刘华北多么乖巧可爱,陪伴在她身边时自己是多么开心幸福,失去爱女时是多么痛苦自责。
1986年10月,刘伯承元帅的身体愈发不好了,时昏时醒,眼见着怕是要不行了。当月七日,元帅与世长辞,享年94岁。
据说,刘伯承元帅在弥留之际仍旧对刘华北被害,凶手逍遥法外一事耿耿于怀,还跟家人念叨:“女儿的案子没能破,我是死也不瞑目啊!”
如今,刘华北被害一案仍旧未能侦破。多年过去,恐怕这件事情注定要成为一个悬案。凶手不伏法,不仅是刘伯承元帅心中的一根刺,更是全国人民心中的一个缺憾。
人们常说,祸不及家人,打不过元帅就对年幼的孩子下手,可见敌人素质多么低下,手段多么恶劣。这样的军队,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