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杀人犯在法庭上微笑求死,拒向被害者家属道歉,真相引人深思
杀人凶手对他的母亲说道:“看淡点,活着多累,别那么拼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样的人能够无所顾忌的行事,要么他是一个疯子——什么都不懂,要么他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却什么都不在乎”而本案的主人公——马金库就是后者。
时年二十余岁的马金库,在法庭上面对着受害者的家属们,没有一丝歉意,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微笑,这背后的真相,引人深思。
马金库,一名不折不扣的90后少年,但是和其他大多数90后不同,出生以后的马金库所享受到的不是时代飞快发展所带来的新颖,以及经济飞速上升的幸福感;而是痛苦而又漫长的童年生活。
马金库出生没有多久,就离开了母亲,跟随他那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一起生活,幼年的心酸遭遇使得马金库从小就缺少母爱——马金库曾经也拥有一个继母,但是继母对于马金库毫无感情,每次其父外出赌博的时候,继母就会将他锁在狭小的房间里,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和父母一起嬉戏玩闹的时候,马金库却只能孤独地守在家中,等待着外出赌博的父亲回来,吃一顿饿三顿或者说有一顿没一顿,甚至偶尔父亲输了太多钱还会打马金库出气,这样的日子充斥马金库的幼年生活。
常年被封闭在家,也使得童年时期的马金库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加上父亲的打骂,使得他天生就对于外界的刺激反感,“听不见——耳聋,看不见——斜视”,这不仅仅只是父亲打骂而造成的残疾,更是马金库内心深处的希望——看不见,听不到,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因此在他年幼的世界里,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和一个偶尔酗酒路过喜欢打人的陌生男子以及一个会帮他关上房门的陌生女子,这样的日子终于在他六岁的那一日被打破了。
1995年,一直酗酒赌博的钱宝生(马金库的生父),在一场几块钱的争端中,将自己的朋友给杀害了,钱宝生由于其恶劣的犯罪情节,直接被处以了死刑。
然而对于马金库来说,失去了父亲并没有打扰到他的生活,在他还年幼的世界观里,失去父亲不过也只是在生活当中少了一个酗酒赌博的陌生男子,少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打骂,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马金库在他父亲的亲戚手里兜兜转转,不少人领养过他,但是最后都像踢皮球一样将马金库给踢走了——毕竟,谁都不喜欢一个像个哑巴的“丑小孩”。
在马金库六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97年,马金库终于遇到了一生当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爱他的人——他的母亲,樊守丽。
面对着有些残疾,哑巴的马金库,樊守丽并没有像丈夫亲戚那样嫌弃她的孩子,反而是竭尽全力地弥补着遭受了诸多折磨的马金库,在樊守丽的守护下,马金库总算是渡过了一个对马金库而言比较美好的童年。
马金库封闭的内心因为有了母亲的介入,黑幕之中终归是有了一丝光明,年幼的马金库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一直努力地学习,用他母亲的话就是“金库的奖状在家里墙上左一层右一层的地贴着,三好学生的,单科优秀的”。
“我要考上大学。”在年幼的马金库心中,头一次产生了名为梦想的美好的东西。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都在马金库13岁那一年,发生了变化,2004年樊守丽和继父生下了一个女儿,家中的一切目光都汇聚在那个小女孩儿身上,而马金库,则又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
一开始的时候,马金库也想过当一个好哥哥,但是马金库的乖巧也使得他的母亲更加地忽略了他,至于继父——继父对于马金库这个拖油瓶,一直是保持着忽视的态度;在家中又成为了透明人的马金库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孤独的感觉。
这种孤单感化为深深的沉闷,堵在了尚且年幼的马金库的胸口,使得他闷闷无言;就这样年轻乖巧的马金库,再一次封闭了自己,他乖乖地把自己当作一个透明人,不引继父生气,也不让母亲担忧,继续的默默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可是,家庭的贫困最终压垮了马金库的梦,在五常市市小升初考试中,马金库成功考上了全市前五十名的好成绩,取得了五常实验中学读书的资格,母亲自然是欣喜若狂,可是6000元的巨额学费(04年到05年,一个地方县的人均收入顶多也就只有七八百元,六千元几乎要一家人不吃不喝半年才能赚到),对于马家这样一个务农家庭来说却是一笔无法负担的巨额费用。
加上妹妹的出生,本来就不喜欢马金库的继父更加反对让其上市里的重点中学,“在沙子河读书一样的。”这是继父的原话,但是一直觉得对自己孩子有所亏欠的樊守丽却执意要让马金库去市里的重点中学上学,私下里借了6000元让马金库去上学。
母亲的关爱并没有使得马金库在求学的路上走得更远,自从马金库去上学以后,曾经还勉强维持着和睦的家庭彻底地撕裂开来,母亲和继父长时间的争吵使得马金库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每每坐在教室里,马金库首先想到的都是和继父吵架以后以泪洗面的母亲,终于在开学后不久的某一天,下定决心的马金库忍着心痛向着母亲拨打电话:“妈妈,书我不读了。”
放弃读书的马金库并没有使得这个让他生活过十年的家重新恢复往日的平静,母亲和继父之间的裂痕就像被损坏的镜面一样,不断地扩大;为了自己的母亲,也为了这个家庭,不善与人交流的马金库,破天荒地向着继父说道:“我们做好吃的,妈妈吃饱了就不生气了。”得到的却是继父冰冷冷地回答:“滚!”
辍学在家的这些日子里,马金库一日又一日地帮助着自己的继父在田里干着农活,他希望自己能够使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重新复合;然而他的继父就像着自家那几间破瓦房一样,无论风吹雨打,几十年依然坚挺着自己的那一套思维“读书无用论,不如早点打工”,“女儿读啥书,早早嫁了吧”;一心一意为了儿女的樊守丽和充斥浓厚落后小农思想的继父的矛盾日益扩大,最终在2009年,樊守丽选择离开了丈夫——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和她的丈夫一样,成为一个只会整天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她带着自己的儿女前往北京这个大城市,为自己的儿女寻找继续求学的机会。
就这样,家庭羁绊再一次的破碎,从小受到亲戚排挤的马金库也对亲情一词彻底的失去了希望“那些所谓的亲人最终都会离我而去,那么为什么又要让我们成为所谓的亲人?”在懵懂的青春期里再一次遭遇了家庭破碎的马金库也彻底地形成了那扭曲虚无的人生观“反正最终都要消失的,为什么要那么拼命?”。
加上母亲的又一次结婚,新的继父和母亲一天到晚地忙碌着工作,无疑使得马金库对于亲情更加的淡漠,多次的失去,已经使得马金库对于除了母亲以外的亲人形成了一种疏离感,既不排斥也不在乎,就如同空气一样。
如果这个时候的马金库还只是懵懂的有了这样的虚无主义思想,那么接下来的一次转折,彻底地使得马金库将生活当作了一场虚无的梦。
到了北京的马金库也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二个春天,他在网络上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初中时期的女同学,在马金库看来,他的初恋善良漂亮,是一个值得自己付出一切的好女孩,他曾经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到:“为了你,我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放弃我自己。”
热恋之中的马金库也确实短暂地寻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曾经的暗恋成为热恋,也为马金库的生活提供了动力,他不在执着于自己虚无缥缈的思想,将生活放在首位,为了那个女孩他开始积极的寻找工作,四处打工,甚至四处的借款替那个女孩开店做准备。
那些日子可以说是马金库最为快乐的日子,可以说比他曾经沉寂在虚拟网络之时还要快乐充实,那个时候的樊守丽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出息了,可以为家里赚钱,给家里提供帮助了。
然而爱情总是要向着现实低头,在相恋四年后,女孩子因为看不见未来而选择离开了马金库,女孩子的离去也彻底使得马金库走向了思想上的极端“本来就要死的,为什么要痛苦的活着?”,彻底陷入虚无主义的马金库也将自己的一切行为合理化——“反正最后都要消失,我做什么结果不都一样吗?”,另类的看法使得马金库对于现实开始无所顾忌起来。
或许是心里还存在着对于人世的挂念,或许是因为母亲,那个时候马金库虽然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思想—自杀,但他依然还是选择麻木的活着,只是向周围的人诉说着自己的理想,当时大家都只是当他开玩笑。
终于在2011年5月22日当天,麻木已久的马金库爆发了那股无所顾忌的狠劲,当天凌晨六点,由于老板的一通电话,想睡个懒觉被叫起来的马金库一阵怒火,无处发泄,最终在8点,将安眠药放在了公司厨房的粥锅里面。
这个时候的马金库已经选择遵守自己那套虚无的理论,没有了任何顾及,也正是如此,当天夜里老板的侄媳妇向着马金库耍大牌的时候,无所顾忌的马金库向着伊女士以及小孩痛下杀手。
在已经彻底扭曲的马金库的内心里,似乎活着比死亡更加可怕,毕竟——死亡以后就再也感受不到活着的痛苦,而活着却要面临许多的煎熬。
内心已经彻底扭曲的马金库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往常被现实所压制的暴戾也彻底地释放了出来,“既然已经犯事了,不如彻底一点。”将伊女士杀害后,马金库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偷盗老板的钱财,手机以及银行卡,最后开走了老板的轿车。
如果说已经彻底失去顾及的马金库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大概就是他的母亲吧,偷走了轿车以后的马金库首先就是向着黑龙江五常市开去,他希望能够在自己死去之前,好好看看自己的母亲。
放飞自我的他一边快速地驶往家乡,一边玩起了飙车,最终在高速路上撞上了护栏,马金库不得已跳车逃走了,他花了两千块钱,连夜打的回到了五常市的家乡,可是在他已经回到家乡即将见到自己母亲那一刻之前,他被当地的警方抓捕了。
2012年3月1日,马金库在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受审,受审的过程中,对于受害者的家属他微笑以对,似乎一点都不惧怕,半分后悔的想法都没有,在别人眼里他疯了,但是在他自己的眼中,他清醒的很;律师为他辩护,他却毫不在意,甚至说道:“我请求判我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次案件之中的马金库手段极其残忍,情节恶劣;但是考虑到受害者本人(伊女士),对于与马金库之间的矛盾激化存在着一定的责任,故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对马金库的采取了轻判,没有判决死刑立即执行;但同时由于马金库犯罪情节十分恶劣(杀害无辜的儿童,犯案之后继续犯罪),判其限制减刑。
也许在他心中,只有死亡才是解脱,面对抱住自己泪流满面的母亲,她说道:“看淡点,活着多累啊,别那么拼了。”好像是在安慰着自己的母亲一样——你看我死了以后多轻松,别伤心了。
然而现实却和这个肆无忌惮的杀人犯开了一个玩笑,2016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罪犯马金库的刑法,减为无期徒刑——对其限制减刑不变,或许对于这样一个求死之人,活着才是最大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