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艾滋病有多可怕?记者深入调查3个家庭,画面让人心酸不已
纪实:艾滋病有多可怕?记者深入调查3个家庭,画面让人心酸不已
艾滋病有多可怕?艾滋病在世界上是难以治愈的疾病,在我国更是有百万的艾滋病病人。
说到艾滋病,无不是“谈虎色变”。艾滋病是一种病,但它也是一种“贫穷病”,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统计,我国在90年代,很多农村地区成为了艾滋病高发的聚集区,而感染的原因多是“卖血”。因为家里穷,村民不得不卖血生存,结果就染上了艾滋病。
比如在河南省有数十个村子是艾滋病高发区,其中38个村子艾滋病人数达到了100多人,在当地被称之为“艾滋病村”。
走进这些村子,丝毫感觉不到村子的生气,不见一个行人,不闻一声狗吠,看不到有人说笑,更没有人聚在一起。村民脸上一片愁苦,即使是孩子,眼睛也没有神采,好像大家对未来已经没了希望。
在河南这么多的艾滋病村中,熊桥村是最严重的几个村子之一。曾经有300多的艾滋病人,占据了整个村子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熊桥村也将近有100位艾滋病患者,前前后后已经有200多为患者因病发离世。
一家六口被艾滋折磨
村子里很多家庭都是从大人到小孩全都感染上了艾滋病。熊四民一家六口,除了自己的女儿外,父亲母亲、哥哥嫂子、自己以及妻子都感染上了艾滋病。曾经的他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想到自己唯一没患病的女儿,他就忍着悲伤和愁苦,和妻子坚持努力赚钱打工。
熊四民说:“我希望趁着我活着,还能干活的时候给女儿积攒一些钱 ,至少能看到她考上大学,我就心满意足了。”
熊四民的父亲熊富贵如今已经72岁了,身体被艾滋病折磨得已经不成人样。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卖血,也是较早一批染上艾滋病的人。据他说,年轻的时候因为要供家里开支,孩子上学。
熊富贵为此常年卖血为生,当时卖一次血仅仅45元,但也就是因为卖血夫妻双方染上了艾滋病,甚至一家人全都患上了艾滋,自己的大儿子和儿媳也相继因为艾滋去世。
为了孩子,恐高算什么
熊喜富的妻子染上了艾滋,一家四口仅仅靠他的收入支撑,为了供应妻子和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他成了一名高空作业者。
记得在最初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熊喜富还恐高,但想到家里的妻子孩子,他就抛掉了一切恐惧。熊喜富说:"当时我就想,都这样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豁出去了。"
现在熊喜富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高中,学习成绩都很好。说到两个儿子,熊喜富笑得特别骄傲,他说:"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两个孩子供上大学,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再也不会因为贫穷受苦。"
供儿子上大学,"要回报好心人"
熊自成一家和熊富贵一家同样的命运,一家几口人全都染上了艾滋病。
记者曾多次来到熊自成家,2004年第一次见到熊自成,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艾滋毁了他的身体,但他还是需要带病在外面打工。
熊自成和妻子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每次他都会将自己赚的钱以及政府给的艾滋病补贴打给儿子,为的就是供儿子熊长东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虽然家徒四壁,家里的房子到处漏雨,不过熊自成并没有感到忧愁,反而非常的高兴,因为当记者来的时候,熊长东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这让他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熊长东强忍泪水地说:“每次看到这些钱 ,我感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感觉是在花父亲的命!”
熊长东每次看到父母带病为了自己赚钱,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回报父母,因为他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
2006年,曾经为儿子考上大学高兴不已的熊自成早已因病离世。再次遇到熊长东,他回忆起父亲,满满的都是思念。他说:“父亲临终前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努力,要学有所成,要对得起所有帮助你的人。”
生活总是那么现实,老天也是那么不公,让一个一个家庭饱受贫困的,艾滋的折磨。
当面对这些家庭时,看到他们可怜、无助的神情,忍不住心里一阵悲伤。
我们能做的或许也就是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对于艾滋我们无可奈何,只能盼望医学上赶紧彻底解决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