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场兄弟争媳引发的荒唐伦理案
《水浒传》有一句俗语“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这话是王婆对西门庆说的,武大郎在发现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以后,他便威胁潘金莲跟西门庆分手,不然武松回来会让他们两人吃不了兜着走,于是西门庆就去询问王婆计策,王婆便对西门庆说了这话,最后也酿造了大郎丧命的悲剧。
“嫂叔不通问”这话源自《礼记·曲礼》,原文是“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意思就是小叔子和嫂嫂之间不互相问候,也不要让庶母洗自己的贴身衣服。我们素来讲究男女授受不亲那叔嫂之间自然也一样。以前还有“叔接嫂,天下少,不充军,便是绞”这话的意思是叔嫂之间是不能形成亲密的男女关系,否则要么受到制裁,要么被发配充军,要么被处以绞刑。
这些话的意思都是在表达叔嫂之间应该要注意避嫌,因为叔嫂之间的关系变了味,不单是伦理的问题,还会酿造不少的悲剧诞生。2009年在湖南衡山县便发生一起哥哥与弟媳发生关系导致的伦理悲剧。(案件人物为化名,图片源于网络,仅为配合叙事)
2009年5月13日衡山县元山村村民邵某,闲来没事便想着去收拾一下自家多年没人住的废弃老宅,当他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却在厨房闻到了一股恶臭,他一开始还以为是死老鼠,没想到当他推开门的时候,里面的场景把他吓了一大跳,地上躺着一具尸体,虽然很害怕,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走进看了一下,发现他认识这具尸体,正是他以前的邻居王立鑫(化名)。
他立马进行报警,警方赶到后,对现场进行仔细的侦查,警方发现王立鑫身上有多处刀伤和打斗的痕迹,可是现场却没有任何打斗迹象,因此警方断定这里只是抛尸地点不是案发地点,那凶手为何要选择在邵某的家中杀害王立鑫?难道是想嫁祸给邵某吗?还好死者的身份已经确认,警方立马对王立鑫的人际关系展开调查。
警方经过调查,锁定了一个嫌疑人王立鑫的亲哥哥王立照(化名),哥哥为什么会杀害弟弟?但是警方还是沿着这个线索查了下去,然后一段家族丑闻就这样公之于众,原来王立照与弟妹彭金燕(化名)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当初王立鑫与妻子彭金燕新婚没多久,他为了生计就外出打工,将彭金燕一人留在家中。
彭金燕经常一人独守空房,情感空虚,耐不住寂寞的她便对丈夫的哥哥王立照生出了别样的心思,她经常会找各种借口让王立照来家里帮忙,什么修个灯泡、扭个螺丝。正所谓女追男隔层纸,只要那层窗户纸一捅破,那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变得微妙起来,王立照本身也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很快两人就走到一起。
兄弟争媳本就不合伦理,况且王立照本身也有家室,所以两人在外人面前极力地遮掩,但纸终究还是没能包住火,很快王立照的老婆就发现了他们的事情,伤心欲绝的妻子一气之下便跟王立照离了婚。这样一闹,弟弟王立鑫自然也会知道他们两人的丑事,王立新听从妻子彭金娥的说法,认为是哥哥对妻子图谋不轨,于是对哥哥王立照冷嘲热讽,还经常给他脸色看。
王立照有苦说不出,因为这样一段禁忌之恋,让他妻离子散,他的生活也跟着一落千丈,村里的人也对他议论纷纷,让在村里根本没脸待下去,没法正面反抗,他便只能选择逃避,然后他就选择了外出务工,可一次春节回家的时候,他发现弟妹彭金娥竟然还和同村的唐某有染,这让他非常愤怒,觉得自己完全被彭金娥给玩弄了。
让他更生气的是弟弟王立鑫居然知道妻子与唐某的事情,可王立鑫却对此没有任何表态,选择了漠视。王立照想起弟弟对自己的态度跟对唐某的态度,他越想就越愤怒,凭什么弟弟就这么对他?此刻的他恨透了弟弟和彭金娥夫妻俩,为了发泄他内心的积怨,一个歹毒的心思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可能是出于旧情他没有对弟妹下手,而是对自己的弟弟王立鑫下了手。
一天晚上他趁着弟弟王立鑫一家人睡着以后,拿着一把刀偷偷溜进王立鑫夫妻俩的房间,然后将王立鑫杀害,由于此刻彭金娥不在家,所以没人发现他的罪行,完事以后,他又把王立鑫抛尸到邻居荒废已久的邵家老宅,他不是想嫁祸给邵某,而是想嫁祸给唐某,只是他没想到唐某在案发的时候有不在场的证明。
随后警方立刻对王立兆实施搜捕,却发现他早已逃到茫茫大山中。警方知道他逃亡得比较匆忙,肯定没携带多少粮食,于是警方就准备守株待兔,没几天,在2009年5月15日,警方果然抓住了下山前往寻找食物的王立照,而他在被捕后也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杀害自己亲弟弟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杀亲属于故意杀人的严重情节,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人民法院在审理无误之后,判处王立照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立照与彭金娥之间本来就是违背伦理道德,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将这一切怪罪到弟弟头上,本是同根生的亲兄弟,却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白白葬送了两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