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变继母,25年后继子将她赶出家门,说出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
母亲离家出走4年后,父亲与女邻居生活在一起,将他和姐姐抚养成人。父亲临终前,留下遗嘱,让他好好照料继母直到百年。一开始母子俩相处融洽,可是3年后,他却将继母赶出家门,还说出埋藏在心底25年的秘密。
1991年,冯新国的妻子不堪忍受家暴,离家出走,留下5岁的儿子冯远和7岁的女儿。
4年后,冯新国与离异不久的女邻居苏凤瑜确立了关系。
两家相隔几十米远,苏凤瑜抛下3个亲生女儿搬到冯家,照顾冯家老小的起居。
冯新国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他不仅将妻子打跑,连儿女也没少遭他毒打,可是对待苏凤瑜,却是温柔百倍,言听计从。
苏凤瑜心中感激,将冯远姐弟视如己出,还尽心照顾婆婆的晚年。
2005年,在冯新国和苏凤瑜的共同努力下,家中盖起两层小楼,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冯新国并未离婚,导致无法与苏凤瑜领证结婚,两人名不正言不顺。
2016年,冯新国病重,将一家人叫到病床前,立下一份遗嘱:
客厅右边的正房和一间杂物间间,归苏凤瑜居住,待到她百年之后,归儿子冯远所有。
同时还特地注明,虽然苏凤瑜并非冯远的生母,但是看在养育他多年的份上,希望冯远能照料继母的晚年。
在邻居和村支书的见证下,冯远点头同意,签字按了手印。
第二年,冯父撒手人寰,冯远按照嘱托,对继母极为孝顺。
苏凤瑜曾因中风住院,冯远每天做好一日三餐送到病房,一口接一口喂继母吃下。
这对母子,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也获得街坊邻居们交口夸赞。
谁曾想好景不长,就在冯新国去世三年后,冯远就与62岁的继母彻底翻脸,坚决要将她赶出家门。
这又是为何呢?
苏凤瑜的亲生女儿张雅得知后,登上冯家大门为母亲撑腰。
在她看来,母亲抛下她们姐妹三人,将继子冯远姐弟拉扯成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她还拿出冯新国的遗嘱,上面白纸黑字外加冯远的签字画押。
冯远却认为,这份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应,毕竟父亲和继母的关系不被法律认可。
可是,既然他当着父亲的面做出承诺,又怎么可以反悔呢?
冯远说,他原本想与继母共同生活,可是继母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幸福”。
原来,34岁的冯远至今未婚,他将原因归咎于继母的邋遢。
“她把房子搞得乱七八糟,别人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
张雅建议,在母亲的房间开一扇小门单独进出,再为她搭一间厨房和厕所,这样母子俩互不干扰。
话音未落,就被冯远以墙壁结构不适合砸门为由,拒绝了。
“那你把她赶走了,她去哪里呢?”
冯远指着房后的张家老宅:“你们家的老房子啊。”
一听这话,张雅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了。
她家老房年久失修,房顶塌陷,墙壁也摇摇欲坠,怎么能住人?
张雅气不过,想将母亲带回城里,可是固执的苏凤瑜怎么也不肯离开冯家。
于是她便独自气匆匆地走了,几天后又带着记者上门。
在记者的再三询问下,冯远才说起埋藏在心里25年的猜忌。
当年从继母进门那一刻起,9岁的他就怀疑父亲与继母早有勾结。
所以父亲才会将母亲打跑,好给继母“腾位置”。
这颗怀疑的种子,在心底里压了25年,只是俱于父亲生前的暴躁,他从不敢提起。
如今种子生根发芽,让他无法再继续与继母同住一个屋檐下。
“再说了,万一我妈哪天从外面回来,也接受不了她。”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在父亲去世第一年,就将继母赶走呢?
冯远又说,是继母让他伤透了心。
父亲去世后,冯远在外上班,与继母交集甚少,但他在继母住院时依旧请假照料。
后来疫Q爆发,他被困在家中,结果继母每次只做她一人的饭,视他为空气。
几个月的朝夕相处,让冯远彻底寒透了心,无法再容忍继母。
而说起冯远对母亲的排斥,女儿张雅很是无奈。
自从冯父去世,她多次提议将母亲接到城里,都被母亲以不方便祭拜冯父为由拒绝了。
“以前是我错了,对不住你们。但是跟冯远的父亲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不后悔,现在我还要守着他。”
如今冯远不愿意母亲住在家中,那母亲的晚年又该何去何从呢?
最后张雅提出,让冯远出2万元,帮母亲在张家老房的地基上建一间新房。
张雅承诺会在一个月内将房子建好,在此期间,冯远要暂时收留母亲。
对于这个提议,冯远欣然同意。
在村干部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协议,并注明房子建好后,双方的生活,互不相干。
随后,村干部当众撕毁了冯父先前的遗嘱,并且希望冯远即使是看在邻居的份上,在必要时对苏凤瑜伸出援手。
冯远用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作为回应。
而苏凤 瑜看着继子,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还是我的好儿子。”
结语
这是一期家庭调解节目,节目播出后,网友评论不一。
有人认为苏凤瑜抛夫弃女,插足别人家庭,晚年不幸,纯属自作自受。
也有人指责冯远忘恩负义,毕竟是苏凤瑜将他拉扯成人,他却翻脸不认人。
各说各有理,背后的真相,或许只有当事人心里知晓。
唯一庆幸的是,亲生女儿能不计前嫌,在母亲落难时,主动伸出援手。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豪仕法律网HTtp://Www.7911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