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女孩不顾家人反对,在父母死后23年强行开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失踪的人口就超过二十万。失踪的人口绝大多数是儿童,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与原生家庭失去了联系。
失踪儿童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给家庭与孩子的一生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的一个农村,生活着一家四口,本来生活过得安定幸福。
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他们失踪了一个孩子,从此之后他们便走上了漫漫寻亲之路。因为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使得丢失孩子的父母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
这一起悲惨的案件就发生在一个叫吴家雨女孩身上,父母自杀的时候,吴家雨年仅五岁,还不懂事。
但是父母自杀时的强烈刺激,却成为她一生的噩梦。
吴家雨出生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农村,从五岁开始她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吴家雨从小父母双亡,爷爷奶奶对这个可怜的孩子也是百般疼爱。
吴家雨虽然并不缺少爱,但是她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与父亲。
她很长时间都不是很明白她的父母为什么自杀,她在家里几乎都不敢提起自己的父亲与母亲。
因为她知道自己父亲与母亲的自杀,对于爷爷奶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伤痛。
她不止一次看到,爷爷与奶奶看着自己父亲与母亲的照片偷偷流泪。
每当这个时候吴家雨就心如刀绞,她有时候一想起爷爷、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忍不住流泪。
其实对于父母的自杀 吴家雨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她记得那一天天气不是很好。她和妈妈在家里做饭,正在这个时候父亲从门外冲了进来。
父亲把她裹进被子里,扔到了墙角。然后她只听见一声爆炸声音。
等她从被子里爬出来就看见父亲与母亲被砖块压住,露出的腿与胳膊漆黑。她被这个场景吓坏了,放声大哭。
这个时候她看到父亲母亲上方房顶也塌了一块,正好这个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
这一景象常常出现在吴家雨的梦境之中,每当做梦做到这里,都会让她又怕又心痛,大声呼喊妈妈。
这几乎成为了吴家雨的一块心病。
随着吴家雨的逐渐成长,她也越来越怀念她的父母。
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着父母的陪伴,她都羡慕不已。
当跟别的小朋友聊天娱乐的时候,她也十分的自卑,害怕被人问起自己的父母。
因为她知道父母自杀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她也因为父母的自杀,在班级里饱受歧视与欺负。有一天,她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跟爷爷、奶奶问起自己的父母
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想到吴家雨的父母又十分的悲痛,在当时吴家雨并没有问出自己的父母的具体情况。
随着吴家雨渐渐长大,她也开始明白一些事情。
吴家雨也从邻里之间听到了关于自己父母的一些传言。
由此之后,吴家雨在心里下决心要弄清楚自己父母真正自杀的原因。
终于有一天,吴家雨趁着爷爷、奶奶午休的时候,偷偷翻找家里的一些东西,偶然之间她看到了母亲生前的日记。
这一篇日记解开了吴家雨心中的谜团。
这篇日记是由吴家雨的母亲写的,日记中不断提到一个名字叫“燚儿”。
吴家雨从爷爷奶奶以及邻居的讨论中,也隐隐约约地听到过,她曾经有一个弟弟名字叫做“吴家燚”。
她翻看着母亲的日记,几乎每一篇日记中都有自己的母亲对燚儿的思念的话。
就比如有一篇中就这样写道:“燚儿,你今天吃饭了吗?妈妈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你,你现在生活的怎么样啊?有没有饭吃?有没有水喝?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妈妈真的好想你啊。你要好好的,等着妈妈去找你啊。”
吴家雨看到这样的话,不禁流下来泪水。
从笔记本上斑驳的印记就可以看出她的母亲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写下的这些思念的话语。
从日记中还可以看到,为了寻找“燚儿”,吴家雨的母亲还辗转多地,期间生病、住院,经历过很多的磨难。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常说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母爱甚至要比父爱来的更加真挚。
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是对母亲的最大的惩罚,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悲哀。
母亲的爱是最为无私的,她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母亲的条件可能有穷富,但是爱是平等的。
其中有一篇日记就记载了吴家雨的母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孩子。
多方打听,他们打听到云南有一个孩子跟他的孩子很像,结果跑到了云南。
不过结果让他们很失望,孩子并不是他们的。这一趟寻亲不光是浪费了很多钱,吴家雨母亲的身体还因为气候的原因病倒了。
在日记中吴家雨的母亲还写道:“燚儿,我们到了云南寻你,也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我们在云南已经一个多月了,我来的时候就感觉身体不舒服,这次又生病了,等我病好一些了我再去找你。我昨天晚上还梦见你了,梦见你过得不太好。我于是就梦中惊醒了,睡不着的时候就整夜想你。”
这些话像一下下的重锤,锤击着吴家雨幼小的心灵。
她那个时候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貌,但是母亲的悲痛的心情却依然让吴家雨的内心感到悲痛。
看到日记之后,吴家雨内心产生了一种冲动,她想要了解自己家里的全部真相。
于是,在晚上的时候,她找到奶奶,拿出来了那本日记。
奶奶看到了这本日记,知道吴家雨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再也瞒不住了,于是就将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吴家雨本来是一家四口,吴家雨的父亲叫吴世元,母亲叫王振荣。
他们一家四口分居两个地。1990年,正是农村人去往城市打工,创造新城市的关键转型期。
在农村有很多农民通过去往城市打工,赚到了钱,逐渐在城市里扎根、生活,成为了新城里人。
吴家雨的母亲王振荣就在山西打工,而父亲吴世元在老家务农。
在湖北十堰市的农村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都有一个甚至是两个父母在外地打工。
吴家雨的母亲与村里的一个朋友远赴山西打工,十分辛苦。
丈夫在家里干农活,遇到农闲的时候,丈夫就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去看望他们的母亲。
吴世元带着两个孩子去往了武汉,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钱包被人偷走。身无分文的吴世元决定留在武汉打工,凑足路费再前往山西。
1990年7月23日这天,吴世元认识了一个老乡,他称自己也是十堰人,名叫江长涛。
因为一起在超市买东西,住得也不远,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下午的时候,吴世元让江长涛帮自己看一会孩子,自己去买点东西。结果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吴家雨,吴家雨的亲弟弟吴家燚就此被江长涛拐走了。
这一下孩子不见了,立即让吴世元慌了神。这人海茫茫,去哪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呢?
吴世元在武汉几乎想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是孩子还是一无所踪。
因为在1990年,当时的监控设备还不完善。武汉又是一个人口极多,地缘极广的城市。
所以吴世元在寻找多日无果后,只能回到家,把年幼的吴家雨先交给父母抚养。
然后吴世元找到妻子,决定跟妻子一起寻找吴家燚。
为了寻找吴家燚,他们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把所有能借到的钱都借到了。吴家雨的母亲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在各个城市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这两年他们吃尽辛苦,几经周折。
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因为不断地失落,而导致心情的低落,从而让他们开始互相指责。
王振荣埋怨吴世元太过于粗心,不该带着孩子还相信陌生人。
而吴世元则埋怨王振荣不该去那么远打工。两个人吵架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他们双方都因为丢掉了孩子而异常的痛苦。
吴世元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痛苦与后悔,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没有人知道我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每天在失落与懊悔中度过。泪水与汗水已经让我习惯于忧伤,我感觉无法再找到生命与生活的意义。”
在整整两年的寻亲之路中,他们透支了自己的时间与金钱,当他们再也不能透支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也到达了最低点。
在1992年7月23日这一天,正是吴家燚丢失了整整两年多时间。吴世元准备好了炸药。冲进屋里,把自己的女儿用被卷起来,扔到了一边。
然后点燃了炸药,与自己的妻子同归于尽,夫妻俩当场被炸死,房顶也被炸塌了一块。
吴世元的女儿由于被被褥包裹又被扔到一边没有什么大碍。之后的事情就是吴家雨失去了自己的至亲,成为了孤儿由爷爷奶奶养大。
吴家雨的寻亲之路
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吴家雨年仅九岁。家庭的变故让她变得早熟。她不仅学习很好,而且一会到家就帮助爷爷、奶奶干一些家务劳动。
她平常几乎很少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不停的干家务,学习的时间都是他利用干活的空闲一点一滴挤出来的。
随着家里爷爷奶奶年纪的增大,吴家雨在小学毕业之后就主动辍学了。
吴家雨在辍学之后帮助爷爷奶奶干了两年农活,等到15岁,她就自己去往了城市打工。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还没有成年,她只能去小餐馆当一个小服务员。
等到干了三年之后,她18岁,终于可以去往电子厂,有一份稍微有保障的工作。
随着吴家雨慢慢有了一些积蓄,在满足了自己和家庭的支出之后,她又开始萌生寻找自己弟弟的想法。
她出来上班不仅仅是爷爷奶奶的嘱托,更是随身带着父母亲的日记。
这些日记本上记载着她父母的点点滴滴的对她们的关爱,以及失去孩子的痛苦。这两本日记几乎是吴家雨父母留下的最后一点遗物。
吴家雨经常拿出来翻看,看着那些痛彻心扉的话语,以及日记本上斑斑驳驳的泪痕,她一次次下定决心要帮助父母完成心愿,找到自己的弟弟,让父母在天之灵能够安心。
吴家雨有这种想法也并非是一天两天,而是在知道事情全貌的时候她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她觉得虽然自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但是自己的弟弟还有一个亲姐姐,只要有她在,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虽然想法很好,只不过她当时只有九岁,还太小,经济实力也不够,所以她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里。
等到她十八岁,可以进工厂打工,慢慢的有了一些积蓄,他就开始想办法寻找走失的弟弟。
当时的吴家雨开始筹划这个事情的时候还不具备经济实力。
当年父母耗尽家中财产,花费两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弟弟,自己仅仅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人,还没有多少积蓄,拿什么去寻找弟弟呢?
在工厂里年轻的吴家雨认识了一个很好的姐姐,平常吴家雨有什么心事都愿意找到这个大姐倾诉。
吴家雨这次就把自己的身世讲给大姐听。
大姐听到这个事情后,也十分的同情吴家雨与她父母的境遇,决定出手想帮。
可是大姐的能力也有限,怎么去帮助吴家雨找到弟弟呢?
吴家雨的大姐在想了几天之后,想到了去网上登一个寻人启事。
在当时网络已经在快速兴起,只不过吴家雨不想浪费钱去网吧,所以她还不了解。
吴家雨的大姐领着吴家雨进入网吧,打开电脑,在网上登上了一则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登上了之后,吴家雨熟悉了一下操作,就会到了员工宿舍,想着第二天就能收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可等到第二天依然没有什么可靠的信息。第三天也是如此,一直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什么有用的回复。
不见回复的原因很简单,一般情况下,寻人启事需要提供丢失人口的具体信息,信息越完善、越具体,找到的几率就会越高。
而吴家雨的弟弟由于丢失的时间太长,也没有弟弟的照片。吴家雨只能提供弟弟原名叫吴家燚,出生时间以及在湖北武汉丢失的时间。
这些信息都太过于笼统,寻找的困难太大,所以一连好多天她在网络上登录的信息都石沉大海。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吴家雨在网络上也没有看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尽管她时常去网吧把自己的的帖子置顶,但是却也还是杳无音讯。
随着时间很快过去,吴家雨也找到了自己的真爱,2007年她与自己的爱人结婚,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虽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是她还是想要找到弟弟。于是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老公。
吴家雨的老公在与吴家雨谈恋爱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吴家雨家庭的遭遇,也很支持她去寻找弟弟。
只不过他们两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也只能等待机会。
随着中国网络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寻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有一个网站叫“宝贝回家”,这个网站是一个很有名的公益网站,每年都有很多人通过网站找回了自己的亲人。
吴家雨的老公看到这个网站之后,就与吴家雨一起把弟弟吴家燚的信息登录到了网站上。
开棺提取DNA
过了不久,“宝贝回家”网站就给吴家雨提供了信息,说有一个人跟他们提供的信息吻合度很高。
吴家雨夫妇听到这个信息很激动,马上找到了那个人进行信息的比对。
只不过令他们失望的是,根据找到的那个人的DNA与自己的亲叔叔比对的时候,比对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这次寻亲失败了。
不过这次寻亲失败他们也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那就是寻亲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父母的DNA信息,只有父母的信息吻合度最高,也才是寻亲才是最可靠的证据。
可是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吴家雨的父母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
好的情况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火化,可是二十多年的尸体,还能不能提取出完整的DNA呢?
其实吴家雨还要面对的是老家的风俗问题。
因为在农村,普遍的会对开棺有着很大的忌讳,认为人就应该入土为安,开棺验尸是对逝去人的大不敬。
所幸吴家雨的叔叔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经过吴家雨的劝说,最终叔叔还是同意了,吴家雨请专家对父母进行开棺提取DNA。
虽然已经取得了叔叔的认可,可是村里也还是有很多风言风语。也有一些亲戚说吴家雨是一个不孝女。
这些外在的压力在吴家雨看来都是可以克服的,相比于他们父母的痛苦以及丢失的弟弟来说,这些都算不上压力。
在地方派出所的监督下,地方法医对吴家雨的父母进行开棺提取DNA。
一个去世了二十多年的人,能否提取出完整的DNA,在科学上来说是很难的。
不过随着技术的提高,我国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条件。
经过专家们持续不懈的努力,他们从吴家雨父母的遗存的头发与骨骼上硬是提取出来了完整的DNA。
这一消息令吴家雨十分的激动。有了父母双方的完整DNA,就能更准确的寻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可是就算提取到了父母的DNA,剩下的事情依然十分的艰巨。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丢失了二十多年的弟弟,在没有确切信息的情况下,纵使有着强大的网络,也如同大海捞针。
不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总会见到效果,五年之后,央视的《等着我》节目开始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套大型的公益类寻亲节目,曾经帮助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让他们时隔多年,重新相聚,感动了无数的观众。
吴家雨的故事被很多人知道,这个节目一出来,就有很多人给吴家雨打电话,推荐她上这个节目寻亲。
为了能够找到弟弟,吴家雨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去往了节目组。节目组通过大量的信息的比对,终于在福建省的漳州找到了她多年之前走失的弟弟。
在他们相聚之后,他们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拥抱着痛苦。长达二十七年的分离,让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分离的痛苦。
在那一刻,他们终于相遇。吴家雨领着弟弟回答老家,看望了叔叔与奶奶,给爷爷与自己的父母上坟。
在之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吴家雨多年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她找到了自己丢失多年的弟弟,也放下了自己多年的心里负担。
在这之后,她也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而他的弟弟,也终于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重新回到原来的家庭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跟原来不一样的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有了实际的感情与血缘的纽带。
拐卖人口是犯罪,中国每年都有很多家庭因为被拐卖而跌入黑暗的深渊。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被拐卖人口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而被拐卖的案件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