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报应!十年前阻挠邻居建房,如今盖新房邻居堵路坚决不让过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时期,大学士张英家与邻居因建房发生嫌隙,张英家人一直不肯出让。张英得知后作此诗,家人听闻立马就让了三尺缝出来,而邻居有感于张英的大度,同样让了三尺缝,两家之间便形成了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甚广,人们皆为两家人深厚的友谊而感动。不过在现实中,邻居不一定像张英他们一样相亲相爱,反倒会生出许多摩擦和口角。若是触及根本利益,还会引发长年累月的“战争”。正如以下这起邻里纠纷,两家邻居只因建房矛盾,十年互不来往。后又因为建房的问题,整日“横眉冷对”。他们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事情还要从老许头家翻修房屋说起,老许头年龄大了,住在老大儿子家里。由于老大家近日添丁,实在有些拥挤,于是三个儿子就寻思着给父母翻修下老宅,让他俩住进去。在修房屋前,他们特地知会了邻居吴某一家,希望他们能借个道运送建筑物料。吴某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然而,就在他们刚把房屋拆个差不多的时候,吴家的老母亲吴老太竟然不干了,她拼命阻止老许头一家运送物料,甚至仰躺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大有“此路是我开”的霸道心思。老许头一家人愤怒又无奈,多次请吴老太离开,可是她的态度就是没有松动半分。
为何吴老太如此蛮不讲理?原来这是十年前的矛盾。话说之前老吴头还健在的时候,吴家两个老人同样打算建新房。由于需要借用邻居老许头一家的小道,便与他们商量一番。在他们同意后,吴家便开始动工。然而刚把房顶拆了,却出了大问题。
老许头在他们需要经过的道路上栽了五棵枇杷树,完全挡住了运货车的去路。无论吴家人怎么劝说,他们都不同意将枇杷树挖出,拼命阻止吴家人盖房。而这时他们吴家人根本耗不起时间,因为房顶已经拆了,唯一的房屋根本没法住人,所以一家人全都露宿在帐篷里。如果这件事耗下去的话,他们就得一直住在帐篷中。
吴家人说尽好话,但都未能让许家人松口。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另辟蹊径,临时修了一条远路。为了修这条路,他们不仅额外花费了不少钱,而且还耽误了近1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段时期他们一直住在帐篷里。帐篷冬天不保暖,夏天非常热,而且还容易漏雨。
让吴老太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下了大雨,他们的帐篷全都淹了,里面大部分家电和器具完全损坏,衣服、被褥全都不能用了。而且那次大雨下了整整三天,他们甚至没地方将潮湿的衣物晾干。吴老太永远也忘不掉这耻辱而痛苦的一刻,而吴某当时年龄还小,并不记得这件事,所以在十年后,当许家人找上门来与他商量时,他才会“没心没肺”地答应。
由于吴老太的阻拦,许家人也经历了十年前吴家人经历的事,他们只能挤在木棚里风餐露宿,每天吃不饱睡不好。时间一长,许家人都对吴老太产生了愤懑。尤其是老许头,他声嘶力竭地吼道:“要不是你们十年前未经允许将房屋私自建在我们地里,我也不会做得那么绝!”
吴老太两眼一瞪,反驳道:“此前我们早就交换过宅基地了,你们都已经同意,后来又反悔,还把责任扣在我们家!”看来他们两家人的矛盾实在太复杂,还涉及到宅基地的问题。不过,就这么僵持着,事情也无法解决,于是老许头找来了当地的调解组织,希望能帮助他们两家人解开误会。
在调解人员的劝说下,老许头的儿子许某终于放下了身段,主动到吴家去道了歉。不过吴老太并不想谅解他们,因为她曾受过的痛苦,许家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他们是施恶者,当然可以“一笑泯恩仇”,可是这份难堪的回忆却让她整整十年都难以释怀。
其实在这起事件中,无论是此前老许头的做法,亦或是现在吴老太的做法都有失偏颇。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他们有义务为邻居的通行提供便利条件,根据《民法典》(事发时《民法典》尚未颁布,本文采用《民法典》用以普法和学术探讨。)第二百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什么是相邻权呢?这个概念是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所享有的权利,相邻权依附于所有权(使用权)而存在。举个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在居所里需要采光,如果这时有邻居建立一个小棚盖,遮蔽了所有的光源,那么邻居就侵犯了我们的采光权利,也就是相邻权。
结合本案来探讨,十年前老许头阻碍吴家人的通行道路,侵犯了他们的相邻权。无论他们是否占用了老许头的宅基地,老许头都不能以自己权益受损为由剥夺他人的合法权益,因为维权并不能通过非法途径来维护,而是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十年后,吴老太阻拦许家人的道路通行,同样也侵犯了相邻权。
另外,如果他们对宅基地的归属产生了纠纷,可以向当地相关单位(如村委会)提出异议,或者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吴家人确实侵占了许家的宅基地,那么他们需要将宅基地恢复原状并还给许家。
最终,在调解人员的协调下,两人交换了一处土地,吴家人终于放下了过往,与许家人握手言和。邻里之间产生矛盾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对双方都是一种煎熬。我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邻里之间和和睦睦,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