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母亲嫌大儿子生女儿,房产全给小儿子,如今又想找大儿子养老
91岁老太太重男轻女,嫌弃大儿子生的是女儿,便将市里2套房产全给了小儿子。如今年老体衰,又回到村子里,找大儿子养老。大儿子的一番话语,听着让人心酸。
91岁的赵金花老人,育有二儿五女,除了三女儿、四女儿和大儿子,其他子女都在太原市里定居。
当年分家时,老人看大儿子周建斌只有一个女儿,便将市里的2套房产,全部给了生下儿子的老二周继军。
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匀,一家人闹得不愉快,老人自此跟着二儿子一家生活。
如今年过9旬,她体衰多病,自知时日无多,便想落叶归根,回村里大儿子家养老。
想到先前与大儿子的矛盾,老人便在二儿子周继军的帮助下,带着记者上门。
周继军告诉记者,大哥的房子用的是母亲的宅基地,盖房时他也出了钱,所以母亲有权利居住。
来到周建斌家门前,只见院墙破落,唯一亮眼的,就是紧紧关闭的红色大铁门。
老人坐在轮椅上,连连叫着大儿子的小名:“五毛,你开门啊,我是恁娘啊!”
叫了半天,才发现周建斌确实不在家中,于是周继军又带记者找到嫁在同村的三姐。
三姐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并没有让母亲进门,反而对着记者控诉:
“你问问她,我是她闺女吗?她早就不认我了!”
从三女儿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母女俩积怨颇深,可是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呢?
三女儿不愿多说,转身将记者拒之门外,表示不会插手大弟弟与母亲之间的事。
半个小时后,记者通过村委会,顺利见到了从外面赶回来的周建斌。
周建斌年过六旬,头发也白了一大半,看到母亲,他的表现与三姐一样,满脸排斥。
既不愿让母亲进门,也不愿与记者沟通。
看到儿子将她拒之门外,赵金花老人坐在大门前,满脸尴尬与落寞。
经过记者反复劝说,周建斌才同意与记者单独沟通。
他一开口,却让记者感到意外:“这所房子,我原本就是为了母亲养老,特地重建的。”
可是,母亲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彻底伤透了他的心。
“她说我生了姑娘,不能给周家传宗接代!”
自从女儿出生后,母亲就看他们一家人不顺眼。
分家时,更是以“财产不能给外姓人”为由,将太原的两套房产,全部给了弟弟。
尽管心中不满,周建斌依然尽到了做儿子的责任,孝顺母亲。
后来,母亲出了车祸,却瞒着他这个长子,彻底不拿他当自家人看。
而他最为失望的是,几年前妻子得了乳腺癌,母亲不仅不管不问,还四处对人说:
“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病了就认了吧。”
在周建斌心里,妻子和女儿是他最爱的亲人。
母亲的话,无异于在他心口捅刀子……
正在周建斌与记者交谈时,老人的三女儿走了进来,忍不住替大弟弟打抱不平。
“大弟弟这么孝顺,我都能看到,偏偏娘就是装作看不到。”
当时母亲出了车祸,由姐弟几人轮流照顾。
尽管患癌的弟妹也需要照料,可是大弟弟从没有推脱照顾母亲的责任。
每天早上,他帮母亲从头到脚清洗得干干净净,毫无嫌弃之心。
“我兄弟一个大男人,能这样照顾老娘,有几个儿子能做到?”
可母亲偏偏重男轻女,嫌弃大弟弟没有儿子,张口闭口就是“财产不能给外姓人”。
这样伤人的话语,又有谁听了不难受?
听着三姐的话语,周建斌早已委屈地泣不成声,而记者也明白了,一切矛盾在于老人重男轻女又偏心所致。
记者提议,能否制定一个分配方案,彻底解决这场矛盾?
周建斌一口回绝:“不可能解决,他们从太原回来,都没有跟我打过招呼!”
眼看周建斌态度坚决,第二天记者又带老人找到三女儿,希望她能劝说弟弟回心转意。
可是三女儿一见到母亲,顿时情绪激动地说出了她与母亲的矛盾。
母亲出车祸后,一直在隔壁村子的四女儿家里休养,她也经常上门探望。
有一天,母亲想让她帮忙洗澡,却给远在太原的五女儿打电话,让五女儿转告她。
母亲这么一搅和,让她里外不是人,有嘴也说不清。
而自从那次洗完澡后,母亲对她的态度就莫名其妙地改变了。
见到她就破口大骂,还与她断绝母女关系。
对于老三的控诉,赵金花老人一句话就轻松搪塞过去:“我岁数大了,以前的事记不住了。”
三女儿见状,气得浑身哆嗦,她表示拒绝参与母亲与弟弟的矛盾:“他们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几十年的积怨!”
这时,记者反复劝说三女儿和三女婿,一番努力后,他们终于愿意劝说大弟弟。
一周后,大儿子周建斌给记者打来电话:他们姐弟已经协商好母亲的养老方案,他也将母亲接回家中。
结语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摊上赵金花这种重男轻女,晚年不断挑起是非的老人,真的是一种折磨。
年轻时重男轻女,偏袒小儿子,伤害了孝顺的大儿子。
晚年又想落叶归根,上门求大儿子收留。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而归根结底,大儿子是一个有孝心又善良的人,虽心有冤屈,依旧接纳了母亲。
最后我想说,既然财产不能给“外姓人”,那是不是也不该让“外姓人”养老呢?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