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亲妈把女儿2次赶出家门,直言女儿被惯坏,女儿:她很偏执
21岁的小余被母亲庄初2次赶出家门,睡了2晚天台,物业打电话给庄初。庄初说:我不要她回家,不许回家,回来就是想逼死我。无奈之下,物业把小余送到了救助站。
四川的庄初和余庆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两人有个独生女儿小余。21岁的小余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整日沉迷玩手机睡觉。
夫妻俩都觉得是对方的原因导致小余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于是相约来到调解栏目,希望在栏目的帮助下,能够让小余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也让这个家变得不那么心力交瘁。
庄初略带哭音地说道,我希望我的老公不要再惯着女儿了,害惨了女儿。要什么给什么,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余庆解释,我们家庭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她(庄初)在教育的问题上太偏执,一意孤行。就因为姑娘不上学也不工作,就把女儿赶出家门了。站在父亲的角度上,我不忍心,我舍不得。
主持人问,谁做的这个决定,不工作不上学,就要把孩子赶出去呢?
庄初回答,我做的,我做的。一次又一次,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的办法是不妥当,但你没有更好的办法。
庄初看不过眼,托朋友给小余介绍了一份工作,并且没收了小余的手机。小余在朋友店里仅仅上了一个月的班,就不上了,哀求余庆给她买一个手机。
余庆瞒着庄初给小余买了一个新手机,庄初的朋友就跟她反应,小余没有手机的时候还能好好上班,有了手机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好吃懒做,整日睡觉。朋友辞退了小余,小余只好回了家。
看见小余上班一个月就在家呆着,庄初很是郁闷。她做了一个决定,把小余的手机拿了回来,并把小余赶出了家门。
赶出去的那会儿小余是在家门口呆着的,后来一个人晃荡到了天台上,被巡逻的物业发现之后,物业第一时间给庄初打了电话。
庄初的态度很明确,死活不让小余进家门,也不许余庆心软把小余放进来。庄初直截了当地告诉物业,我不管,是我把她推出去的。
邻居告诉庄初,你的女儿在天台上睡了2个晚上,物业找你们,你们不搭理。现在物业报警了,把她送到派出所了,派出所又把她送到救助站去了。
庄初一脸无所谓地说,随她去吧,反正我不去接,余庆也不许去,看都不要看。她总归要生活的,逼着她,能让她成长起来,是个好事。
强势的庄初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做的有问题,尽管从行为上而言,她做得让人有诟病的地方,但她依旧想按自己的想法走。
听到庄初的回答,主持人很吃惊,问余庆怎么会赞同这样的做法?
余庆还没回答,庄初抢着回答了。管他赞同不赞同,他赞同也好,不赞同也罢,我还是会这样做的,不需要他的意见。
余庆为了这件事情和庄初大吵一架,指责庄初做母亲太严苛了,这样只会有反效果。庄初告诉余庆,救助站是安全的,小余不会有事,让余庆不许插手。
煎熬了一个星期,余庆还是于心不忍,瞒着庄初偷偷去救助站把小余接了出来。可他也惧怕庄初和他再起争执,不敢把小余送回家,只好把小余送到了深圳一个朋友的公司,希望小余能在深圳安顿下来。
刚去深圳的一个月,小余还是像个乖乖女一样,认真上班。后来的两个月小余就变了,整日睡在公司的宿舍里,不上班也不打扫卫生,把房间里弄得乌烟瘴气,搞得同住的同事怨声载道,反馈到了老板那里。
余庆的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余庆,让余庆把小余领回去,他照顾不了小余这尊大佛。余庆去小余的住所时,也被吓了一跳,房间里面脏兮兮的,而小余躺在床上玩手机打游戏,根本没有扫过地。
余庆只好把小余带到了广东,他工作的地方,给小余租了一间房,让小余安顿下来。
很快,余庆偷偷摸摸的行径让庄初发现了不对劲,质疑小余肯定又没有认真工作。庄初为了得到女儿的下落,不断地追问余庆,余庆死不松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庄初借着让余庆陪她逛街的借口,直接把余庆拉到了派出所里,逼着余庆说出小余的位置。
知道小余的位置之后,庄初又做了一个决定,逼着余庆把小余赶出了家门。或许是余庆也痛恨小余的无所事事,这一次他没有插手,也没有偷偷给钱小余,而是断绝了和小余的联系。
整整3个月的时间,夫妻俩都没有和小余联系,也没有小余的任何消息。余庆为此还哭过一次,他跟庄初说,你想过没有,一个女孩在外面孤苦伶仃的,多危险,我每天晚上觉都睡不好,怎么会有你这么专制狠心的母亲。
主持人问庄初,你不担心女儿这3个月怎么生活吗?
庄初说,不知道,我也不管。管不了,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有办法解决啊。
3个月后,余庆打开家门,发现了坐在门口的小余,余庆心里是五味杂陈,庆幸的是小余终于回来了。难过的是小余依旧没能独立生活,还是一蹶不振。
庄初问小余为什么回来,小余说是没钱吃饭了才回来的。
庄初本来以为2度赶小余出家门,小余多多少少会有些收获人生的一些经历,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答案。
小余离开家的3个月并没有找份工作养活自己,而是接受了一个好心人的帮忙。好心人看着小余在街头流浪,免费为小余提供了一个住所,按时给一点生活费。可是3个月过去,好心人的耐心也没有了,她也希望小余能够独立,而不是靠她养着,最终,她拒绝提供生活费给小余。
而小余也因羞愧难当,主动离开了对方的家,回到了父母身边。
小余这一次回来,余庆站到了庄初的对立面,他坚决反对妻子把小余赶出家门的做法,也不会同意再把小余赶出去。他认为想让小余做出改变,理应是妻子先改变。
庄初不觉得自己身上有问题,她解释说,小时候我的女儿成绩优异,样样都很优秀。上了高一之后就变了,成绩一落千丈。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女儿在躲着玩手机。加上她们班主任反应的情况,我就没收了她的手机。
提到这里,庄初很生气,她把女儿成绩下降的根源归咎到余庆身上,指责余庆不该买手机,更加不应该带着女儿逃避责任和压力。
高一下学期,庄初和小余经常因学习问题发生争执,小余也越来越不愿意听庄初说话。母女俩人只要说话,势必剑拔弩张,双方都闹得很不愉快。
夹在中间的余庆左右为难,他工作性质特殊,长期待在广州,而妻女则生活在四川老家。小余高一时说不想参加期末考试,在家呆着很憋屈。余庆迁就了小余,让亲戚偷偷过来把小余接到了深圳,让小余在深圳旅游了一番。
听到庄初提起这件事情,余庆也很不满。余庆说,女儿的压力够大了,你还非让她这样那样。
庄初说,别提,一提我就来气。哪有你这样纵容女儿的,她想不上课,就不上课。想不上学就不上学,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哪个没有压力,她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你就都随着她。
到了高三的时候,小余考上了武汉工商学院,对于夫妻俩而言也算是一种欣慰。可上了不到两年,庄初发现小余休学了,一休学就是2年的时间。
这就有了开始庄初逼着小余出去工作的事情,小余说自己的变化是在高一的某一天开始的,做母亲的庄初竟然没有发觉。
小余说,高一的一天,我浑身冒冷汗,感觉思想不是我自己的。成绩也下降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去上学,我去工作,都是被我妈逼得,我之前都是按照她的规则走,突然有一天,我就不想按她的规则走了。
小余也很想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但做过很多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小余只说了一句话,我妈太严厉了,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
听到小余的话,庄初仍旧坚持自己的意见,她用四个字形容小余,娇生惯养。她认为都是余庆娇惯女儿,导致女儿出现了问题。余庆也很自责,他觉得是他工作忙,导致没有时间陪伴小余,才会让小余在强压下成长。
小余坦诚,面对母亲她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从小循规蹈矩是母亲太严厉了。某一天不再适应母亲的教育方式,也就不再适应了。
丈夫的自责在庄初这里站不住脚,庄初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好多单亲家庭,不照样培养出了优秀的学生吗?
小余之所以在小学时期和初中时期很听庄初的话,学习成绩优异,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小余还没有对抗庄初的能力,也没有自己的思想。等到小余上高一,青春期到了,孩子就会出现自我意识,也就是俗称的叛逆期。小余不再能够接受小学和初中,庄初的教育模式,可是庄初不能理解,她认为小余应该听话,因为她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时间长此以往,小余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庄初的强势打压,不仅不会让小余奋发向上,反而会把小余推向无力的深渊。身为父母的夫妻俩竟然都没有发现女儿在高一出现了问题,而是继续漠视这种变化,从而让小余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庄初的本心是好的,想让女儿独立,但办法不可取。强势的女人,势必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看不到问题的症结点所在。如果庄初早早发觉小余的心理问题,带着小余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不会有这种局面的发生。
一个家庭里面,女人不要过于强势。好强和坚强是你的本事,但过于强势,会适得其反。丈夫会活得很累,孩子们会觉得没有家庭氛围感,回到家感受不到温暖。女人是水,更应该学会柔和一些,用温暖的方式去化解。